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字發隱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字發隱講記

  印光大師 著

  益西彭措法師 講述

  發隱就是把隱含的深義顯出來。諸位不妨自問:我是個人,了解人的含義嗎?如果還不了解的話,那就聽聽印光大師的開示。

  【人爲倮蟲之長,身不過數尺,壽不過數旬,竟與高厚悠久莫測之天地,並稱叁才,其義何屬。】

  古時候說我們人是倮蟲之長(倮蟲就是沒有鱗甲毛羽的動物),在各類生物當中是最高級的生物。看這大地上、大海裏、虛空中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就像一個一個小蟲,裏面人是最好的。人這倮蟲看起來身體不過幾尺,壽命不過幾十年,竟然與高廣、深厚、悠久莫測的天地並稱爲叁才,其意義何在呢?

  【須知才者,德能之稱。天以普覆萬物,生成化育爲德能。地以普載萬物,含養滋培爲德能。人以贊天地之化育,繼往聖,開來學爲德能。】

  要知道“才”是德能的稱謂。具有德能、具有很大的能力,就稱爲“才”。

  天是以普遍覆蓋萬物,出生、成長、化育萬物爲德能。普天之下的萬物都仰賴于天,都要承蒙天日的照射、天雨的滋潤等,才能生長、成熟,而得到化育;地是以普遍荷載萬物、含養滋培爲德能,就是大地上一切生物都得到地的托負,或者把根紮在地裏,或者從地中吸取養分而得到培養成熟,以大地做爲安居、生活、耕耘的處所。

  而人是贊助天地的化育,也就是天地在化育萬物,在這之中萬物靈長的人類能夠贊助天地的化育。

  【設無人之德能,則天地之德能猶有所憾。由得人參贊繼開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圓滿充足,豎窮叁際,橫遍十方。人與天地並稱叁才者,此也。】

  如果沒有人的德能,那麼天地的德能還是有所缺憾,由于得到人參贊天地化育、繼往聖開來學的功能,就使得天地的德能圓滿充足,擴充到遍及于十方叁世,這就是人與天地並稱爲叁才的原因所在。

  【人之德能,大端有四。】

  人有什麼德能呢?大體有仁、忍、任、盡這四種德能。

  【人者,仁也。仁慈恻隱,自利利他,故名爲人。】

  人是仁的意思,就是人心上具有仁慈的德能。借助于因緣方法,就能把仁慈的德能啓發出來,由此就能做一切自利利他的事業,因此稱之爲“人”。

  【人者,忍也。忍勞忍苦,擔當柱地撐天之事,故名爲人。】

  人又是忍的意思。就是人能夠忍勞忍苦,擔當起柱地撐天的事業,所以稱之爲人。

  從大體上說,六道的各類生命當中,只有人身有擔當的力量。比如與人共處的旁生界,像飛禽走獸之流,它們能擔當柱地撐天的事業嗎?當然不能。其它叁惡道衆生,天界享福、入定的衆生,能擔當柱地撐天的事業嗎?也不可能。只有具足八暇十滿的人身,能啓發出極廣大的心力,擔當起化育一切衆生、覺悟一切衆生的大業。

  這就是講人能夠發大心、成大業。比如只有人的心力能發起大菩提心,能荷擔爲無量衆生與樂拔苦的事業重擔,而且爲此難忍能忍、難行能行,能克服一切艱辛困苦而完成偉大的事業。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缺,故名爲人。】

  人又是任的意思。人能夠努力地實踐、守持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八項品德,使得自己的德行無所欠缺,因此名之爲“人”。

  我們得到人身,就要努力做個真實的人,而不要做衣冠禽獸的假人。所謂真實的人,就是內在有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八種品德的人。能具有這八種品德,就是名符其實的人;沒有這八種品德,就只是冒充的假人。八德當中缺少一部分德,比如沒有孝、沒有忠、沒有廉等等,就是人格有缺陷,只能算半個人、叁分之一個人。所以要努力把欠缺的品德修補完全。只有把人做好,把人格修完全,才能進一步完成聖賢之道。

  【此八事,匹夫匹婦皆能爲之。此乃參贊化育,繼往開來,撐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則成冒名之僞人,非與天地並名叁才之真人矣。若能類推,則希聖希賢,學佛學祖,有余裕矣。】

  這八件事,下至一般的匹夫匹婦都能去做,這不是只有讀到很高學位、擁有很多知識、財富、權勢之後才能做。普通人在每天的工作、生活當中完全可以實踐這八德。比如每天對父母盡孝、對兄弟姊妹盡悌、對人對事盡忠盡信等等,都是事在人爲,自己有做個好人的志氣,就能天天在這八德上實行。這一生修行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努力修成好人。實際上,這些常人都能去做的事,正是參贊化育、繼往開來、柱地撐天的大事!

  如果在八字裏面,對于一個字忽略了沒有重視去實行,或者失掉了一兩個字(就是缺了這些品德),或者八個字都沒有了(就是做人的品德完全喪失了),這樣就成了冒名的假人(表面上還有人的稱呼,實際上沒有人的內涵,說得難聽就是成了衣冠禽獸),這就不能稱爲是與天地並稱爲叁才的真人了!

  以上人的品德、人的真實涵義,如果能舉一反叁地認識它、擴充它,再加以努力地實行、修證,那麼所謂的希聖希賢、學佛學祖就都可以完成了。

  【人者,盡也。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故名爲人。】

  人又是盡的意思。具有怎樣的內涵叫做人呢?就是在世間法的方面,能盡到儒教的倫常之道,來恪盡倫常上的本分;在出世間法的方面,能窮盡佛教的心性之道,來證得本具的心性。因此稱之爲“人”。

  所以人的內涵就是盡倫盡性。世上沒有一個人不在倫常之內,也沒有一個人能出于心性之外。既然在倫常之內,就必須深信因果、恪盡本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主仁、仆忠等等,才不失做人的品格。既然都本具佛性,就要真修實證,去除虛妄的煩惱、妄執,而證到本具的真心。

  【人之義,大矣哉。願一切同倫,各各擔荷人之四義,豈獨吾國之幸,實天下萬國之深幸也。】

  這麼看來,人的意義極其廣大!願一切同倫都在自己身上擔荷起仁、忍、任、盡的人之四義。(擔荷就是在自己身上承當起來,努力地實踐完成,而具足圓滿。)

  如果人人都能真正擔荷起人之四義,那不但是我們國家的慶幸,實在是天下萬國的慶幸!全世界的慶幸!

  (也就是如果人人都能尊重自己本具的德能,不甘于被埋沒而努力地完成人格,那麼就一定能真正利益到自己,利益到身邊的親人、朋友,再推展開來一定能利益到人群、社會、國家,乃至于整個世界。)

  【或曰,汝作此說,汝能一一無憾否。】

  有人說:你這樣解釋人的涵義,自己都能一一做到而心無慚愧、遺憾嗎?

  【答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倫一一無憾,以免一一同倫,臨壽終時,猶有如我無窮之深悲也。】

  這是1938年印祖晚年的教言。老人回答:鳥快死時,它的鳴叫也是悲哀的;人快死時,說的也是善心良言。我悲哀自己一一都有缺憾,我只期望一切同倫一一都無缺憾,以免一一同倫臨終時還有像我這樣無窮的悲憾。

  【君不見未曾有因緣經,野幹說法,天帝釋拜聽乎。使盡大地人皆爲天帝釋,亦不至不許野幹開口,君何得固執人我相而責我乎。我知過矣,後不再說。】

  你沒見到《未曾有因緣經》裏,狐狸說法天帝釋下來拜聽嗎?假使大地上所有的人都是天帝釋,也不至于不許狐狸開口。你怎麼能固執人我相而責備我呢?我已經知道過錯,以後不再說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