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力、智慧力,才能對付死主的力量。其他千千萬萬的衆生,都沒有力量抵抗死主的力量。
經過前面一層層的抉擇,已經斷除了很多的顛倒執著,遠離了很多不合理的懷疑。但是凡夫的無常觀不一定已經像聖者一樣完全成就了,因爲凡夫心裏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顛倒執著,所以下面要進一步來抉擇。
庚叁、思維無由方便令卻退而修習無常
設問:盡管一切有情都要死,所以死更顯得可怕,但是現在有各種醫療等的先進手段,可以暫時對治老與病,所以對死還是不必害怕。
答:
老病可治故,汝無畏死者,
後罰無可治,汝極應畏死。
難詞釋義
罰:死。
頌文直解
因爲衰老與疾病暫時可以進行對治,所以你對它們沒有畏懼,于是你對死也並不畏懼。但是隨後的這個懲罰,卻是根本無法退卻的,所以你對它應該特別畏懼才對。
現代人怕老和病,會用各種辦法去對治,但是死是無藥可救的,是更應該害怕的。常有執著在心裏搞鬼,我們一定要用深刻的道理,反複抉擇、比較,打動自己的心,降低常執的習氣。一般人害怕坐牢,怕受挨打等各種折磨。如果有人抓你去監獄,會身體發抖,站都站不住,心跳加快,臉色也變了,心裏非常緊張。坐牢比起死,還不算是特別讓人恐懼,但是抓進去坐一二十天已經讓你這麼怕了,死是比這更加可怕的一件事。
老病的可治只是暫時的
衆生的活著,是“隨他行本性”,也就是所謂的活著,是被老與死挾持著帶到死主面前的過程。但是人們認爲老與死都是有辦法對付的,比如頭發白了可以染,牙齒掉了可以補,身體病了呢,趕緊去醫院,醫生肯定有辦法治好。尤其現在醫療技術發展很快,使人們更加相信科技和醫生的能力。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頭發雖然可以染,但是白頭發卻越來越多,牙齒雖然可以補,但是剩下的還是在繼續掉落,病雖然可以治,但是過段時間,更嚴重的病又會出現。因此不能因爲老病暫時可治,就放松警惕,因爲更嚴重的衰老和更大的病還在後面呢。這是必定會出現的,非常可怕。
人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生死輪回中活著的時候,前前後後會産生很多病,活的時間越長越久,越到後來,老和病的苦會越出現,並且會越來越嚴重,越到後來就越會接近死苦。老和病就是死苦的一個前提,老和病把你帶到死苦的面前,讓你感受死的種種畏懼,種種苦受,就是這樣的一個方便。老和病的本質就是這樣的,還認爲老和病都是可以治的,不要拿這個做借口,天天散亂、懈怠、不精進聞思修,每天都沒有在解決生死大事的解脫法上下功夫,這真的是在騙自己。所以說世間人沒有很深的智慧,他認爲死不會很快到來,因爲老和病是可以治的,所以認爲不用害怕死。其實恰恰相反,人就是被老和病挾持著,不知不覺的就被帶到了死主的面前,確實是這樣的過程。所以要知道老和病盡管暫時可治,但這不是不需要精進聞思修的根據,這一點要十分清楚。
死無藥可救
老病終究是去除不了的,人們會在越來越嚴重的老病中最終走向死,這個問題是任何科學都解決不了的。當老病已經把你帶到了死主面前的時候,再尖端的科技,再高明的醫生,也都已經無力回天,這時連一分鍾的時間也不能推後了。就像一輛車,開了幾年就要修修補補,最後零件都老化,連修都修不好了,就只能報廢了。不但世間的科技和高明的醫生沒有辦法,乃至于出世間的長壽佛和藥師佛來到你面前,也沒有辦法。長壽佛無法改變死的到來,藥師佛也拿不出來讓凡夫長生不老的藥。死是輪回的本性,是輪回的過患,是輪回自性之中存在的,所以凡夫的死是無可救藥的。
曾經有一個不服國王統治的大臣,國王派使臣來抓他時,他用錢財賄賂了使臣,因此躲過一劫,但是當後來國王親自帶兵來抓他時,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那些使臣就相當于老病,國王就相當于死主。當死主最終來臨時,叁千大千世界的整個叁界六道裏面,沒有任何力量能抵擋得了。
但是即便是掌控生殺大權的國王,也有可能被鑽空子的時候。曾經有一位洗衣工,將國王的衣服洗壞了,爲了不受懲罰,他向國王獻上了一首贊美詩,博得了國王的歡心,于是得到了寬恕。國王是有情,喜歡聽人贊頌,所以洗衣工可以利用國王的貪心煩惱,達到目的,但是死主的背後是因果業力,它完全是絲毫不爽,鐵面無情的。
可見認爲死也像老苦、病苦一樣可以對治,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是一種僥幸心理,會讓自己懈怠放逸,浪費暇滿人身,所以這種邪見應該盡早放棄。
庚四、思維死成現見法而修習無常
設問:雖然沒有任何方便能令死退卻,但是至少目前還沒有現見到這個死,所以現在也用不著害怕。
答:
如所宰衆畜,死是衆所共,
複現見死者,汝何不畏死。
頌文直解
就像一群行將被宰殺的牛一樣,死是所有凡夫共同的命運。並且,你已經現見到很多人已經死了,現在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死,將來也必定要看到很多人的死,那對死主爲何還不畏懼呢?
死是現見之法
凡夫就像一群被拉到屠宰場的牛,死是注定要發生的,只是誰早幾天,誰晚幾天的區別而已。在屠宰場裏,還活著的牛,看到了有的牛已經被宰殺,有的正在被宰殺,但是它們是愚癡的旁生,它們的常有執著很強,使它們茫然不知自己馬上也要死。常執深重的人也一樣,雖然一直可以看到別人的死,但是人們總覺得自己的死還沒有見到,因此暫時還不用去爲死作准備。
大家可以現見到,自己的家人、道友、同事、同學、周圍的鄰居等等,不管是有病的,還是沒有病的,年紀老的,還是年輕的,都在一個個消失,在一個個死去。所以死是大家共同要遇到的,誰也無法幸免。而且要清醒地知道,其他人的死,是死主在給自己發出的一個比一個緊急的通告。大家看看,比起他們,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以讓你不像他們那樣死去?如果說你年輕,那麼死去的人中有比你更年輕的,如果說你身體健康,死去的人中也有比你更健康的,如果說你平時就注意保健,也有比你更注意保健的,如果說你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那也有收入比你更高的。那些人都一一死去了,你又有什麼別的特殊能力,能躲得了死主呢?大家對此要反複地思維,反複地串習,至少降低顛倒的常執的力量,甚至能徹底壓服它。
對無常觀數數觀修,就不會被常執欺騙自己,空耗暇滿人身。此大家要好好觀察周圍死去的人,要看到自己和他們也沒有區別,一樣要命赴黃泉的事實。大家還要多去屠宰場、殡儀館、屍陀林,一個月至少去一次兩次。這樣才會保持警醒,利用已經剩下不多的暇滿人身,聞思修行,盡早生起對衆生慈父阿彌陀佛的堅固信心,和往生極樂世界的殷切願望,爲往生做好充分准備。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