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前生、今生、后生。(一)前生,又作前世、宿世。即过去之生涯。(二)今生,又作现世、现生。即现在之生涯。(三)后生,又作后世、来世、来生。即未来之生涯。
(二)三生成佛之略称。即谓众生因见闻、解行、证入,而于三生之中即能圆成佛道。此为华严宗之教义。(参阅“三生成佛”544)
华严宗主张经三生即能成佛之说法。略称三生。即:(一)见闻生,又作见闻位。观见华严别教一乘之佛法僧宝善友经卷之境界,听闻如来所说之教法、善友僧宝所训示之教门,熏成无尽无碍之种子,以成就解脱分之善。(二)解行生,又作解行位。先见闻一乘之境界,由是法力熏习,弃舍累缚之身而感得法门之解行身,以获一乘法界之胜解,圆满成就自行之大行。(三)证入生,又作证果生、证入位、证果海位。解行既满,证得佛果菩提,即成就穷极圆满之妙果。三生成佛之说由智俨首倡,而由法藏集大成。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载:(一)见闻生,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招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后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二)解行生,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三)证入生,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并与之言,愿得文殊菩萨所有色身相好。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证入法界。[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华严五教章卷二、华严一乘成佛妙义、五教章通路记卷四十]
天台家以种、熟、脱等三阶段表示佛道成就之相,称为天台三生。种,即下种,谓初种成佛得道之种子。熟,即调熟,谓修行渐次成熟。脱,即解脱,谓修行已成,因圆果满。此三阶段或配于久远、中间、今世,或于一生一念之中立之。三生者,仅示三位之别而已。[法华文句(会本)卷一](参阅“种熟脱”5873)
为声闻乘修行所须之时间。修四谛十六行相等之观,断尽三界之烦恼,证阿罗汉果,其极速者三生,极迟者则经六十劫。三生者,于第一生积集五停心及总别念住等资粮,种顺解脱分之善根;于第二生依未至定,起顺决择分之慧;于第三生依根本定,再起顺决择分之慧,以入见道。另有以第三生始起顺决择分之慧者。
声闻证果入道之所以有速有迟,盖由于根机之有利有钝。然关于其迟速利钝,诸论所说不一,五教章通路记卷四十一、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等,均以三生为利根,六十劫为钝根;华严五教章卷二、法华经玄赞要集卷二十一、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等则持反论,以迟为利根,以速为钝根,盖基于利根者始堪长时修行之故,是以佛最具利根,为无限之大悲,经最长时(三僧祇百大劫)之修行。[大毗婆沙论卷七、卷三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显扬圣教论卷七、三大部补注卷八(从义)](参阅“三僧只百大劫”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