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84 條與「不淨」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不淨

  汙穢、鄙陋、醜惡、過罪等之總稱。五停心觀中,有觀自身、他身不淨之觀法,稱爲不淨觀。(參閱“七種不淨”114)

佛學大詞典 【2】不淨

  梵語a-s/ubha^-smr!ti,巴利語asubha^nupassin。又作不淨想。爲五停心觀之一。即觀想自他肉體之肮髒、龌龊,以對治貪欲煩惱之觀法。人的屍體隨時間而變化爲醜惡之形狀,故在諸經典中皆舉有多種不淨之觀屍法,以治貪欲之心,今列舉如下:

  (一)據禅法要解卷上載,若淫欲多者,應修習二種不淨觀。即:(1)觀死屍臭爛不淨,取此不淨之相,至閑靜處以自觀不淨。(2)雖眼不見死屍,然從師受法而憶想分別,自觀身中充滿發、毛、涕、淚、汗、垢、痰、陰等叁十六種不淨物。同書又舉出修習不淨觀能對治衆生對于色、形容、威儀、言聲、細滑、人相等六種欲望之執著,且將不淨分爲惡厭之不淨與非惡厭之不淨二種。對于執著前五種欲望者,令觀惡厭之不淨;對于執著人相者,則令觀白骨人相。又觀死屍爲不壞,能斷除威儀、言聲二種欲望,觀死屍爲已壞,則悉斷六種欲望。

  (二)據大毗婆沙論卷四十所舉,隨觀行者之意樂,而有樂略、樂廣、樂廣略叁種之別。又于此叁種觀法之過程中,各明示初習業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叁位,及其觀行之次第。舉樂略觀爲例,即:(1)先往冢間觀察死屍之青瘀等相,複以勝解力移屬自身,即觀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鎖,于骨鎖中,次第觀想足骨、苋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脅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項骨、颔骨、齒骨、髑髅等,凡此種種,一切皆稱初習業位。(2)于骨鎖中,先觀足骨、苋骨等,乃至後觀髑髅,複于其中除半觀半,複除一分,唯觀一分,凡此種種,一切皆稱已熟修位。(3)以勝解力觀察如此之不淨相,遂系念于眉間,湛然而住,複轉此念入身念住,輾轉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種種,一切皆稱超作意位。

  (叁)據俱舍論卷二十二載,修不淨觀可對治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供奉貪等四種貪。即:(1)緣青瘀等之相以修不淨觀,可對治顯色之貪。(2)緣死屍被鳥獸所食等之相以修不淨觀,可對治形色之貪。(3)緣蟲蛆等之相以修不淨觀,可對治妙觸之貪。(4)緣死屍不動等之相以修不淨觀,可治供奉之貪。此外,若緣骨鎖以修不淨觀,則因骨鎖中無四貪之境,故能對治上述之四貪。

  (四)據大乘義章卷十二、卷十叁,將不淨觀分爲厭他身而觀他不淨與厭自身而觀自不淨二種。前者觀他身中有九相,即:(1)死相,(2)脹相,(3)青瘀相,(4)膿爛相,(5)壞相,(6)血塗相,(7)蟲啖相,(8)骨鎖相,(9)離壞相(分散相)。然大智度論中缺死相而加燒相。後者觀自身中有五不淨,稱爲五種不淨。即:(一)種子不淨,肉體系由因緣而形成,故內(煩惱、業)、外(父母之精血)之種子不淨。(二)住處不淨,于母胎中,十月不淨。(叁)自體不淨,此身由四大之不淨所成。(四)外相不淨,此身之九孔常流不淨。  (五)究竟不淨,死後棄置冢間爛壞,亦永久不淨。

  同書又舉出人之色貪有二種,即:(1)愛自身,可以觀五不淨對治之。(2)愛他身,可以觀九相對治之。其中,愛他身中有四種欲,即:1.威儀欲,可以九相中之死相對治之。2.形色欲,可以青瘀、膿爛、血塗等叁相對治之。3.處所欲,可以脹、壞、蟲啖、分散等四相對治之。4.細觸欲,可以骨鎖相對治之。

  上述之九相系于人之死屍起九種之觀想,故又稱九想。南傳佛教則認爲有十種觀想,稱爲十不淨。此外,天臺四教儀集注亦舉出:種子不淨、受生不淨、住處不淨、食啖不淨、初生不淨、舉體不淨、究竟不淨等七種不淨。

  蓋不淨觀與數息觀,共稱爲入道之二甘露門。不淨觀以無貪之善根爲自性,于叁界之中,緣欲、色二界,通于欲界、中間靜慮、四靜慮、四近分等十地,並以此十地爲依地,以所依之欲界身而起之不淨觀,與勝解作意相應,此即是有漏觀,相當于四念住中之身念住之位。又于八解脫與八勝處中,以不淨觀爲初禅及二禅之觀法。[中阿含卷二漏盡經、卷二十八諸法本經、增一阿含經卷五、大般涅槃經(北本)卷叁十六、坐禅叁昧經卷上、廣義法門經、大品般若經卷一、大智度論卷十九、卷二十一](參閱“七種不淨”114、“九想”150)

佛學大詞典 【3】不淨

  阿彌陀經所破叁輪之一。指有情與無情皆是不淨,器世間亦不淨。無常、不淨、苦叁者相依而轉,皆堅固而難以摧破,猶如鐵輪,故稱叁輪。[阿彌陀經通贊疏序](參閱“叁輪”679)

佛學大詞典 【4】不淨

  指不淨之肉。即性質不淨,佛弟子遂斷而不食之肉味。其種類有叁種不淨肉、十種不淨肉之分。(參閱“叁不淨肉”530、“淨肉”4697)

佛學大詞典 【5】不淨

  又作非梵行。即指淫事。行淫欲乃鄙陋之事,愛染汙心,故稱不淨行。又與清淨之梵行相背,故又稱非梵行。[梵網經疏卷下]

佛學大詞典 【6】不淨

  梵語das/a-as/ubha,巴利語dasa-asubha。指屍體自腐爛至成白骨之十種狀態,即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又脫離肉體之執著,觀察肉身之十種不淨,稱爲十不淨想。[清淨道論一、解脫道論卷叁]

佛學大詞典 【7】不淨

  乃指八種戒律上不允許比丘、比丘尼所蓄積或從事之事物。即:金、銀、奴婢、牛、羊、倉庫及販賣、耕種。另一說八不淨者,即:田園、種植、谷帛、人仆、禽獸、錢寶、裖釜、象金飾床及諸重物。[涅槃經疏卷六、佛祖統紀卷四](參閱“八穢”314)

佛學大詞典 【8】不淨金剛

  烏樞沙摩明王(梵Ucchus!ma  )之密號。此明王爲不動明王所化現,能調伏一切不淨鬼,故一般皆安置于東司(廁所)之中。[陀羅尼集經卷九、大日經疏卷九](參閱“烏樞沙摩明王”4180)

佛學大詞典 【9】不淨說法

  又作邪命說法。即心存染汙,爲名聞利養等而說法,又不善解教法之理趣而說之。佛藏經卷中淨法品列舉不淨說法者之五種過失:(一)自說盡知佛法。(二)說佛經時,指摘諸經中相違之過失。(叁)對諸法疑而不信。(四)自以所知非難經法。(五)以利養之故,爲人說法。又舉不淨說法者于現世所得之五種過失:(一)說法時心懷怖畏,恐他人之非難。(二)心中憂怖而猶爲他人說法。(叁)己爲凡夫,無有真智。(四)所說之法不淨,唯爲言詞而已。(五)所言無前後次第,處處抄撮,故心懷恐懼。[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疏卷四、觀無量壽經義疏卷下、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卷六]

佛學大詞典 【10】七種不淨

  乃對自他“身分”貪著所說之七種不淨。即:(一)種子不淨,煩惱業因之內種,與父母遺體之外種,皆爲不淨。(二)受生不淨,父母交媾赤白和合之不淨。(叁)  住處不淨,于不淨之女體胎處十月。(四)食啖不淨,胎中食母血之不淨。(五)初生不淨,十月生時之腥穢狼籍。(六)舉體不淨,即薄皮之下盡爲穢物。(七)究竟不淨,死亡後置于冢間之不淨流溢。

佛學大詞典 【11】不淨

  爲十誦律卷二十六所載叁種不許食用之肉,即:(一)見殺,見是生物爲我而殺。(二)聞殺,于可信之人,聞此生物爲我而殺。(叁)疑殺,此處無有屠家,亦無自死之物,有爲我而殺之嫌疑者。(參閱“叁種淨肉”657)

佛學大詞典 【12】十種不淨

  出自說法明眼論卷上。即:(一)身不淨,指身在生死之汙泥中,故稱不淨。(二)口不淨,口說煩惱戲論之雜言,故說不淨。(叁)意不淨,意起妄想不淨之諸念。  (四)行不淨,遊行于六道輪回之穢土。(五)住不淨,居住于流轉生死之叁界火宅。(六)坐不淨,坐于生死汙泥之獄中。(七)臥不淨,臥于無常四苦之旅宿。(八)自行不淨,不行如來真傳之性戒,僅持方便之淺戒。(九)化他不淨,徒使持小乘權門之善。(十)所期不淨,僅期望有漏不淨之果。

佛学大词典中的【12】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