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154 条与“世界”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世界

  梵语loka-dha^tu,巴利语同。音译路迦驮睹。意谓可毁坏之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亦即指众生居住之所依处,如山川、国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莲华藏世界(华严宗所说佛之境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之绝对世界、无为世界。

  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为一单位,称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  

  一佛施行教化之范围(即一佛土),或为一世界,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或为更广大之世界。“世界”一语本与“世间”同义,包含有情世间、器世间,然一般惯指器世间(山河大地)而言。

  此外,住于一世界中之有情众生,可分类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之别。其中,前五道所住之世界,称为欲界;而天道之中,有色天所住之世界,称为色界;无色天所住之世界,称为无色界。然于大乘诸经论中,则载有诸佛净土存在于上述三界以外之说。如摩诃止观卷五上载,于六道之外另立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圣,总称十界,此十界各有其所居之国土。又如华严五教章卷三依据华严经而举出十佛境界之所依为国土海、世界海二种。即:(一)国土海,乃十佛自体之所居,为不可说圆融自在之依报。(二)世界海,乃舍那十身摄化之处,又分为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十重世界海、无量杂类世界海三类。[起世因本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七离世间品、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大智度论卷五十、卷九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卷九十三](参阅“一佛世界”45、“世间”1524、“国土海世界海”4431)

佛学大词典 【2】世界

  (一)为旧华严经卷五十六所揭示,别存于三千界外,初地以上菩萨境界之十种世界。又作十重世界。即:(一)世界性,同类之义。(二)世界海,色类多、深广之义。(三)世界轮,齐用之义。(四)世界圆满,具德之义。(五)世界分别,不杂之义。(六)世界旋,正旋之义。(七)世界转,侧转之义。(八)世界莲华,敷发之义。(九)世界须弥,胜妙之义。(十)世界相,形貌之义。[华严经搜玄记卷一下]  

  (二)出自新华严经卷七十五,指华藏世界海中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之世界,与(一)不同,非十种各别之世界,而系一世界所知之相状。[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疏卷五十九]

佛学大词典 【3】世界

  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为“国土海”之对称。据华严五教章卷三载,世界海有三类,即:(一)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又作莲华藏世界、华藏界。相当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证入生”之位而言。(二)三千界外十重世界海,又作界外十重世界海、十重世界。相当于地上菩萨之境界,系就“解行生”之位而言。(三)无量杂类世界海,又作杂类世界。即以须弥山形,乃至众生形等遍满法界、彼此无碍之世界,系就“见闻生”之位而言。又于上记三种世界海中,关于杂类世界之形类,新旧华严经各举出九种(旧华严)与二十种(新华严)之多。[旧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新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国土海世界海”4431)

佛学大词典 【4】世界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第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世界之主;第四禅天之大梵王,为大千世界之主。四禅天之广量,依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当。

佛学大词典 【5】尘道世界

  道,与五道、六道之道同义;尘道,一般指秽土而言。依华严宗之意,尘为微尘,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微尘中皆有世界,称为尘道世界。又作毛道,即一毛端处,有刹有佛。又尘道世界,于密教亦称加持世界,即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由自性法身变现他受用加持身,宣说三平等句法门所现之世界,即指凡夫生存之世界。(参阅“加持世界”1573)

佛学大词典 【6】大千世界

  梵语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语maha^sahassa-lokadha^tu。略称大千界、大千。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古代印度人以四大洲及日月诸天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今之俗语乃袭用佛教“大千世界”一词,转用于形容人间之纷纭诸相。小千、中千、大千并提,则称三千大千世界。[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俱舍论卷十一](参阅“三千大千世界”523)

佛学大词典 【7】极乐世界

梵名Sukha^vati^  之意译。音译作苏诃缚帝、须摩提、须阿提。即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西方、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自此世间向西而去,经过十万亿佛土之彼方即为极乐净土。关于该净土之情况,在阿弥陀经中有详细之解说,而阿弥陀佛今仍在彼处说法。据无量寿经等所载,往生于该佛土者身受诸种快乐,例如,身上有如佛之三十二相,且具神通,五官之对境非常微妙,心中舒畅清凉,在心中闻法,供养佛陀,即得开悟。然在该净土中,有所谓边地、疑城、胎宫等处,乃为怀疑阿弥陀佛之救度者之往生地。

  有关极乐往生之教义与阿弥陀佛之信仰,自印度以来即极兴盛。于现存藏经中,关于弥陀与极乐之著作多达两百余部。此外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后代师家之著作与极乐世界变相之图画更是不计其数。余经中虽有阿■、文殊、药师、弥勒等诸净土之说,然于人间广为流传,且成为人类内心渴仰之对象,则独以弥陀之极乐净土为最。尤以北传佛教而言,极乐世界可谓民间信仰之普遍归趣。近代学者对于极乐之原语及极乐世界之方位、距离、净土之土体、思想起源等有种种说法。[无量寿经卷上、法华经卷六、阿弥陀经疏(窥基)、释净土群疑论、无量寿经义疏(慧远)、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阿弥陀佛の研究、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

佛学大词典 【8】加持世界

  密宗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由自性法身变现他受用加持身,并说三平等句法门所现之世界。又作海会现前、随他法界宫、瑞相土、尘道世界。乃生死凡夫生存之世界,亦即佛与众生感应道交之世界。以自性法身而言,并无迷之众生,而众生自迷,认为自己与佛不同,佛陀为救度此等众生,乃现他受用加持身,以利教化。故密宗谓,加持世界乃大日如来为救度众生而变现者;换言之,离开佛界,即无迷界。[大日经疏卷一、卷六、卷二十、宗义决择集卷九](参阅“加持身”1575、“本地身”1955)

佛学大词典 【9】金色世界

为文殊菩萨之净土名。据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即有一金色世界,其佛号为不动智,该世界有文殊师利菩萨。又据宋高僧传卷二十一法照传载,法照曾遇一老人,老人谓(大五○·八四四上):“师先发愿于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何不去?”又有关文殊菩萨之净土,另有不同之说法,如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载,文殊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其佛土在南方,号离尘垢心世界、无垢世界、清净无垢宝置世界。[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朝野群载卷十六]

佛学大词典 【10】离垢世界

  指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据法华经譬喻品载,舍利弗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安隐丰乐,天人众多,其时,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佛学大词典 【11】世界四持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一)须弥山有微尘数风轮,在最上者称为殊胜威光风轮,此风轮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而使其安住,故称“能持风轮”。(二)  香水海因为风轮所持而得安住,故称“所持香海”。(三)香水海中生出大莲华,为世界种,十方刹土皆为其所含摄,故称“海出莲华”。(四)此大莲华能持世界刹海,使其安住,令四方均平稳而清净坚固,故称“华持刹海”。上述四者能含摄、持载世界,故称世界四持。

佛学大词典 【12】世界悉檀

  佛化导众生之法有四种,称为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一。悉檀,为成就之义。谓佛先随顺凡情,以人我、乐欲等世间之假名而说世间教法,以成就众生之佛道。(参阅“四悉檀”1758)

佛学大词典 【13】世界宗教

  即世界性之宗教。所信奉之神灵被视为世界主宰,或所信仰之教祖被奉为全人类精神生活之指导者;教义着眼于人类之灵魂与心灵问题;其范围并不局限于个别民族,礼仪戒规易于适应不同民族之风习,故传播遍及全世界。其产生系由古代文明发展至一定之阶段,促进世界性之交流与沟通,使宗教哲学体系臻于完备,礼仪典制日趋隆重繁复,组织规章亦渐详细严密,而达于宗教之最高发展形态。现存之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世界化之过程,均系由各相应国家之支持而完成。

佛学大词典 【14】无佛世界

指现在佛释迦既已入灭,而未来佛弥勒尚未出世之中间时期。此时期地藏菩萨出世以教化众生。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大一三·七七九中):“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佛学大词典 【15】五重世界

  谓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即: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种、一佛世界。其中第二之世界性,在大智度论中称为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则依准旧华严经所说十重世界之次第,称之为世界性。[旧华严经卷五十六、大智度论卷五十、华严经搜玄记卷一末、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彰所知论卷上、五教章通路记卷五十二]

佛学大词典 【16】仰覆世界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华严经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称仰覆世界。

佛学大词典 【17】一佛世界

  梵语eka-buddha-ks!etra。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又作一佛土、一佛刹、一佛国土。后世将此范围逐渐扩大到四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无边世界等。[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光记卷十二、五教章通路记卷五十二]  

佛学大词典 【18】杂生世界

  杂生种种生物之世界。如娑婆世界,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世界。[净土论注卷下]

佛学大词典 【19】中千世界

  梵语dvi-sa^hasra-madhyama-loka-dha^tu。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以一须弥山、一日月、四大洲、欲界六天及色界初禅天等为一世界,集一千个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参阅“三千大千世界”523)

佛学大词典 【20】净琉璃世界

  药师如来之净土。又作净琉璃世界,或称药师净土。盖此世界以琉璃为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净如琉璃,故有此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五上):“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同经十二大愿中之第二大愿(大一四·四○五上):“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隋代达摩笈多译药师如来本愿经载,彼佛国土无女人形,离诸欲恶及一切恶道苦声,以琉璃为地,城阙、柱梁、斗栱,周匝罗网,皆以七宝所成,如极乐国,国中有日光及月光二菩萨为最上首。

  药师如来之信仰,盛行于刘宋以后,药师净土之变相亦随之造立。敦煌千佛洞出土之古写经中,药师净土之变相,中央为佛,左右配二菩萨,其前有奏乐舞踊之七圣众,正面中央立四圆柱为门,图后方左右各画一宫殿,此或即六朝之作品。英国史坦因所发现之数种变相,其中第三十六图(The  Thousand  Buddhas  之编号)为彩色绢本,长约一点二八公尺,或系绘于唐宋之际。[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灌顶经卷十二]

佛学大词典 【21】莲华藏世界

  梵语kusuma-ta=la  garbha-vyu^ha^lam!ka^raloka-d=ha^tu-samudra  或  padma-garbha-loka-dha^tu。即自莲花出生之世界,或指含藏于莲花中之功德无量、广大庄严之世界。又作莲华国。华严经与梵网经对于莲华藏世界之相状,说法有异。

  (一)华严经所说之华藏庄严世界海。又作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华藏世界海、华藏世界、华藏界、十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十莲华藏世界、十华藏。此世界系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发愿修菩萨行所成就之清净庄严世界。即有关十佛教化之境界。其庄严及构造,在新译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中有详细记载。此世界为须弥山微尘数之风轮所持,其最底之风轮称为平等住,最上之风轮,称为殊胜威光藏。最上之风轮能持香水海,其中有一大莲华,称为种种光明蕊香幢。莲华藏世界即在此大莲华之中,周围有金刚轮山围绕,其内大地皆由金刚所成,坚固不坏,清净平坦,无有高下,尚有世界海微尘数之庄严。又此大地中亦有不可说微尘数之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之周围有四天下,及微尘数之香水河,诸河中间之地,悉以妙宝庄严,分布如天帝网。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种,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莲华藏世界中央之香水海称为无边妙华光,由海中出大莲华,其上有称为普照十方之世界种。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布列于其间。以此中央世界种为中心,共有一一一个世界种,罗列成如网之围罩,而构成世界网;各皆以众宝庄严,佛则出现于其中,众生亦充满其间。由此可窥其构造之庄严,及其广大无边。

  莲华藏世界之说,导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梵Maha^bha^rata  )之天地开辟说,如大悲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八、外道小乘涅槃论等所载,谓由毗湿笯(梵Vis!n!u  )之脐中生出莲华,华中有梵天王,由其心创造天地、人民。此说与华严经之华藏庄严世界说比较,虽二者广狭大小、构造庄严等均有大异,然有风轮持水轮,由水中生出莲华,由莲华而成立天地万物,皆为二者共通之处。又华藏世界为由具有光明遍照之义的毗卢遮那如来之行愿所严净者;而具有无量光明之梵天王,为万物之创造主;二者对照,得知莲华藏世界之说与毗湿笯派之天地开辟说有密切之关系。

  又华严经所述之莲华藏世界,为实莲花所形成之华藏世界,然梁译之摄大乘论释卷十五则以莲花喻显大乘法界真如,而非实莲花。

  (二)梵网经所说之莲华台藏世界海。又作莲华海藏世界、莲华台藏世界。指千叶大莲华中所含藏之世界。系由千叶之大莲华所形成,每一叶为一世界,各有百亿之须弥山、百亿之四天下,及百亿之南阎浮提等。卢舍那佛是此世界之本源,趺坐于华台之上,并将自身变化为千体之释迦,各据坐于一叶之上;而千释迦复一一变化为百亿之菩萨释迦,各坐于南阎浮提菩提树下,宣说菩萨之心地法门。其中,一草即一个大千世界,中有百亿之须弥四天下,一个四天下之世界,为一尊菩萨释迦之所化,百亿之四天下即一个大千世界,为大释迦之所化,一千大千世界系由卢舍那佛所主领,即十万亿个四天下之世界,称为莲华台藏世界。

  盖此说与华严经之华藏庄严世界,构造有异,而将其称为莲华台藏世界,且为卢舍那佛之住处;此虽系基于华严经而来,然此世界之莲花为千叶所成,卢舍那佛趺坐其台上;而毗湿笯派之说,谓梵天王趺坐于千叶金色之莲花上,二说一致。故可见此应系直接承自摩诃婆罗多之说。

  此外,华严五教章卷三载,十佛之境界可大别为国土海(果分不可说)与世界海(因分可说)。世界海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又可分为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三千界外十重世界海、无量杂类世界海。众生之根性不同,其所感见之国土亦不同,而“证入生”之位所感见者,即为莲华藏世界。

  又华严经探玄记卷三载,对莲华藏庄严世界海,立有莲华台藏世界(梵网经之说)、遍法界之华藏、树形等杂类世界等三种。前一系同教一乘之说,后二乃别教之说。另于澄观之华严经疏卷十一,则就众生与佛之二因来解说莲华藏世界。

  净土教之说,乃根据世亲之净土论,谓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即莲华藏世界。又日本东密之说,系以弥陀报身之净土为加持身之莲华藏世界;大日如来法身之住处为本地身之莲华藏世界;众生之汗栗驮(肉团心)为行者身之莲华藏世界。

  其后,随华严信仰之弘扬,而莲华藏世界之图画亦颇盛行。我国唐代咸亨三年(672),在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莲座周匝之三层莲瓣上,皆一一刻有释迦佛像,以表示莲华台藏世界。又日本东大寺大佛之莲瓣即刻有千释迦、百亿小释迦,此系据梵网经之说而来。[杂譬喻经、旧华严经卷二至卷四、卷二十三、卷二十六、卷二十七、梵网经卷下、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九、华严经孔目章卷四、华严经探玄记卷二、新华严经论卷六、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卷六、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佛祖统纪卷三十一、卷四十二]

佛学大词典 【22】世界和平塔

  位于缅甸仰光东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亦是佛教第六次结集)时兴建。主要之建筑称为吉祥山,山下有一石窟,称为大圣窟,可容万余比丘集会。窟有六门、六石柱,墙上有六个法轮浮雕,台上装置六根烛形电炬,象征第六次结集。吉祥山左面即世界和平塔,亦有六门,供奉六佛。吉祥山左后方有戒坛,右为巴利佛学院,右前方乃缅甸联邦佛教会会所。山上有佛殿、经房与禅窟。现为缅甸全国佛教节日吠舍佉节庆祝活动之总道场。(参阅“结集”5187)

佛学大词典 【23】臾那世界

  梵名Yavana  -loka  。乃巴利语yona-loka  与希腊语  Ionia  之转讹。又作余尼国、喻尼国、渝匿国、夜婆那国、夜摩那国、耶槃那国。位于印度西北之古国名。即西元前第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以后,由其将领塞流卡斯(Seluckos)所辖之大夏(Bactria)。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五下):“大德摩诃勒弃多往臾那世界国,到已,为说迦罗罗摩经,说已,臾那世界国七万三千人得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杂阿含经卷二十五、中阿含经卷三十七、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四十一]

佛学大词典 【24】种种色世界

  谓种种色相之世界。据八十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载,世尊坐于莲华藏狮子座上,十方大菩萨皆来谒佛所,诸如文殊、觉首、功德首、智首、贤首菩萨等;所从来之国为金色、妙色、优钵罗华色、玻璃色、平等色等世界,此诸色世界即称为种种色世界。

佛学大词典 【25】阿维罗提世界

  阿维罗提,梵名Abhirati  。为阿■佛之净土名。又作阿比罗提世界。意译欢喜世界、妙乐世界、妙喜世界。位于东方。阿维,无比、殊胜之义;罗提,喜之义。据阿■佛国经卷上发意受慧品与善快品载,东方过去千佛刹,有世界名阿比罗提,其佛名大目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为诸菩萨说法;时有阿■菩萨就大目如来受记,后成佛,其世界名阿比罗提;其土之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树木,无有高下,无有山陵、溪谷,亦无有砾石、崩山;其佛刹之人,皆无有恶色者,亦无有丑者。[大宝积经卷十九佛刹功德庄严品、悲华经卷四、维摩经卷下见阿■佛品](参阅“阿■佛”3668)

佛学大词典 【26】国土海世界

  华严经把佛土分为国土海与世界海二种。(一)国土海,指不可思议之佛刹,即佛果自体所居之依报,为圆融自在而无法形容之佛境地。此境地既系佛本身在内心所悟证之国土,故仅为佛所了解,因位之众生既无法窥知,亦无法用语言表达,即使能够勉强表达,亦仅能以妙极难思、不可言说等反面性言词表达之。又日本凝然之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六,将六十华严如来名号品中文殊师利菩萨所赞叹十句不思议之佛刹、佛国、刹净、刹起,列为果分依报,即指国土海。

  (二)世界海,指因位菩萨所依止之国土,或指佛所教化之场所而言。可分为三类,即:(1)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又称莲华藏世界、华藏界,虽是果分不可说之境界,但为三生中最后生之依所(即“证入生”之世界),故为可说之世界海,虽然与不可说之境界相同,但非一相一寂之分别世界,而是相互无限之主伴具足,如同帝网(似帝释天宫殿之天网)之境界。(2)十重世界海,在三千世界之外,别有十世界,即世界性、世界海、世界轮、世界圆满、世界分别、世界旋、世界转、世界莲华、世界须弥、世界相等十世界,此乃对菩萨之十地而现示之“解行生”国土。(3)无量杂类世界海,又称杂类世界,为“见闻生”之所依,指须弥山形之世界或河形、转形、旋流形、轮形、树形、楼观形、云形,乃至众生形之世界,遍满于一一法界而无障无碍。

  总言之,三生所见均不相同,故分三类。然皆相互融合而不相妨碍,故成为一种华严世界,而为毗卢遮那佛教化之所。上记之外,“世界海”一语,亦泛指一般之世界,特别是指十重世界中之第二(世界海)而言。[旧华严经卷四、华严经孔目章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卷四、华严五教章卷三、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六]

佛学大词典 【27】南方无垢世界

  乃龙女成佛之净土名。据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所载,龙女尝于众会时,刹那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上,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佛学大词典 【28】三千大千世界

  梵语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语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谓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然据正确推定,所谓三千世界实则为十亿个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千百亿个世界,与一般泛称无限世界、宇宙全体之模糊概念实有差距。又于佛典之宇宙观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观无量寿经卷十二、俱舍论卷十一、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往生要集卷八十四]

佛学大词典 【29】一唾消世界

  乃佛藏经中所列之譬喻,系譬喻佛陀说无生无灭法以令人信解,其事甚为希有。诸经论列举之譬喻有若干事例,“一唾消世界火”即其中之一。佛藏经卷上(大一五·七八三上):“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中略)。譬如有人以石为筏,从海此岸度至彼岸(中略)。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中略)。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盖喻佛陀说无生无灭法能令人信解,此事之希有,有倍于上述诸奇特事例。

佛学大词典 【30】世界佛教青年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简称“世佛青”。为全球性佛教青年之最高领导机构。一九七二年五月成立于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可伦坡,其会员迄今已涵盖十三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二十三个地区中心,我国中国佛教会青年委员会与中华佛教居士会均为该会地区中心。世佛青前身为世界佛教友谊会(  World  Fellowshipof  Buddhists,简称世佛友)所属青年委员会,后于世佛友第十届大会中独立成完整组织。

  世佛青成立以来,大力推展国际间佛教青年之联谊与统一、文化、出版、艺术、学术研究、教育等活动,及全人类人道服务之工作。八○年代最突出的活动为一九八五年七月在中华民国佛光山举行“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会后发表“世佛青一九八五年佛光山宣言”,并编印实录行世。

  目前该会之总部设于泰国曼谷。该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六人,总会之决策机构为“执行委员会”,另设有六个常设委员会。现任会长为泰籍之帕洛伯先生(Phallop  Thaiarry)。我国星云大师为该会首任名誉会长。自一九八四年我国游祥洲博士担任该会副会长后,我国在该会之活动,已日益积极而重要。各会员组织中,以“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之发展过程与规模、组织运作、多元化活动等,最为诸方所瞩目。

佛学大词典 【31】世界红卍会道院

  系自我国道院兴起之信仰团体。所谓道院,为秘密结社之宗教团体及其寺院之总称。民国五、六年(1916~1917)顷,山东省滨县官吏刘福缘等人,设立乩坛,行扶乩之术,而以修身处世、精进修道、推展社会救济活动等为创立道院之宗旨。其后,作成“太乙北极真经”十二卷为根本经典,制定坐法与祭式,乃以山东为中心,传播远及河北、安徽、江苏及东北地方。民国十一年四月设立上海道院,筹订道院院规,拟办各项慈善事业。九月,举行红卍会准备大会,并推玄机为主席。十月,正式向政府登记为世界红卍会之慈善团体。其事业活跃,不限于国内,香港、新加坡皆设有支会,并远及日本,其组织曾多达四百余处。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翌年北伐成功,为消除邪教淫祀,公布寺庙登记条例,在此情况下,红卍教会以纯粹之慈善团体受到认可;然民间则殊少受到政策之影响,仍普及如昔,直至二次世界大战后始渐衰微。

  道院最重要之仪式即扶乩,以其扶乩结果主宰一切宗教活动。所谓扶乩之术,即设一乩坛,坛上供奉香花酒菜,坛前有二巫,各持占笔(T字型之棒)之两端。神灵降临乩坛后,巫者即以棒之前端不由自主地描画文字于纸上或砂盘上,或称为神灵之启示,或谓其乃巫者之自我催眠作用所致者。

  该会系以贯彻基督教、回教、儒家、佛教、道教等五教之真谛,以阐明大道为宗旨。修道者融合道教之胎息法与佛教之坐禅,而尤重静坐,故谓实践乃以静坐为内功,以善行为外功。修道者须守六箴、四诫及十诫文。

  道院之任务有:(一)崇尚道院,求得大同。(二)宣扬道旨,弘扬化度。(三)设立学校,嘉惠平民。(四)力行善举,救恤贫困。(五)兴办实业,充裕慈款。世界红卍会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其目的,企补万国红十字会活动之不足。其事业大抵分为临时赈救与永久恤养两部分。临时赈救部通常为灾害救济事业。永久恤养部则有卍医院、贫民学校、贫民工厂(以贫民为对象培养技术人员之场所)、因利局(贷款予贫民,以供给彼等无利息之营业资本)、育婴院(保育院)、残废院(养老院)、慈济印刷所等设施。此外亦进行冬令衣粮之救济,与葬仪费用之提供等。[近代支那に于けゐ宗教结社の研究(酒井忠夫,近代中国研究)、支那に于けゐ新宗教の设立运动(水野梅晓)、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村元)]

佛学大词典 【32】世界宗教研究院

  (IASWR)一九七○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之宗教研究机构。创办人为旅美华侨沈家桢。该院研究重点为佛、基督、印度、回、犹太等五大宗教。由于基督、犹太二教在美国已有良好之研究成绩,故目前之研究重点置于其他三教方面。该院之目标有下列诸项:收集及保存宗教资料;英译出版各种语文之重要宗教资料;沟通各宗教,俾使合力服务人群;研究及介绍静修与祈祷之实践方法,俾使人类获得宁静之心境与幸福之生活。一九七二年该院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在该大学石溪校园内设立世界宗教研究院图书馆,主要藏有佛教及亚洲其他宗教之图书二万余册,期刊二百余种,及以显微摄影保存之抄本、珍本一万余册。

佛学大词典 【33】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佛教国际组织。又称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徒会议。简称世佛友谊会、世佛联、世佛友。锡兰(今斯里兰卡)佛教学者马拉拉西克拉所倡建。一九五○年五月于锡兰可伦坡举行第一届大会,共二十九个国家与地区之代表出席,宗旨为普及佛陀之教义,促进佛教徒之联合等,并经会议决定以公历五月月圆日为佛诞节(南传),选举马拉拉西克拉为主席,发行会刊,称世佛联评论。总部初设锡兰可伦坡。一九五二年于日本召开第二届大会,决定以六色旗作为世界佛教教旗。一九五八年迁缅甸仰光。一九六九年四月决定永设于泰国曼谷。

  该会自成立迄今,先后召开十五次大会,即锡兰之坎底与可伦坡(1950)、日本东京及京都(1952)、缅甸仰光(1954)、尼泊尔加德满都(1956)、泰国曼谷(1958)、柬埔寨(今高棉)金边(1961)、印度新德里(1964)、泰国清迈(1966)、马来西亚吉隆坡与槟城(1969)、锡兰可伦坡(1972)、泰国曼谷(1976)、日本东京及京都(1978)、泰国曼谷及清迈(1980),第十四届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于锡兰可伦坡举行。第十五届大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于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大会每隔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其成员称为地区中心,至目前为止,共有三十四个国家与地区加盟,凡七十一个地区中心。我国目前亦为该会会员国之一,惟于第三(1954)、第四(1956)、第五(1958)、第六(1961)、第十(1972)、等届,皆因政治关系而未派代表前往参加大会。

佛学大词典 【34】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

  谓此世界住于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而无穷尽。据新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载,华藏庄严世界海乃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亲近微尘数佛,于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其最上之风轮能持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莲华,称为种种光明蕊香幢,华藏庄严世界海即住此大莲华中,有金刚轮山周匝围绕。金刚轮山内所有大地皆以金刚所成。此大地中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一一香水海周围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世界种,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其最中央之香水海,称为无边妙华光,出大莲华,其上有世界种,称为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二十重庄严世界皆由此出,重叠布列,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各有佛出现,教化众生。

  二十重世界又称二十重佛刹,自下而上即:(一)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依众宝摩尼华而住,佛号离垢灯。(二)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华藏世界,依宝莲华网而住,佛号师子光胜照。(三)一切宝庄严普照光华藏世界,依种种宝璎珞而住,佛号净光智胜幢。(四)种种光明华庄严华藏世界,依众色金刚尸罗幢海住,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五)普放妙华光华藏世界,依一切树庄严宝轮网海住,佛号香光喜力海。(六)净妙光明华藏世界,依金刚宫殿海住,佛号普光自在。(七)众华焰庄严华藏世界,依一切宝色焰海住,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八)出生威力地华藏世界,依种种宝色莲华座虚空海住,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九)出妙音声华藏世界,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佛号清净月光相无能摧伏。(十)金刚幢华藏世界,依一切庄严宝师子座摩尼海住,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十一)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华藏世界,依种种殊异华海住,佛号无量功德海。(十二)光明照耀华藏世界,依华旋香水海住,佛号超释梵。(十三)娑婆华藏世界,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而住,佛号毗卢遮那如来世尊。(十四)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依种种宝衣海住,佛号遍法界胜音。(十五)众妙光明灯华藏世界,依净华网海住,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十六)清净光遍照华藏世界,依种种香焰莲华海住,佛号清净日功德眼。(十七)宝庄严华藏世界,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十八)离尘华藏世界,依众妙华师子座海住,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十九)清净光普照华藏世界,依无量色香焰须弥山海住,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廿)妙宝焰华藏世界,依一切诸天形摩尼王海住,佛号福德相光明。

佛学大词典 【35】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

  乃由弥陀愿心所生之众生世间清净庄严。此系天亲净土论所示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菩萨四种功德庄严之一。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一中):“雨天乐花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指菩萨于一切世界,遍照诸佛会大众,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故天亲誉之为净土正报中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之一。(参阅“二十九种庄严”170)

佛学大词典中的【35】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