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154 條與「世界」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世界

  梵語loka-dha^tu,巴利語同。音譯路迦馱睹。意謂可毀壞之處所。略稱界。據楞嚴經卷四載,世,即遷流之義;界,指方位。即于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遷流,空間上有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場所之意。亦即指衆生居住之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叁界之有爲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蓮華藏世界(華嚴宗所說佛之境界)、彌陀淨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對世界之絕對世界、無爲世界。

  古代印度依須彌山之說成立宇宙論,即以須彌山爲中心,加上圍繞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爲一單位,稱爲一世界。合千個一世界,爲一小千世界;合千個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合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叁種“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稱爲叁千大千世界(叁千世界)。宇宙即由無數個叁千大千世界所構成,由此可見世界之廣大無邊。  

  一佛施行教化之範圍(即一佛土),或爲一世界,或一叁千大千世界,或爲更廣大之世界。“世界”一語本與“世間”同義,包含有情世間、器世間,然一般慣指器世間(山河大地)而言。

  此外,住于一世界中之有情衆生,可分類爲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之別。其中,前五道所住之世界,稱爲欲界;而天道之中,有色天所住之世界,稱爲色界;無色天所住之世界,稱爲無色界。然于大乘諸經論中,則載有諸佛淨土存在于上述叁界以外之說。如摩诃止觀卷五上載,于六道之外另立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聖,總稱十界,此十界各有其所居之國土。又如華嚴五教章卷叁依據華嚴經而舉出十佛境界之所依爲國土海、世界海二種。即:(一)國土海,乃十佛自體之所居,爲不可說圓融自在之依報。(二)世界海,乃舍那十身攝化之處,又分爲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十重世界海、無量雜類世界海叁類。[起世因本經卷一、舊華嚴經卷叁十七離世間品、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大智度論卷五十、卷九十叁、瑜伽師地論卷二、卷九十叁](參閱“一佛世界”45、“世間”1524、“國土海世界海”4431)

佛學大詞典 【2】世界

  (一)爲舊華嚴經卷五十六所揭示,別存于叁千界外,初地以上菩薩境界之十種世界。又作十重世界。即:(一)世界性,同類之義。(二)世界海,色類多、深廣之義。(叁)世界輪,齊用之義。(四)世界圓滿,具德之義。(五)世界分別,不雜之義。(六)世界旋,正旋之義。(七)世界轉,側轉之義。(八)世界蓮華,敷發之義。(九)世界須彌,勝妙之義。(十)世界相,形貌之義。[華嚴經搜玄記卷一下]  

  (二)出自新華嚴經卷七十五,指華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之世界,與(一)不同,非十種各別之世界,而系一世界所知之相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疏卷五十九]

佛學大詞典 【3】世界

  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爲“國土海”之對稱。據華嚴五教章卷叁載,世界海有叁類,即:(一)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蓮華藏世界、華藏界。相當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證入生”之位而言。(二)叁千界外十重世界海,又作界外十重世界海、十重世界。相當于地上菩薩之境界,系就“解行生”之位而言。(叁)無量雜類世界海,又作雜類世界。即以須彌山形,乃至衆生形等遍滿法界、彼此無礙之世界,系就“見聞生”之位而言。又于上記叁種世界海中,關于雜類世界之形類,新舊華嚴經各舉出九種(舊華嚴)與二十種(新華嚴)之多。[舊華嚴經卷四盧舍那佛品、新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參閱“國土海世界海”4431)

佛學大詞典 【4】世界

  指世界之主。佛經中每謂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類別,而謂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爲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爲小千世界之主;第叁禅天之梵王,爲中千世界之主;第四禅天之大梵王,爲大千世界之主。四禅天之廣量,依其次第,與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當。

佛學大詞典 【5】塵道世界

  道,與五道、六道之道同義;塵道,一般指穢土而言。依華嚴宗之意,塵爲微塵,即十方虛空界一一微塵中皆有世界,稱爲塵道世界。又作毛道,即一毛端處,有刹有佛。又塵道世界,于密教亦稱加持世界,即大日如來爲教化衆生,由自性法身變現他受用加持身,宣說叁平等句法門所現之世界,即指凡夫生存之世界。(參閱“加持世界”1573)

佛學大詞典 【6】大千世界

  梵語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語maha^sahassa-lokadha^tu。略稱大千界、大千。爲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古代印度人以四大洲及日月諸天爲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爲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爲大千世界。今之俗語乃襲用佛教“大千世界”一詞,轉用于形容人間之紛纭諸相。小千、中千、大千並提,則稱叁千大千世界。[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俱舍論卷十一](參閱“叁千大千世界”523)

佛學大詞典 【7】極樂世界

梵名Sukha^vati^  之意譯。音譯作蘇诃縛帝、須摩提、須阿提。即指阿彌陀佛之淨土。又稱極樂淨土、極樂國土、西方淨土、西方、安養淨土、安養世界、安樂國。自此世間向西而去,經過十萬億佛土之彼方即爲極樂淨土。關于該淨土之情況,在阿彌陀經中有詳細之解說,而阿彌陀佛今仍在彼處說法。據無量壽經等所載,往生于該佛土者身受諸種快樂,例如,身上有如佛之叁十二相,且具神通,五官之對境非常微妙,心中舒暢清涼,在心中聞法,供養佛陀,即得開悟。然在該淨土中,有所謂邊地、疑城、胎宮等處,乃爲懷疑阿彌陀佛之救度者之往生地。

  有關極樂往生之教義與阿彌陀佛之信仰,自印度以來即極興盛。于現存藏經中,關于彌陀與極樂之著作多達兩百余部。此外于中國、韓國、日本等地,後代師家之著作與極樂世界變相之圖畫更是不計其數。余經中雖有阿■、文殊、藥師、彌勒等諸淨土之說,然于人間廣爲流傳,且成爲人類內心渴仰之對象,則獨以彌陀之極樂淨土爲最。尤以北傳佛教而言,極樂世界可謂民間信仰之普遍歸趣。近代學者對于極樂之原語及極樂世界之方位、距離、淨土之土體、思想起源等有種種說法。[無量壽經卷上、法華經卷六、阿彌陀經疏(窺基)、釋淨土群疑論、無量壽經義疏(慧遠)、觀無量壽佛經疏(智顗)、阿彌陀佛の研究、淨土教の起原及發達]

佛學大詞典 【8】加持世界

  密宗大日如來爲教化衆生,由自性法身變現他受用加持身,並說叁平等句法門所現之世界。又作海會現前、隨他法界宮、瑞相土、塵道世界。乃生死凡夫生存之世界,亦即佛與衆生感應道交之世界。以自性法身而言,並無迷之衆生,而衆生自迷,認爲自己與佛不同,佛陀爲救度此等衆生,乃現他受用加持身,以利教化。故密宗謂,加持世界乃大日如來爲救度衆生而變現者;換言之,離開佛界,即無迷界。[大日經疏卷一、卷六、卷二十、宗義決擇集卷九](參閱“加持身”1575、“本地身”1955)

佛學大詞典 【9】金色世界

爲文殊菩薩之淨土名。據新華嚴經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載,過東方十佛刹微塵數之世界,即有一金色世界,其佛號爲不動智,該世界有文殊師利菩薩。又據宋高僧傳卷二十一法照傳載,法照曾遇一老人,老人謂(大五○·八四四上):“師先發願于金色世界,奉觐大聖,今何不去?”又有關文殊菩薩之淨土,另有不同之說法,如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載,文殊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稱爲普現如來,其佛土在南方,號離塵垢心世界、無垢世界、清淨無垢寶置世界。[悲華經卷叁諸菩薩本授記品、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朝野群載卷十六]

佛學大詞典 【10】離垢世界

  指舍利弗當來成佛之國名。據法華經譬喻品載,舍利弗于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華光如來,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安隱豐樂,天人衆多,其時,華光如來亦以叁乘教化衆生。

佛學大詞典 【11】世界四持

  據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八載:(一)須彌山有微塵數風輪,在最上者稱爲殊勝威光風輪,此風輪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而使其安住,故稱“能持風輪”。(二)  香水海因爲風輪所持而得安住,故稱“所持香海”。(叁)香水海中生出大蓮華,爲世界種,十方刹土皆爲其所含攝,故稱“海出蓮華”。(四)此大蓮華能持世界刹海,使其安住,令四方均平穩而清淨堅固,故稱“華持刹海”。上述四者能含攝、持載世界,故稱世界四持。

佛學大詞典 【12】世界悉檀

  佛化導衆生之法有四種,稱爲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一。悉檀,爲成就之義。謂佛先隨順凡情,以人我、樂欲等世間之假名而說世間教法,以成就衆生之佛道。(參閱“四悉檀”1758)

佛學大詞典 【13】世界宗教

  即世界性之宗教。所信奉之神靈被視爲世界主宰,或所信仰之教祖被奉爲全人類精神生活之指導者;教義著眼于人類之靈魂與心靈問題;其範圍並不局限于個別民族,禮儀戒規易于適應不同民族之風習,故傳播遍及全世界。其産生系由古代文明發展至一定之階段,促進世界性之交流與溝通,使宗教哲學體系臻于完備,禮儀典製日趨隆重繁複,組織規章亦漸詳細嚴密,而達于宗教之最高發展形態。現存之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其世界化之過程,均系由各相應國家之支持而完成。

佛學大詞典 【14】無佛世界

指現在佛釋迦既已入滅,而未來佛彌勒尚未出世之中間時期。此時期地藏菩薩出世以教化衆生。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大一叁·七七九中):“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佛學大詞典 【15】五重世界

  謂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即: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種、一佛世界。其中第二之世界性,在大智度論中稱爲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則依准舊華嚴經所說十重世界之次第,稱之爲世界性。[舊華嚴經卷五十六、大智度論卷五十、華嚴經搜玄記卷一末、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彰所知論卷上、五教章通路記卷五十二]

佛學大詞典 【16】仰覆世界

  指華嚴經所說種種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華嚴經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稱仰覆世界。

佛學大詞典 【17】一佛世界

  梵語eka-buddha-ks!etra。指一佛教化衆生之範圍。又作一佛土、一佛刹、一佛國土。後世將此範圍逐漸擴大到四洲,乃至叁千大千世界或無邊世界等。[大智度論卷四、俱舍論光記卷十二、五教章通路記卷五十二]  

佛學大詞典 【18】雜生世界

  雜生種種生物之世界。如娑婆世界,爲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等五趣雜居之世界。[淨土論注卷下]

佛學大詞典 【19】中千世界

  梵語dvi-sa^hasra-madhyama-loka-dha^tu。爲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以一須彌山、一日月、四大洲、欲界六天及色界初禅天等爲一世界,集一千個世界稱爲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爲中千世界。(參閱“叁千大千世界”523)

佛學大詞典 【20】淨琉璃世界

  藥師如來之淨土。又作淨琉璃世界,或稱藥師淨土。蓋此世界以琉璃爲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淨如琉璃,故有此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一四·四○五上):“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同經十二大願中之第二大願(大一四·四○五上):“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隋代達摩笈多譯藥師如來本願經載,彼佛國土無女人形,離諸欲惡及一切惡道苦聲,以琉璃爲地,城阙、柱梁、鬥栱,周匝羅網,皆以七寶所成,如極樂國,國中有日光及月光二菩薩爲最上首。

  藥師如來之信仰,盛行于劉宋以後,藥師淨土之變相亦隨之造立。敦煌千佛洞出土之古寫經中,藥師淨土之變相,中央爲佛,左右配二菩薩,其前有奏樂舞踴之七聖衆,正面中央立四圓柱爲門,圖後方左右各畫一宮殿,此或即六朝之作品。英國史坦因所發現之數種變相,其中第叁十六圖(The  Thousand  Buddhas  之編號)爲彩色絹本,長約一點二八公尺,或系繪于唐宋之際。[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灌頂經卷十二]

佛學大詞典 【21】蓮華藏世界

  梵語kusuma-ta=la  garbha-vyu^ha^lam!ka^raloka-d=ha^tu-samudra  或  padma-garbha-loka-dha^tu。即自蓮花出生之世界,或指含藏于蓮花中之功德無量、廣大莊嚴之世界。又作蓮華國。華嚴經與梵網經對于蓮華藏世界之相狀,說法有異。

  (一)華嚴經所說之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蓮華藏莊嚴世界海、華藏世界海、華藏世界、華藏界、十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十蓮華藏世界、十華藏。此世界系毗盧遮那如來于過去發願修菩薩行所成就之清淨莊嚴世界。即有關十佛教化之境界。其莊嚴及構造,在新譯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中有詳細記載。此世界爲須彌山微塵數之風輪所持,其最底之風輪稱爲平等住,最上之風輪,稱爲殊勝威光藏。最上之風輪能持香水海,其中有一大蓮華,稱爲種種光明蕊香幢。蓮華藏世界即在此大蓮華之中,周圍有金剛輪山圍繞,其內大地皆由金剛所成,堅固不壞,清淨平坦,無有高下,尚有世界海微塵數之莊嚴。又此大地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之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之周圍有四天下,及微塵數之香水河,諸河中間之地,悉以妙寶莊嚴,分布如天帝網。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種,一一世界種複有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蓮華藏世界中央之香水海稱爲無邊妙華光,由海中出大蓮華,其上有稱爲普照十方之世界種。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說微塵數之世界布列于其間。以此中央世界種爲中心,共有一一一個世界種,羅列成如網之圍罩,而構成世界網;各皆以衆寶莊嚴,佛則出現于其中,衆生亦充滿其間。由此可窺其構造之莊嚴,及其廣大無邊。

  蓮華藏世界之說,導源于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梵Maha^bha^rata  )之天地開辟說,如大悲經卷叁、大智度論卷八、外道小乘涅槃論等所載,謂由毗濕笯(梵Vis!n!u  )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王,由其心創造天地、人民。此說與華嚴經之華藏莊嚴世界說比較,雖二者廣狹大小、構造莊嚴等均有大異,然有風輪持水輪,由水中生出蓮華,由蓮華而成立天地萬物,皆爲二者共通之處。又華藏世界爲由具有光明遍照之義的毗盧遮那如來之行願所嚴淨者;而具有無量光明之梵天王,爲萬物之創造主;二者對照,得知蓮華藏世界之說與毗濕笯派之天地開辟說有密切之關系。

  又華嚴經所述之蓮華藏世界,爲實蓮花所形成之華藏世界,然梁譯之攝大乘論釋卷十五則以蓮花喻顯大乘法界真如,而非實蓮花。

  (二)梵網經所說之蓮華臺藏世界海。又作蓮華海藏世界、蓮華臺藏世界。指千葉大蓮華中所含藏之世界。系由千葉之大蓮華所形成,每一葉爲一世界,各有百億之須彌山、百億之四天下,及百億之南閻浮提等。盧舍那佛是此世界之本源,趺坐于華臺之上,並將自身變化爲千體之釋迦,各據坐于一葉之上;而千釋迦複一一變化爲百億之菩薩釋迦,各坐于南閻浮提菩提樹下,宣說菩薩之心地法門。其中,一草即一個大千世界,中有百億之須彌四天下,一個四天下之世界,爲一尊菩薩釋迦之所化,百億之四天下即一個大千世界,爲大釋迦之所化,一千大千世界系由盧舍那佛所主領,即十萬億個四天下之世界,稱爲蓮華臺藏世界。

  蓋此說與華嚴經之華藏莊嚴世界,構造有異,而將其稱爲蓮華臺藏世界,且爲盧舍那佛之住處;此雖系基于華嚴經而來,然此世界之蓮花爲千葉所成,盧舍那佛趺坐其臺上;而毗濕笯派之說,謂梵天王趺坐于千葉金色之蓮花上,二說一致。故可見此應系直接承自摩诃婆羅多之說。

  此外,華嚴五教章卷叁載,十佛之境界可大別爲國土海(果分不可說)與世界海(因分可說)。世界海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又可分爲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叁千界外十重世界海、無量雜類世界海。衆生之根性不同,其所感見之國土亦不同,而“證入生”之位所感見者,即爲蓮華藏世界。

  又華嚴經探玄記卷叁載,對蓮華藏莊嚴世界海,立有蓮華臺藏世界(梵網經之說)、遍法界之華藏、樹形等雜類世界等叁種。前一系同教一乘之說,後二乃別教之說。另于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十一,則就衆生與佛之二因來解說蓮華藏世界。

  淨土教之說,乃根據世親之淨土論,謂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即蓮華藏世界。又日本東密之說,系以彌陀報身之淨土爲加持身之蓮華藏世界;大日如來法身之住處爲本地身之蓮華藏世界;衆生之汗栗馱(肉團心)爲行者身之蓮華藏世界。

  其後,隨華嚴信仰之弘揚,而蓮華藏世界之圖畫亦頗盛行。我國唐代鹹亨叁年(672),在龍門奉先寺大盧舍那佛像蓮座周匝之叁層蓮瓣上,皆一一刻有釋迦佛像,以表示蓮華臺藏世界。又日本東大寺大佛之蓮瓣即刻有千釋迦、百億小釋迦,此系據梵網經之說而來。[雜譬喻經、舊華嚴經卷二至卷四、卷二十叁、卷二十六、卷二十七、梵網經卷下、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九、華嚴經孔目章卷四、華嚴經探玄記卷二、新華嚴經論卷六、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六、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一、佛祖統紀卷叁十一、卷四十二]

佛學大詞典 【22】世界和平塔

  位于緬甸仰光東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叁次大會(亦是佛教第六次結集)時興建。主要之建築稱爲吉祥山,山下有一石窟,稱爲大聖窟,可容萬余比丘集會。窟有六門、六石柱,牆上有六個法輪浮雕,臺上裝置六根燭形電炬,象征第六次結集。吉祥山左面即世界和平塔,亦有六門,供奉六佛。吉祥山左後方有戒壇,右爲巴利佛學院,右前方乃緬甸聯邦佛教會會所。山上有佛殿、經房與禅窟。現爲緬甸全國佛教節日吠舍佉節慶祝活動之總道場。(參閱“結集”5187)

佛學大詞典 【23】臾那世界

  梵名Yavana  -loka  。乃巴利語yona-loka  與希臘語  Ionia  之轉訛。又作余尼國、喻尼國、渝匿國、夜婆那國、夜摩那國、耶槃那國。位于印度西北之古國名。即西元前第四世紀,亞曆山大東征以後,由其將領塞流卡斯(Seluckos)所轄之大夏(Bactria)。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五下):“大德摩诃勒棄多往臾那世界國,到已,爲說迦羅羅摩經,說已,臾那世界國七萬叁千人得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雜阿含經卷二十五、中阿含經卷叁十七、阿毗昙毗婆沙論卷四十一]

佛學大詞典 【24】種種色世界

  謂種種色相之世界。據八十華嚴經卷十叁光明覺品載,世尊坐于蓮華藏獅子座上,十方大菩薩皆來谒佛所,諸如文殊、覺首、功德首、智首、賢首菩薩等;所從來之國爲金色、妙色、優缽羅華色、玻璃色、平等色等世界,此諸色世界即稱爲種種色世界。

佛學大詞典 【25】阿維羅提世界

  阿維羅提,梵名Abhirati  。爲阿■佛之淨土名。又作阿比羅提世界。意譯歡喜世界、妙樂世界、妙喜世界。位于東方。阿維,無比、殊勝之義;羅提,喜之義。據阿■佛國經卷上發意受慧品與善快品載,東方過去千佛刹,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諸菩薩說法;時有阿■菩薩就大目如來受記,後成佛,其世界名阿比羅提;其土之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樹木,無有高下,無有山陵、溪谷,亦無有礫石、崩山;其佛刹之人,皆無有惡色者,亦無有醜者。[大寶積經卷十九佛刹功德莊嚴品、悲華經卷四、維摩經卷下見阿■佛品](參閱“阿■佛”3668)

佛學大詞典 【26】國土海世界

  華嚴經把佛土分爲國土海與世界海二種。(一)國土海,指不可思議之佛刹,即佛果自體所居之依報,爲圓融自在而無法形容之佛境地。此境地既系佛本身在內心所悟證之國土,故僅爲佛所了解,因位之衆生既無法窺知,亦無法用語言表達,即使能夠勉強表達,亦僅能以妙極難思、不可言說等反面性言詞表達之。又日本凝然之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六,將六十華嚴如來名號品中文殊師利菩薩所贊歎十句不思議之佛刹、佛國、刹淨、刹起,列爲果分依報,即指國土海。

  (二)世界海,指因位菩薩所依止之國土,或指佛所教化之場所而言。可分爲叁類,即:(1)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又稱蓮華藏世界、華藏界,雖是果分不可說之境界,但爲叁生中最後生之依所(即“證入生”之世界),故爲可說之世界海,雖然與不可說之境界相同,但非一相一寂之分別世界,而是相互無限之主伴具足,如同帝網(似帝釋天宮殿之天網)之境界。(2)十重世界海,在叁千世界之外,別有十世界,即世界性、世界海、世界輪、世界圓滿、世界分別、世界旋、世界轉、世界蓮華、世界須彌、世界相等十世界,此乃對菩薩之十地而現示之“解行生”國土。(3)無量雜類世界海,又稱雜類世界,爲“見聞生”之所依,指須彌山形之世界或河形、轉形、旋流形、輪形、樹形、樓觀形、雲形,乃至衆生形之世界,遍滿于一一法界而無障無礙。

  總言之,叁生所見均不相同,故分叁類。然皆相互融合而不相妨礙,故成爲一種華嚴世界,而爲毗盧遮那佛教化之所。上記之外,“世界海”一語,亦泛指一般之世界,特別是指十重世界中之第二(世界海)而言。[舊華嚴經卷四、華嚴經孔目章卷一、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卷四、華嚴五教章卷叁、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六]

佛學大詞典 【27】南方無垢世界

  乃龍女成佛之淨土名。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所載,龍女嘗于衆會時,刹那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上,成等正覺,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佛學大詞典 【28】叁千大千世界

  梵語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語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系爲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又作一大叁千大千世界、一大叁千世界、叁千世界。謂以須彌山爲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爲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叁十叁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爲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叁種千世界所集成,故稱叁千大千世界。然據正確推定,所謂叁千世界實則爲十億個小世界,而叁千大千世界實爲千百億個世界,與一般泛稱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實有差距。又于佛典之宇宙觀中,叁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領域,故又稱一佛國。[觀無量壽經卷十二、俱舍論卷十一、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往生要集卷八十四]

佛學大詞典 【29】一唾消世界

  乃佛藏經中所列之譬喻,系譬喻佛陀說無生無滅法以令人信解,其事甚爲希有。諸經論列舉之譬喻有若幹事例,“一唾消世界火”即其中之一。佛藏經卷上(大一五·七八叁上):“譬如有人嚼咽須彌,能令消盡,飛行虛空,不以爲患(中略)。譬如有人以石爲筏,從海此岸度至彼岸(中略)。譬如有人負四天下及諸須彌山河草木,以蚊腳爲梯,登至梵天(中略)。譬如劫盡大火燒時,人以一唾能滅此火,又以一吹還成世界及諸天宮。”蓋喻佛陀說無生無滅法能令人信解,此事之希有,有倍于上述諸奇特事例。

佛學大詞典 【30】世界佛教青年會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簡稱“世佛青”。爲全球性佛教青年之最高領導機構。一九七二年五月成立于錫蘭(今斯裏蘭卡)首都可倫坡,其會員迄今已涵蓋十叁個國家與地區,包括二十叁個地區中心,我國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與中華佛教居士會均爲該會地區中心。世佛青前身爲世界佛教友誼會(  World  Fellowshipof  Buddhists,簡稱世佛友)所屬青年委員會,後于世佛友第十屆大會中獨立成完整組織。

  世佛青成立以來,大力推展國際間佛教青年之聯誼與統一、文化、出版、藝術、學術研究、教育等活動,及全人類人道服務之工作。八○年代最突出的活動爲一九八五年七月在中華民國佛光山舉行“世界佛教青年學術會議”,會後發表“世佛青一九八五年佛光山宣言”,並編印實錄行世。

  目前該會之總部設于泰國曼谷。該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六人,總會之決策機構爲“執行委員會”,另設有六個常設委員會。現任會長爲泰籍之帕洛伯先生(Phallop  Thaiarry)。我國星雲大師爲該會首任名譽會長。自一九八四年我國遊祥洲博士擔任該會副會長後,我國在該會之活動,已日益積極而重要。各會員組織中,以“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之發展過程與規模、組織運作、多元化活動等,最爲諸方所矚目。

佛學大詞典 【31】世界紅卍會道院

  系自我國道院興起之信仰團體。所謂道院,爲秘密結社之宗教團體及其寺院之總稱。民國五、六年(1916~1917)頃,山東省濱縣官吏劉福緣等人,設立乩壇,行扶乩之術,而以修身處世、精進修道、推展社會救濟活動等爲創立道院之宗旨。其後,作成“太乙北極真經”十二卷爲根本經典,製定坐法與祭式,乃以山東爲中心,傳播遠及河北、安徽、江蘇及東北地方。民國十一年四月設立上海道院,籌訂道院院規,擬辦各項慈善事業。九月,舉行紅卍會准備大會,並推玄機爲主席。十月,正式向政府登記爲世界紅卍會之慈善團體。其事業活躍,不限于國內,香港、新加坡皆設有支會,並遠及日本,其組織曾多達四百余處。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成立,翌年北伐成功,爲消除邪教淫祀,公布寺廟登記條例,在此情況下,紅卍教會以純粹之慈善團體受到認可;然民間則殊少受到政策之影響,仍普及如昔,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後始漸衰微。

  道院最重要之儀式即扶乩,以其扶乩結果主宰一切宗教活動。所謂扶乩之術,即設一乩壇,壇上供奉香花酒菜,壇前有二巫,各持占筆(T字型之棒)之兩端。神靈降臨乩壇後,巫者即以棒之前端不由自主地描畫文字于紙上或砂盤上,或稱爲神靈之啓示,或謂其乃巫者之自我催眠作用所致者。

  該會系以貫徹基督教、回教、儒家、佛教、道教等五教之真谛,以闡明大道爲宗旨。修道者融合道教之胎息法與佛教之坐禅,而尤重靜坐,故謂實踐乃以靜坐爲內功,以善行爲外功。修道者須守六箴、四誡及十誡文。

  道院之任務有:(一)崇尚道院,求得大同。(二)宣揚道旨,弘揚化度。(叁)設立學校,嘉惠平民。(四)力行善舉,救恤貧困。(五)興辦實業,充裕慈款。世界紅卍會以促進世界和平、救濟災患爲其目的,企補萬國紅十字會活動之不足。其事業大抵分爲臨時赈救與永久恤養兩部分。臨時赈救部通常爲災害救濟事業。永久恤養部則有卍醫院、貧民學校、貧民工廠(以貧民爲對象培養技術人員之場所)、因利局(貸款予貧民,以供給彼等無利息之營業資本)、育嬰院(保育院)、殘廢院(養老院)、慈濟印刷所等設施。此外亦進行冬令衣糧之救濟,與葬儀費用之提供等。[近代支那に于けゐ宗教結社の研究(酒井忠夫,近代中國研究)、支那に于けゐ新宗教の設立運動(水野梅曉)、中國佛教發展史(中村元)]

佛學大詞典 【32】世界宗教研究院

  (IASWR)一九七○年成立于美國紐約之宗教研究機構。創辦人爲旅美華僑沈家桢。該院研究重點爲佛、基督、印度、回、猶太等五大宗教。由于基督、猶太二教在美國已有良好之研究成績,故目前之研究重點置于其他叁教方面。該院之目標有下列諸項:收集及保存宗教資料;英譯出版各種語文之重要宗教資料;溝通各宗教,俾使合力服務人群;研究及介紹靜修與祈禱之實踐方法,俾使人類獲得甯靜之心境與幸福之生活。一九七二年該院與紐約州立大學合作,在該大學石溪校園內設立世界宗教研究院圖書館,主要藏有佛教及亞洲其他宗教之圖書二萬余冊,期刊二百余種,及以顯微攝影保存之抄本、珍本一萬余冊。

佛學大詞典 【33】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佛教國際組織。又稱世界佛教友誼會、世界佛教徒會議。簡稱世佛友誼會、世佛聯、世佛友。錫蘭(今斯裏蘭卡)佛教學者馬拉拉西克拉所倡建。一九五○年五月于錫蘭可倫坡舉行第一屆大會,共二十九個國家與地區之代表出席,宗旨爲普及佛陀之教義,促進佛教徒之聯合等,並經會議決定以公曆五月月圓日爲佛誕節(南傳),選舉馬拉拉西克拉爲主席,發行會刊,稱世佛聯評論。總部初設錫蘭可倫坡。一九五二年于日本召開第二屆大會,決定以六色旗作爲世界佛教教旗。一九五八年遷緬甸仰光。一九六九年四月決定永設于泰國曼谷。

  該會自成立迄今,先後召開十五次大會,即錫蘭之坎底與可倫坡(1950)、日本東京及京都(1952)、緬甸仰光(1954)、尼泊爾加德滿都(1956)、泰國曼谷(1958)、柬埔寨(今高棉)金邊(1961)、印度新德裏(1964)、泰國清邁(1966)、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槟城(1969)、錫蘭可倫坡(1972)、泰國曼谷(1976)、日本東京及京都(1978)、泰國曼谷及清邁(1980),第十四屆大會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于錫蘭可倫坡舉行。第十五屆大會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于尼泊爾加德滿都舉行。大會每隔兩年或叁年召開一次,其成員稱爲地區中心,至目前爲止,共有叁十四個國家與地區加盟,凡七十一個地區中心。我國目前亦爲該會會員國之一,惟于第叁(1954)、第四(1956)、第五(1958)、第六(1961)、第十(1972)、等屆,皆因政治關系而未派代表前往參加大會。

佛學大詞典 【34】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

  謂此世界住于香水海中蓮華之上,種種妙寶莊嚴,含藏一切世界,深廣而無窮盡。據新華嚴經卷八華藏世界品載,華藏莊嚴世界海乃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于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親近微塵數佛,于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此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最上之風輪能持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稱爲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即住此大蓮華中,有金剛輪山周匝圍繞。金剛輪山內所有大地皆以金剛所成。此大地中複有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香水海,一一香水海周圍有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之世界種,一一世界種複有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其最中央之香水海,稱爲無邊妙華光,出大蓮華,其上有世界種,稱爲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二十重莊嚴世界皆由此出,重疊布列,各有佛刹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各有佛出現,教化衆生。

  二十重世界又稱二十重佛刹,自下而上即:(一)最勝光遍照華藏世界,依衆寶摩尼華而住,佛號離垢燈。(二)種種香蓮華妙莊嚴華藏世界,依寶蓮華網而住,佛號師子光勝照。(叁)一切寶莊嚴普照光華藏世界,依種種寶璎珞而住,佛號淨光智勝幢。(四)種種光明華莊嚴華藏世界,依衆色金剛屍羅幢海住,佛號金剛光明無量精進力善出現。(五)普放妙華光華藏世界,依一切樹莊嚴寶輪網海住,佛號香光喜力海。(六)淨妙光明華藏世界,依金剛宮殿海住,佛號普光自在。(七)衆華焰莊嚴華藏世界,依一切寶色焰海住,佛號歡喜海功德名稱自在光。(八)出生威力地華藏世界,依種種寶色蓮華座虛空海住,佛號廣大名稱智海幢。(九)出妙音聲華藏世界,依恒出一切妙音聲莊嚴雲摩尼王海住,佛號清淨月光相無能摧伏。(十)金剛幢華藏世界,依一切莊嚴寶師子座摩尼海住,佛號一切法海最勝王。(十一)恒出現帝青寶光明華藏世界,依種種殊異華海住,佛號無量功德海。(十二)光明照耀華藏世界,依華旋香水海住,佛號超釋梵。(十叁)娑婆華藏世界,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而住,佛號毗盧遮那如來世尊。(十四)寂靜離塵光華藏世界,依種種寶衣海住,佛號遍法界勝音。(十五)衆妙光明燈華藏世界,依淨華網海住,佛號不可摧伏力普照幢。(十六)清淨光遍照華藏世界,依種種香焰蓮華海住,佛號清淨日功德眼。(十七)寶莊嚴華藏世界,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佛號無礙智光明遍照十方。(十八)離塵華藏世界,依衆妙華師子座海住,佛號無量方便最勝幢。(十九)清淨光普照華藏世界,依無量色香焰須彌山海住,佛號普照法界虛空光。(廿)妙寶焰華藏世界,依一切諸天形摩尼王海住,佛號福德相光明。

佛學大詞典 【35】一切世界贊歎諸佛莊嚴

  乃由彌陀願心所生之衆生世間清淨莊嚴。此系天親淨土論所示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中,菩薩四種功德莊嚴之一。淨土論(大二六·二叁一中):“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贊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指菩薩于一切世界,遍照諸佛會大衆,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贊歎諸佛如來。故天親譽之爲淨土正報中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之一。(參閱“二十九種莊嚴”170)

佛学大词典中的【35】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