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39 条与“习气”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习气

  梵语va^sana^,巴利语同。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为(尤以烦恼)经常生起,其熏习于吾人心中之习惯、气分、习性、余习、残气等,称为习气。如由纳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内犹存香气;用以比喻虽灭除烦恼之正体(称为正使),尚存习惯气分。佛典中所记载,如难陀之淫习、舍利弗及摩诃迦叶之嗔习、卑陵伽婆跋之慢习、摩头婆私吒之跳戏习、憍梵钵提之牛业习等,均为习气之例;唯有佛乃能永断正使及其习气。

  唯识宗以习气为种子之异名,乃现行熏习之气分,具有产生思想、行为及其他一切有为法之能力,含藏于阿赖耶识中。又将习气分为三种,称为三种习气、三种熏习,即:(一)名言习气,指依名言(言语之表象)而熏成之种子(即名言种子),系使一切有为法各自产生之直接原因。亦即由名相概念熏于阿赖耶识形成之种子;此类种子反转过来即成为现实各种事物之原因。若就引生等流果(与因同种类之果)之观点而言,名言习气又称为等流习气。其中又可分依表义名言(以音声表义)与显境名言(缘虑对境之心、心所)而产生之二种习气。(二)我执习气,乃依我执而熏成之习气。亦即由吾人之“我见”熏习阿赖耶识而成之种子;此类种子即是吾人于现实生活中分别你、我及其他种种差别之原因。(三)有支习气,由有支(梵bhava^n%ga  ),即三有(于三界之生存)之因(支即因之意)所熏成之善恶业种子。亦即吾人自身所作善恶诸业熏于阿赖耶识而成之种子;此类种子即是后世获得各种不同果报之原因。若就其招感异熟果(果报)之观点而言,有支习气又称为异熟习气。

  此外,诸善根积习之气分,亦称习气。如旧华严经卷四十离世间品所载,第十地之菩萨有菩提心习气(又称本气)、善根习气(成行气)、教化众生习气(下化)、见佛习气(上见)、于清净土受生习气(受生)、菩萨行习气(大行)、大愿习气(十愿)、波罗蜜习气(十度)、出生平等法习气(理智)、种种分别境界习气(量知)等,凡十种,皆由厌伏烦恼之故,于诸行积累熏习气分,方能究竟断伏烦恼,称为习气。除上记之外,另有等流习气与异熟习气,或名言种子与业种子等之分别。[大智度论卷二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成唯识论卷八、十地经论卷十一、俱舍论光记卷一、大乘义章卷五本、华严经疏卷五十三](参阅“种子”5863)

佛学大词典 【2】等流习气

为“异熟习气”之对称。又作名言习气、名言种子。即瑜伽行派与法相宗所说,由“七转识”之善、恶、无记等三性为同类因,而薰成第八识中之名言种子。等流,谓流类相等或相似;习气,为种子之异称。由前六识所招感异熟果之习气,称为异熟习气;由七转识所引生等流果之习气,称为等流习气。此习气乃第八识所藏之生果功能,故谓之种子;此习气与由其所生之果(即现行法)流类相似,例如由善因则生善果,由恶因则生恶果,由无记因则生无记果,故谓之等流。如是依善、恶、无记等各种性质而薰成与之流类相似之种子者,即是具有“能薰”作用之七转识,故成唯识论卷八谓,等流习气系由七识中之善、恶、无记三性所薰而生之种子。[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参阅“名言种子”2258、“异熟习气”5159)

佛学大词典 【3】三种习气

  指名言、我执、有支三种。又作三种熏习、三熏习。由现行气分熏习所成,称为习气。即:(一)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有为法之各别亲因缘种子。复分为二:(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法。(二)我执习气,由我执熏习而成,令有情等起自他差别之种子。复分为二:(1)俱生我执,通于六、七二识,除二乘之无学、八地以上之菩萨、如来以外,余皆有此熏习。(2)分别我执,唯限于第六识,系于异生之资粮位所生起者。(三)有支习气,乃依有支熏习所成,异熟果成为善恶差别之业种。复分为二:(1)有漏善,能招可爱果报之业者。(2)诸不善,能招非爱果报之业者。有支习气,即以与第六识之思相应之善恶为增上缘,而助长异熟无记之名言种子,令生当来之果。名言种子为第六识之思种子,有诠显自义、了别境界之功能;依之,熏习自身五蕴之种子,而为自他差别之理由,生成我执习气,互为循环,以成有漏、有为、自他、善恶等诸法。[解深密经卷三、成唯识论卷八、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三、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参阅“习气”4771)

佛学大词典 【4】我执习气

  梵语a^tma-gra^ha-va^sana^。指随我执(在第六意识及第七末那识中)所熏成之种子。又作我执熏习。系三种习气之一。此习气虽亦为名言熏习之一种,然由我执之熏成种子,使有情等产生自他之差别,故分别而立之。

  成唯识论卷八(大三一·四三中):“我执习气,谓虚妄执我、我所种。我执有二,一俱生我执,即修所断我、我所执;二分别我执,即见所断我、我所执。随二我执所熏成种,令有情等自他差别。”[成唯识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参阅“三种习气”658)

佛学大词典 【5】异熟习气

为“等流习气”之对称。指能招感三界异熟果之业种子,即前六识之有漏善、恶业薰习第八识而生之业种子。习气,为种子之异称,以其具有薰习之义,故又称习气。此业种子即是第六识相应的善恶等思心所之种子,乃招感第八异熟识之增上缘,而第八异熟识则是一切有情总报之果体。

  此种子有二功能:(一)自生现行之功能,(二)资助其他异熟无记之种子令生现行之功能。其中,自生现行之种子,称为等流习气;资助其他异熟无记之种子,称为异熟习气。盖此乃一体之二用,并非远离等流习气而另有别体。

  所谓资助所生之其他无记之果,系指总报之第八识与别报之前六识;而第七识仅为无记,故非异熟因所摄,又具有覆蔽圣道之性质,故亦非异熟果。又总果之第八识,称为异熟或真异熟;别果之前六识,称为异熟生。此异熟与异熟生,合称异熟果。[成唯识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参阅“等流习气”5172、“业种子”5503)

佛学大词典 【6】有支习气

  为三种习气之一。有,指三有;支,为因之义。即三有之因的薰习气分,能成为招感三界异熟果法之业种。与“业种子”、“异熟习气”等同义。可分为招感人天之善果者与招感三恶趣之恶果者二种。成唯识论卷八(大三一·四三中):“有支习气,谓招三界异熟业种。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爱果业。二诸不善,即是能招非爱果业。随二有支所薰成种,令异熟果善恶趣别。”[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参阅“三种习气”658)

佛学大词典 【7】永断习气

  指永远断除烦恼之智慧。于密教中,即大日如来出生西方金刚利菩萨之智。金刚利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之剑,能灭尽自、他之无量杂染诸苦。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大一八·二九八中):“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而生金刚利。”又永断习气之智力,为如来证得实相、了达一切的十力之一,即漏尽智力。(参阅“十力”361)

佛学大词典中的【7】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