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01 条与“具足”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具足

  (一)具备满足之略称。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八上):“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此外,具足依义,谓如来具足世间、出世间法,为众生之所依。又具足三千,乃一毫之内具足三千之略称,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相即相入。楞伽师资记序(大八五·一二八三中):“一毫之内具足三千大千,一尘之中容受无边世界。”[无量寿经卷上、六十华严经性起品、大乘义章卷十四]  

  (二)梵名Purn!aka  。音译富兰那迦。意译满足、具足。乃佛陀弟子之一。为波罗奈城之长者,与耶舍长者、离垢、善实、牛王等为友。后闻耶舍归佛出家修行,乃与离垢等相携诣佛所出家,终成阿罗汉。[佛本行集经卷三十六]

佛学大词典 【2】具足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槃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

  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据四分律所载,戒可大别为八种,即波罗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残(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舍堕(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单堕(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众学(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灭诤(比丘七,比丘尼七)。其余十诵律、五分律、善见律毗婆沙、巴利戒本、西藏戒本等所传各异。受此戒时每有特别受戒之作法,例如具备三师七证、白四羯磨等条件。又由具足戒中抽取五戒、八戒等,相应于根机而令遵守之,并次第诱导,乃持具足戒之前方便,称具戒方便。受戒之资格则不得与十三难十遮互相抵触。

  我国僧尼自隋唐以降,皆依四分律受戒;并特于受持具足戒外,加受四重四十八轻戒之菩萨戒。此外,欲受此等具足戒者,当得身体强健,诸根具足,无有聋盲等众患,身器清净,无有边罪、犯比丘尼、贼住等杂过,具出家之相,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已受沙弥(尼)戒,且年龄已满二十岁而未逾七十岁之间。盖具足戒亦仅标示主要之戒律,令持戒者由此而于一切境界中远离罪恶,趋于圆足,故谓具足戒。若就戒数而言,实系无量无边,须于一切境界中精勤修持,择善离恶。[四分律卷三十四、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十诵律卷二十一、五分律卷十六、摩诃僧祇律卷四十三](参阅“戒”2896)

佛学大词典 【3】具足

  指供养于佛前之香炉、花瓶、烛台。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一对,则称五具足。

佛学大词典 【4】具足

  在佛前常供养香、花、灯明等用具,若由二只花瓶与火舍(香炉)、烛台等四器而成,称为四具足。若系花瓶、烛台各一对,香炉一只,则称为五具足。于日本,四具足起源于平安朝,自

密教坛上用为庄严物之四面器而来;五具足则起源于镰仓时代之禅林。

佛学大词典 【5】具足

  指佛前之供养器具。置水插花之花瓶、点灯用之烛台及烧香用之香炉,称为三具足。而花瓶、烛台各一对,香炉一只,则合称为五具足。(参阅“

四具足”  1703)

佛学大词典 【6】愿行具足

  谓誓愿与行业具足,即自己发下誓愿,并为满足此愿而专力修行,以圆满达成之。净土宗主张行者往生之条件,须具足愿与行。观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五○上):“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此乃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其中,南无,意为归命,亦即发愿回向之义,即为“愿”;称念阿弥陀佛,即指“行”。日本净土真宗则谓,因南无阿弥陀佛法体中,即己愿行具足,故一念净信,于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号中即已具足阿弥陀佛之愿行。

佛学大词典 【7】诸根具足

  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十一愿。又作具足诸根愿。愿凡称念弥陀名号者,皆依佛之功德,具足诸善根。

佛学大词典 【8】单三复三具足

  即将经典所立之经题概分为三种单项、三种复项、一种三项皆具足者,共为七种,以区别各经确立经题之旨趣。故又称七种立题。此系天台大师智顗所说。智顗认为归纳一切佛经之经题,不外乎人、法、譬三大项,其中,又由单(仅有一项)、复(具有两项)、具足(三项皆具足)之不同而可细别为七种,即:(一)  单人立题,例如佛说阿弥陀经;其中之“佛”(即释迦佛)与“阿弥陀佛”均为人,而以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二)单法立题,例如涅槃经;此经旨在阐说“涅槃”之法,是为以法立名之经题。(三)单譬立题,例如梵网经;“梵网”指梵天之宝网,其网目上有千重彩络,重重交彻,无量无尽而不相障阂,而梵网经中之内容即在讲说十重四十八轻之大乘戒法,其一一教法无量无尽,犹如梵天之网,故取以为譬。(四)人法立题,例如文殊问般若经;其中之“文殊”为人,“般若”为法。(五)法譬立题,例如妙法莲华经;其中之“妙法”为法,“莲华”为譬喻。(六)人譬立题,例如如来师子吼经;其中之“如来”为人,“师子吼”为譬喻。(七)具足立题,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中之“大方广”为法,“佛”为人,“华严”为譬喻。

  上记七种之中,前三项单人、单法、单譬,并称为单三,意指三种仅具有单一项目者;其次之三项人法、法譬、人譬,并称为复三,意指三种具有两项者;最后一项称为具足一,意指一种三项皆具足者。总括全部七种,则称为单三复三具足一。

  此类以特殊义例来判别经题旨趣之作法,除智顗外,三论宗集大成者吉藏、东晋净土教高僧慧远、华严宗三祖澄观等诸师亦各有见解,例如吉藏于法华游意中,共举出但人、但法、但处、但时、但事、但喻、法喻双举、人法俱题、三义立名等九种。此外,其余诸师所列举之项目与解释亦各异其趣而别有特色。[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慧远)、维摩义记卷一本、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六、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上、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八]

佛学大词典 【9】同时具足相应门

  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一门乃十玄门之总说,其余九门则为此门之别义。“同时”即无前后,“具足”即无所遗漏,“相应”即不相违背。系阐明十方三世一切诸法,同时圆满具足,随举一法即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所谓法不孤起,大海一滴即具百川之味,乃海印三昧中同时炳现之法界大总相法门体,顺逆无碍,参而不杂,此为缘起之实德、法界之妙相,可破除众生执一切法不能一时具足之疑。[华严五教章卷中、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参阅“十玄门”416)

佛学大词典中的【9】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