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24 條與「初禅」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初禅

  梵語prathama-dhya^na,巴利語pathama-jjha^na。新譯作初靜慮。爲四禅之一。清淨心中,諸漏不動,是爲初禅。具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等五支。即得八觸、十功德,心能寂靜審慮,感受到離開欲界之惡而生喜、樂,心感喜受,身感樂受,故稱“離生喜樂”,然仍有尋與伺之心理活動,稱爲初禅。尋,舊譯作“覺”,爲心之粗分別作用;伺,舊譯作“觀”,爲心之細分別作用。以得此禅定之人仍有尋、伺作用,故又稱“有覺有觀”。若于現世成就初禅,即得生于色界初禅天之果報。又于此禅定之中,可對治貪恚害尋、苦、憂、犯戒、散亂等五種修道之障難。此外,于初禅定中,以尋、伺之心理活動,故有見、聞、觸之活動,且能起語業;二禅以上則以遠離尋伺之故,不再起語業。[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叁十叁、俱舍論卷二十八、顯揚聖教論卷二、卷十九](參閱“四禅”1843)

佛學大詞典 【2】初禅

  爲色界四禅天之一。乃修初禅定之人命終後所生之處,或指居于此天之衆生。以此天之衆生已遠離欲界之惡法,而生起喜、樂之感受,故此天又稱爲“離生喜樂地”。據俱舍論卷八、卷二十八、順正理論卷二十一載,此天衆生又分爲叁:(一)  大梵天(梵Maha^  -brahman  ),乃初禅天之王,亦爲主宰娑婆世界之大梵王。乃廣善之因緣所生,系最初生而最後殁者,得“中間定”,威德殊勝。(二)梵衆天(梵Brahma  -pa^ris!adya  ),乃大梵所有、所化、所領之衆。(叁)梵輔天(梵Brahma  -purohita  ),即于大梵天之前行列,而爲其輔翼之侍衛。又于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中,除上述叁天外另舉出梵身天(梵Brahma  -ka^yika  ),共計爲四。此外,有關初禅諸天之依處、身量及壽量等之果報,于長阿含經卷二十、大毗婆沙論卷一叁六、俱舍論卷十一、立世阿毗昙論卷叁、卷七等皆詳加記載。又以此天乃大梵天所住之世界,故又稱梵界(梵Brahma  -loka  ),或梵世天。[瑜伽師地論卷四、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大智度論卷九](參閱“四禅天”1846、“色界”2545)

佛學大詞典 【3】洞山守初禅師語要

  全一卷。五代宋初洞山守初撰。收于卍續藏第一一八冊(古尊宿語錄卷叁十八)。由上堂示衆之語要及歌頌而成。問答類似雲門之一字關。

佛学大词典中的【3】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