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0 條與「大劫」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大劫

  爲菩薩修行之時限。略稱百劫。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大智度論卷四、卷二十七等載,菩薩于叁阿僧祇劫(略稱叁祇)修六度萬行,其後之百劫間則修行等覺之位,並于此期間善種相好之業。然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攝大乘論卷下等則唯舉叁祇,而不別立百劫之說。故智顗、法藏等諸師認爲“叁祇百劫之說”乃小乘所立者。[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俱舍論卷十八、天臺四教儀集注卷中](參閱“叁阿僧祇劫”577)

佛學大詞典 【2】大劫

  總括成住壞空等四劫,稱爲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師地論卷二(大叁○·二八五下):“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爲一大劫,共計兩百六十八億八千萬年。[大毗婆沙論卷一叁五、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參閱“一中劫”5)

佛學大詞典 【3】大劫五喻

  佛典中經常用以比喻劫期長遠、不可勝計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將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斬爲籌,每隔百年取一籌,取盡此籌,乃爲一劫。(二)沙細喻,譬如殑伽河,河廣四十裏,河中充滿細沙,其細如面,每隔百年取一粒沙,取盡此沙,乃爲一劫。(叁)芥子喻,譬如四方各百裏之城,其中滿堆芥子,每隔百年取一粒,取盡城中之芥子,乃爲一劫。(四)碎塵喻,若將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每隔百年取一塵,取盡此塵,乃爲一劫。(五)拂石喻,譬如一石,廣二由旬,厚半由旬,兜率天每隔百年以六铢衣拂石一遍,拂盡此石,乃爲一劫。

佛學大詞典 【4】叁僧祇百大劫

  即菩薩發心至佛果之修行時間。又作叁祇百劫。爲叁阿僧祇劫和百大劫之合稱。叁阿僧祇,又作叁劫,阿僧祇譯作無數,或指數之極;劫乃時間名稱,譯作長遠等,其中有大、中、小之別。叁個阿僧只之大劫稱爲叁大阿僧祇劫,是菩薩積集菩提資糧之時間;百大劫則是佛果之身得相好莊嚴,爲修福業之時間。菩薩爲度他而作叁阿僧祇劫之修行,更爲自己成佛之身感叁十二相,而于百大劫間植無量之福德。然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攝大乘論卷下等唯舉叁祇,而未說百劫,故智顗、法藏等諸師皆主張叁祇百劫之說爲小乘所立。[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俱舍論卷十八、順正理論卷四十四、華嚴五教章卷二](參閱“叁阿僧祇劫”577、“劫”2811)

佛学大词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