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为佛教重要思想之一;“空”与“有”相对,遮有为空,其空亦空,即说有空亦空之,是为究竟之大空。对于小乘之“偏空”,而称大乘究竟之空寂为大空,即大乘之涅槃。大宝积经卷二十二(大一一.一二一中):“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宫殿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设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又于十八空之中,无东西南北等方位之实体,亦称为大空。此外于密教中,了悟阿字本不生之理,亦称为大空。[入楞伽经卷三、无尽灯论卷上]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法身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如同世间之虚空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故称为大空;又法身为诸法之所依,故加“位”之一字,称为大空位。即身成佛义(大七七·三八一下)︰“法身同大虚而无碍,含众象而常恒,故曰大空;诸法之所依住,故号位。”
(一)为重空三昧之异称。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参阅“重空三昧”3983)
(二)又作正觉三昧、究竟三空三昧。三空三昧即三解脱门。所谓大空三昧,即不执于空,亦不著有,照见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之三昧;住此三昧者,即住于佛之无碍智慧。又就字门而言,乃揔(n!a,努)字之义。为大日如夹之三摩地。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大日经疏卷四、卷六]
谓曼荼罗之体无相寂灭,而能成一切事,喻如虚空之无相寂灭,而能现一切相,故称大空曼荼罗。
乃密教大金刚无胜三昧之异名,为金刚手菩萨所入之三昧。与傆( hu^m!,吽)字相应。大日经疏卷十(大三九·六八二中)︰“次金刚手入大金刚无胜三昧(中略),吽引此真言体也,无怖畏义也。诃是行,上一点是大空,下画是定,所谓大空行三昧,即是大金刚三昧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