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8 條與「大願」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大願

  (一)指佛、菩薩願衆生成佛之心廣大深重。放光般若經卷叁問僧那品(大八·二○上):“菩薩爲衆生故,起大誓願言:“我自當具足六波羅蜜,亦當教他人使具足六波羅蜜。””

  (二)指大悲願力。即救度一切衆生之大悲願力;爲阿彌陀佛之本願力。[勝鬘經卷十二、舊華嚴經卷二十叁]

佛學大詞典 【2】大願

  指諸佛菩薩之廣大本願。佛菩薩以其本願力,救濟衆生,度生死海,送至彼岸之淨土;猶如船筏之運載旅人到達彼岸,故以“大願船”喻之。或特指阿彌陀佛之本願。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八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喚衆生,令上大願船,送著西方。若衆生肯上大願船者,並皆得去,此是易往也。”

佛學大詞典 【3】大願

  位于臺灣臺中縣東勢鎮。開山住持聖心法師爲宏揚地藏菩薩之精神,創建于民國四十叁年(1954)。初僅平屋數間,八七水災全被沖毀。五十年重建大殿及寮房,五十八年再度重建大殿。內殿莊嚴肅穆,外觀宏偉堂皇,爲本省佛寺中極爲壯觀之地藏菩薩道場。

佛學大詞典 【4】大願

  (一)乃勝鬘夫人于佛陀面前所發之叁項大願。又稱叁大誓願、叁弘願。據勝鬘經叁願章載,勝鬘夫人于佛前受十大受(記)畢,繼而發叁大願,即:(一)以此實願,安隱(穩)無量無邊衆生;以此善根,願于一切生得正法智。(二)得正法智後,必以無厭心爲衆生說法。(叁)于所攝受之正法,當舍身、命、財來護持之。發願畢,世尊即記勝鬘之叁大誓願,謂如一切色悉入空界。以其叁願爲真實廣大之誓,故世尊將菩薩所發恒沙諸願,皆攝入此叁大願中。[大寶積經卷一一九、勝鬘寶窟卷上末、勝鬘義疏、勝鬘經疏詳玄記卷六]

  (二)日本日蓮宗之祖日蓮被流放至佐渡時,曾立下叁大誓願,即誓願弘揚法華經,使其成爲日本之柱、眼與大船。

佛學大詞典 【5】大願

  十種大願。又作十願。(一)指普賢之十大願。(參閱“普賢”5000  )

  (二)初地菩薩所發之十大願,據菩薩地持經住品載,即:(一)供養願,常願以清淨心供養諸佛。(二)受持願,願受持諸佛之教、行、證法而毋失。(叁)轉法輪願,願勸請一切諸佛轉法輪。(四)修行願,願以菩薩所修諸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上。(五)成熟願,願知一切所化衆生之差別,隨其所知教化,令生信入叁乘道。(六)承事願,願知衆生所居一切世界之淨穢差別。(七)淨土願,願求諸佛淨土,攝取衆生。(八)不離願,願與一切菩薩同智慧心、功德行。(九)利益願,願身口意業益物而不空。(十)正覺願,願成無上菩提,以菩提道利益衆生。此十願以真如爲體,以初地菩薩見真如故,能成立之。又新華嚴經明法品亦舉十種清淨願,華嚴經疏卷二十謂十種清淨願與前揭十願含義相同,惟順序略異。[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大乘義章卷十四]

  (叁)初學菩薩所發二種十願。此十願又稱十種行願,出自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上所載之勝義谛品經。第一種十願爲:(一)願度一切衆生。(二)遠離一切煩惱。(叁)除滅相續習氣。(四)于一切佛法無疑惑處。(五)救除衆生之一切苦聚。(六)願救衆生離叁途八難。(七)歸依親侍一切諸佛。(八)願學菩薩之一切戒行。(九)升于空中示現毛端無量佛事。(十)  以大法鼓擊動一切佛刹,衆生聞者隨機速入無余涅槃。同文另說修行菩薩應有之十願,即:(一)願爲衆生盡未來劫住于世間。(二)願我至最後親侍供養一切諸佛。(叁)願我令一切衆生住于普賢菩薩行願。(四)願我積集一切戒行功德。(五)願我普修六波羅蜜。(六)願我滿足菩提戒行。(七)願我莊嚴淨一切佛刹。(八)願我生于十方佛刹。(九)願我深求一切佛法能善自開解。(十)于諸佛刹成等正覺。上述之十願皆爲普善願。

佛學大詞典 【6】大願

  指密教中之五種大誓願。即:(一)衆生無邊誓願度,(二)福智無邊誓願集,  (叁)法門無邊誓願學,(四)如來無邊誓願事,(五)無上菩提誓願成。此乃大日如來之本願,又爲諸佛菩薩之總願。可配于阿■、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大日等五佛。五大願約當于顯教之四弘誓願。[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法、無畏叁藏禅要、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卷下](參閱“四弘誓願”1677)

佛學大詞典 【7】大願業力

  意指大願之業因力等。見于昙鸾、道綽、善導等人之所著書。對此,淨土宗有各種解釋:(一)指大願之業因力;蓋淨土之莊嚴與慈悲衆生之功德,一切不外是阿彌陀佛本願之作用力所致。(二)指大願之力、大業之力;即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在因位發願時之名)之發願與修行。法藏菩薩思惟救度衆生而建立四十八願,故稱大願力;菩薩發下大願後,積累兆載大劫之六度萬行,故稱大業力。(叁)指大願、大業、大力;即法藏菩薩之發願、修行以及結果所完成阿彌陀佛之救濟力。[觀經疏卷一、往生論注卷下、觀經玄義分楷定記卷一]

佛學大詞典 【8】五百大願

  五百廣大之本願。又稱五百誓願。即釋尊在因位爲寶海梵志時,于寶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種誓願,舍淨土成佛,而取穢土成佛。即釋尊于過去因位中所作種種之難行、苦行,乃至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等,皆基于其往昔所發之本願。[悲華經卷六、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五、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

佛學大詞典 【9】大願清淨報土

  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此極樂淨土系酬報阿彌陀佛所發起之清淨本願而生起者,故稱大願清淨報土。

佛學大詞典 【10】藥師十二大願

  指藥師佛于過去世修菩薩行時,所發利導衆生之十二大願。又作十二大願、十二上願。即:(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世界,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二)願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垢,光明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叁)願以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受用無盡。(四)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五)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者,一切戒不缺減。(六)諸根不具、白癞顛狂,乃至種種病苦者,聞我名皆諸根具足,無諸疾苦。(七)衆病逼切,無護無依者,聞我名,衆患悉除。(八)若有女人願舍女形者,聞我名,成丈夫相。(九)令衆生皆脫魔網,置于正見,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十)若爲王法所縛,身心受無量災難煎迫之苦,此等衆生若聞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脫一切憂苦。(十一)爲饑渴所惱而造諸惡業者,若聞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十二)貧無衣服者,聞我名,我當施彼隨用衣服,乃至莊嚴之具,皆令滿足。[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佛學大詞典 【11】十二大願醫王善逝

  即藥師如來。藥師又稱醫王、善逝,諸佛十號之一,猶言如來。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救衆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如醫中之王,故稱之。

佛学大词典中的【1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