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浙江杭縣。俗稱虎跑寺。爲唐代古刹。杭州西湖名泉甚多,其中最著名者,當推本寺之虎跑泉。傳說唐時寺中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湧出,世稱虎跑泉。泉水甘冽清醇,滿而不溢,亦有天下第叁泉之美譽。
(二)位于江蘇鎮江之焦山。與金山寺同以風景秀麗而聞名。焦山又稱浮玉山,以東漢處士焦先(光)隱居于此而得名。寺建于東漢興平年間(194~195,或謂建于唐代),稱爲普濟寺,宋代嘉定年間(1208~1209)重建,又易名焦山寺。圜悟克勤、枯木法
成、佛印了元等禅師曾住此寺。元代時燒毀,直至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1435)始重修。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或謂四十二年)頒賜匾額,改名定慧寺,並重整寺院。[大明一統志卷十一、大清一統志卷六十叁、焦山志卷一]
指戒律、禅定與智慧。據翻譯名義集卷四謂,防非止惡爲戒,息慮靜緣爲定,破惡證真爲慧。學此叁法可達無上涅槃,故稱叁學。此叁學在聖者之身爲無漏,故亦稱叁無漏學。(一)戒學,指防止身、口之惡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叁聚淨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二)定學,指防止心意散亂以求安靜之法。小乘有四禅定、四無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種大禅、百八叁昧、百二十叁昧等。(叁)慧學,指破除迷惑以證真理之道。小乘觀四谛、十二因緣,大乘觀真如、實相。
佛經通常類別爲經、律、論叁藏,即各以诠顯定學、戒學、慧學爲主。又經論中凡有關此叁學者,多冠以“增上”二字,稱增上戒(梵adhis/i^la )、增上心(梵adhicitta ,即定學)、增上慧(梵adhiprajn~a^ )。蓋“增上”有殊勝之意味。[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論卷一、大乘義章卷十、大藏法數卷九](參閱“叁學”683)
謂等同任持禅定與智慧,雙運並修而無輕重先後之別。蓋自性有體(定)、用(慧)之關系,體即用者,慧不離定;用即體者,定不離慧。定即慧之故,由“寂”而有“智”;慧即定之故,由“智”而有“寂”,是爲定慧等持。與“定慧雙?修同義。[修心訣]
清代聖光撰。收于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一輯。虎跑定慧寺,原稱大慈定慧禅寺,俗稱虎跑寺,位于今浙江杭縣大慈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師卓錫結庵于此。曆經宋元明叁代,屢毀屢建。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鹹豐十一年(1861)毀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寺志原有康熙中本然深禅師手撰稿,毛奇齡作序,特見推許,惜毀于鹹豐十一年頃。光緒二十六年(1896),住持聖光乃重輯,成稿本一帙,有宸恩、建置、山水諸門,每門後附曆代詠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