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21 條與「定業」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定業

  “定業”之對稱。善惡業中,受果與否尚未決定,或決定受果而未決定其時者,稱爲不定業。與定業相較,不定業概屬輕業。(參閱“定業不定業”3182)  

佛學大詞典 【2】定業

  梵語vinis/cita-karman。受異熟果決定,及受異熟果之時分決定之業。略稱定業。爲“不定業”之對稱。俱舍論卷十五舉出四業,除不定業外,決定業分爲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等叁種。順現法受業略稱順現業,即于此生造作增長,于此生受異熟果之業。順次生受業又稱順次業、順生業,即于此生造作增長,于第二生受異熟果之業。順後次受業又稱順後業,即于此生造作增長,而于第叁生、第四生或以後多生中受異熟果之業。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四載,譬喻者說一切業皆可轉,乃至無間業亦可令轉,即以上舉順現等叁業皆爲不定;但阿毗達磨論師則主張順現等叁業皆不可轉,唯有順不定受業爲可轉。同論又謂有余師立五業、八業等說,前者即除叁種定業之外,將不定業分爲異熟決定、異熟不決定二種業,合爲五業,其中僅異熟不決定業爲可轉。八業即順現、順生、順後、順不定之四業各分爲異熟決定、異熟不決定二種業,其中,異熟決定業皆不可轉,異熟不決定業皆可轉;此八業複可分別爲“時分決定異熟不定、異熟決定時分不定、時分決定異熟亦定、時分不定異熟亦不定”等四句。[瑜伽師地論卷九、卷六十、顯揚聖教論卷十九、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四、卷七、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四十、俱舍論光記卷十五、俱舍論寶疏卷十五、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末](參閱“四業”1782)

佛學大詞典 【3】定業

  指正確選定或決定之業。又作正業、定業。唐代淨土宗大德善導之觀經疏散善義載,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不論行住坐臥、時節久近均念念不舍,即稱正定業,亦即順彼佛本願的稱名念佛之行。又日本淨土宗祖源空之無量壽經釋謂,稱名念佛爲彌陀本願之行,不僅爲決定往生之正業,亦系由諸佛誓願海中所選定之行。[選擇本願念佛集、淨土宗要集卷二](參閱“正助二業”1987)

佛學大詞典 【4】叁決定業

  又作叁時業、叁報業。指決定受異熟果時分之業。此系俱舍論卷十五所說。即:(一)順現法受業,略稱順現業。此生造作增長,于此生受異熟果之業。(二)順次生受業,又作順次業、順生業。此生造作增長,于第二生受異熟果之業。(叁)順後次受業,又作順後業。此生造作增長,于隔二世以上受異熟果之業。[瑜伽師地論卷九、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四十](參閱“定業不定業”3182)

佛學大詞典 【5】定業定業

即定業與不定業。謂善、惡之業所招感之果報有定與不定之別。分爲招感結果之定與不定、招感結果之時的定與不定、時與果之定與不定等叁種。

  (一)果之定與不定。據瑜伽師地論卷九以下、俱舍論卷十五等載,決定受異熟果之業爲定業,受果不定之業爲不定業。其間有輕、重之分,由叁因緣而成者爲重業,即:(1)由意樂而成者,謂造業之動機爲強烈之煩惱;或以善心深思惟者,其業必重。(2)由加行而成者,謂行爲無間斷而鄭重造作者,是爲重業。(3)由功德田而成者,謂造業之對象爲有恩之父母、有功德之佛法僧等,此必爲重業。具有上記叁因緣之任一種業,必屬重業、定業,否則即爲輕業、不定業。

  (二)時之定與不定。據瑜伽師地論卷九以下、阿毗達磨集論卷四、成實論卷八、俱舍論卷十五、大乘義章卷七等載,時之定者有叁種,稱叁時業、叁時報業或叁報業,即:(1)順現法受業,略稱順現業。乃現在世作業,現在世引生果報。如入慈無量心定、四靜慮或滅盡定者,由其功德出定時,于身具備無量功德。或對以佛爲上首之僧衆作善惡業,或以猛利之意樂方便作善惡業者即是。(2)順生受業,又作順次生受業,略作順生業。即此生所作業于次生招感果報,如五無間業于次無間之生受果。(3)順後受業,又作順後次受業、順後業。指此生所作之業于次生以後感果。

  (叁)時與果之定與不定。依瑜伽師地論卷六十載,業有四種,即:(1)異熟定,謂受果已定而時不定。(2)時分定,謂受果之時已定,而所受之果不定。(3)俱定,謂受果、受時皆定。(4)俱不定,謂受果、受時皆不定。唯識論了義燈卷五,以俱定爲定業,其他叁者爲不定業。

  俱舍論卷十五就定與不定業列舉四業、五業、八業等叁說:(一)四業,包括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不定業。(二)五業,除四業之前叁業外,不定業又分異熟定時不定、異熟不定時不定二種,合爲五業。(叁)八業,謂順現、順生、順後等叁業各分爲時果俱定與時定果不定二項,成爲六業,再分不定業爲時不定果定、時果俱不定等二業,合爲八業。

  阿毗達磨集論卷四列有叁種決定受業,即: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等。依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七之闡釋:(一)業決定,謂由于宿業力,在此生中必定會造作某種業。(二)受異熟決定,謂必受之果已決定。(叁)分位決定,謂順現、順生、順後等受果之受時已定。[顯揚聖教論卷十九、百法問答鈔卷叁]

佛學大詞典 【6】定業亦能轉

業有定業與不定業之別。定業,指必受異熟果之業,有善、惡之分,故惡之定業必招受苦果。然衆生若能感念佛菩薩之厚德,心不猶豫,發願淨信修行,則現世惡報及來生,得以佛菩薩之力轉其定業,不使受苦果,而速證無上菩提,此即定業亦能轉。法華文句記卷十下(大叁四·叁五七上):“若其機感厚,定業亦能轉。”

佛學大詞典 【7】叁種定業

  據地藏十輪經卷二“十輪品”載,如來以禅定、誦習、營福等法輪破一切煩惱惑業,並令衆生如說修行而證道果,故說此叁種定業輪。(一)建立修定業輪,令衆生修行正觀,觀察無明煩惱起滅之相,以數息等法修習靜慮,摧破一切惑業,令心住于正定。(二)建立習誦業輪,令衆生習誦大乘經教,初、中、後夜精勤無怠,心不散亂,摧破一切惑業。(叁)建立營福業輪,令衆生修行持戒、布施、造像、建塔、供養佛法僧,營種種福報之事,以摧破一切惑業。

佛学大词典中的【7】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