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佛菩萨种种印契(梵mudra^ )之美称。或专称以生财宝为目的之印契;然此财宝未必指有形之财物。如宝生佛、金刚宝菩萨之三昧耶印皆为宝印,分别称为宝三昧耶印、三昧耶宝印。依莲华部心轨等金刚界系行法之仪轨,行者行“拨遣”后,须结此印并诵咒。盖此印乃五佛灌顶、四佛系鬘、如来甲胄印之总印,含摄其他一切印,故紧急时可略去其他一切印,独依此一印及其真言。[二卷本教王经卷下、莲华部心轨、胜初瑜伽轨]
(二)刻有本尊之种子、真言等之印。日本一般于宝塔、宝珠中央书写本尊之种子,简单者亦在方形或圆形之轮画中作“卍”字或衑(s/ri^,室利),以应巡礼圣迹者之请,给予盖印。
指刻有“佛法僧宝”四字之印,意在祈祷三宝之加护。为日本禅宗寺院所用。形状或方或菱或圆,字体亦不限于篆、隶、梵字等。[禅林象器笺器物门]
梵语ratna mudra^-sama^dhih!。百八三昧之一。宝印,指三法印。观法之实相,体得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三法印之三昧,称为宝印三昧。又谓此三昧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三九九上):“三法印名为宝印三昧,一切法无我,一切作法无常,寂灭涅槃,是三法印,一切人天无能如法坏者。入是三昧,能三种观诸法,是名宝印。复次般若波罗蜜是宝,是相应三昧名印,是名宝印。”[大般若经卷四十一、放光般若经卷四、大品般若经卷五]
为日本佛寺或神社所用之护符。“王”亦作“玉”。或谓牛王为佛陀之异称。日本奈良东大寺二月堂、纪伊高野山、熊野三山、京都只园社等,皆曾颁布木版印刷之除厄护符,然其图样各异。东大寺二月
堂之牛王宝印题有“南无顶上佛面除疫病、南无最上佛面愿满足”等文字。[寂照堂谷响集卷一、真俗佛事编卷一]
(一)指代表一切菩萨之三昧耶形之真陀摩尼如意宝珠。又称一切菩萨真陀摩尼印。
(二)结显如意宝珠之手印。又作如意宝珠印、如意珠印、宝印、宝珠印。关于其印相,诸经轨所载不同:(一)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载,以两手相叉,二食指相拄,屈大拇指入掌内相交叉。此印又称大精进如意宝印。(二)据不空罥索经载,此印作“内缚拳”,二拇指右左相压入掌中,竖二中指,微屈而指头相触着,二食指、二中指侧之中节相压,指头相拄。此印又称为不空罥索如意宝印。[大日经疏卷五、卷十、诸仪轨禀承录卷六、卷八]
宝印手,梵名Ratna -mudra^-hasta ,音译啰怛曩谟捺啰贺萨多。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主尊地藏菩萨左方第二位之菩萨。主地藏菩萨之三昧耶本誓门,拔济众生,以印治决定证三菩提果位之菩萨,故有此名。
此尊密号为执持金刚,种子为霡(pham!),是聚沬不坚之义,三昧耶形为宝上五股杵。印契为合掌作金刚
缚,伸二中指,食指相拄,大、小二指并竖,二小指在中指指背处勾屈,然不着于中指指背。形像为身呈肉色,左手垂于膝上,竖掌持莲花,花上有独股杵,屈右臂置于胸前,仰掌持月轮,半跏趺坐于赤莲花座上。[大日经卷二具缘品、普通真言藏品、摄大仪轨卷二、大日经疏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