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51 条与“布施”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布施

  梵语da^na,巴利语同。音译为檀那、柁那、檀。又称施。或为梵语daks!in!a^  之译,音译为达嚫(嚫又作嚫)、大嚫、嚫,意译为财施、施颂、嚫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盖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等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施财之人,称为檀越(梵da^napati  ,布施主之意,意译为施主、檀那主,简称为檀那);而所施之财物,称为嚫资、嚫财、嚫金、嚫钱、堂嚫(对僧堂之僧施物之意)、俵嚫(分与施物之意)、信施(信徒施物之意)。此外,献上钱财,称为上嚫;施物供于佛前,称为下嚫。于日本,信者所属之寺院,称为檀那寺;而道场所属之信者,称为檀家、檀中、檀徒、檀方。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施;若加无畏施,则称三种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此外,关于施、施波罗蜜之区别,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声闻、缘觉、凡夫、外道之施,及菩萨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之施,称为施;而菩萨于第三阿僧祇劫所行之施,则称为施波罗蜜。

  据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载,在家菩萨行财施与法施;出家菩萨行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施;而得无生忍之菩萨则具足施、大施、无上施等三施。俱舍论卷十八举出八种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同书卷十八亦举出施客人、施行人、施病人、施侍病者、施园林、施常食、随时施等七种布施。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则有修习施、最后难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等十施。上述乃就布施行为之内容、态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种种分类方式。又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质为空,不存任何执着,称为三轮体空、三轮清净。[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卷九、卷二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六九、卷五六九、菩萨地持经卷四、布施卷、大智度论卷十四、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参阅“达嚫”5677)

佛学大词典 【2】布施

  即心地观经所说,表示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者皆为空无所得之偈。又作三轮清净偈。三轮,指能施、所施、施物;清净,谓于此三轮无念无所得。心地观经卷一(大三·二九六中):“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佛学大词典 【3】二种布施

  (一)财施与法施。(一)以衣服、饮食、田宅、珍宝等施与他人,称为财施。(二)说法使人闻受,则称法施。财施有尽,法施无穷。前者但得世间之果,终将还失;后者则得涅槃,必不退转。[大般若经卷五六九、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三十三、法界次第卷下]

  (二)净施与不净施。(一)净施,即谓不求世间之名闻利养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善根及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行之布施。(二)不净施,为以妄心求福报而行之布施。[大智度论卷三十三]

佛学大词典 【4】四种布施

  乃指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列举之出家菩萨所行之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者。(一)笔施,谓见人发心书写经典,则以笔施之助成善缘。(二)墨施,谓见人书写经典,则以墨施之助成善缘。(三)经施,谓刊造经板,或印经施与人,劝其读诵。(四)说法施,谓说法使人闻之而修因证果。

佛学大词典 【5】五种布施

  依布施之对象分有五种。即:(一)施远来者,(二)施远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饥饿者,(五)施智法人。[诸经要集卷十一]

佛学大词典 【6】布施四福报

  据诸经要集卷十载,以布施情形之不同,所得之福报亦有四种差别,即:(一)施多得福少,谓以饮酒、歌舞等事施人,则费用极多而无福报。(二)施少得福多,谓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使其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于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四)施多得福多,谓若能了悟世间无常而发心舍财,造立塔寺,供养三宝,则所获福报如恒河流沙,施物既多,其福亦多。

佛学大词典 【7】布施离五种法

  据优婆塞戒经卷五载,菩萨行慧施时,应远离下列五种法,即:(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之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之人起怜愍心。(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之慈心,于善者与不善者,各随所愿,普皆饶益。(三)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施与。(四)不轻求者,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生起殷重不轻之心而与所需,以济其乏。(五)不恶口骂,谓菩萨行慧施时,于求索者皆不出丑恶之语以毁辱之。

佛学大词典中的【7】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