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相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异,衰变之义。即令一切有为诸法变易衰败之法。此法非色非心,为不相应行蕴所摄。然俱舍论谓其为实法,唯识论等则以之为分位假立之法。(参阅“四相”1732)
(二)为“一相”之对称。一切法其自性差别,非唯一元之义。一切法异为外道毗世师论师之说。中论“八不”中之“非异”,即破斥此说。[外道小乘四宗论](参阅“一相”57、“八不中道”275)
(三)六相之一。为“同相”之对称。异,差别、差异之义。指一切诸法各各相异之状态。如瓦、石、柱、椽、梁等形状各异,为异相;又瓦、石、柱、椽、梁等和合成屋舍,乃合力而不相背,故称同相。(参阅“六相圆融”1280)
随相之一。相对于生、住、异、灭等四相之“异相”。法之一种,乃能令异相起变异作用之法。生、住、异、灭等四相,乃一切有为法所具有之四相。然因此四相之自体亦为有为法,故须另有令其生、住、异、灭之法,此即生生、住住、异异、灭灭等四者,又称为随相、小相;与之相对者,生、住、异、灭等四相则称为本相、大相。(参阅“四相”1732)
凡五十卷。宝唱撰。梁天监十五年(516)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系将散见于经、律中之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之一种。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其事,复以僧豪、法生等辅翼之,增补完成。书中将内容分为天、地、佛、菩萨、声闻、国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长者、优婆塞、优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贾客、居士、庶人、鬼神、杂兽畜生、地狱等二十一部门,摘选菁萃,集录而成,为一部以类相从,便于索览之佛教故事集成。以下简述书中各部内容:(一)天部,叙述日、月、星、雨等三界诸天。(二)地部,叙述山、树、河、海等自然现象。(三)佛部,计有佛陀出家、成道、涅槃及舍利塔等。(四)菩萨部,又分为自行、外化、随机现身、出家诸菩萨。(五)声闻部,叙述声闻无学僧、声闻不测浅深僧、声闻学人僧、声闻现行恶行僧、沙弥僧、尼僧等分类。(六)国王部,收录修持转轮圣王、菩萨道、声闻道之国王与王后。(七)太子部,其分类与国王部相同。(八)长者部,分为得道、杂行等两部。(九)优婆塞、优婆夷部。(十)外道仙人部,分为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十一)居士、庶人等部,分为居士、贾客、男、女等。(十二)鬼神部,分为阿修罗、紧那罗等。(十三)畜生部,分为兽、虫、禽等三部分,其后并列举二十九种动物名称。(十四)地狱部,论述八大地狱与十八地狱之情形。[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
六种巧方便之一。菩萨为广度众生,现乖异嗔恚之相,使不顺其教者畏惧,令其舍恶从善。(参阅“六种巧方便”1301)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四。于因明对论中,敌者(问难者)对立者(立论者)所立之正确论式强加非难,谓对方所提出的宗(命题)之主词与同喻二项概念皆相同无异,并据以推演出“一切法法皆相同无异”之谬论,试图难破对方。例如佛弟子立“声是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之论式。外教徒欲破之,遂谓:“声是无常,与瓶无异,声与瓶同为所作性故;声亦可烧、可见,而非所闻性,于瓶无异。又声是可烧、可见,非所闻性、所作性故,犹如瓶等。若声和瓶相同,可烧、可见而非所闻,瓶亦同于声不可烧、不可见,而如所闻性,则声、瓶一切法同为一性所成,瓶、声二物不异。”盖声之所闻性系由现量所得,外教徒以瓶为比量,虽遮遣声之所闻,而比量之力比现量为弱,故无法遮遣声之所闻的现量之境,此乃外教徒所据以破斥佛弟子之方式实乃违于现量,而造成似是而非之驳斥作法。又此过相当于世亲如实论道理难品所说之“无异难”。[因明正理门论、因明大疏瑞源记卷八](参阅“十四过类”415、“因明”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