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40 條與「慈恩」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慈恩

  (一)位于陝西西安城南。又稱大慈恩寺。本爲隋代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二年(648),高宗爲皇太子,爲其母文德皇後薦福而擴修,故稱寺名爲慈恩。玄奘大師自西域歸來,任上座,總轄寺務,並于寺中翻譯經典,共譯出四十余部四百數十卷,世因稱慈恩叁藏。師並于寺中立磚塔,七級四面,高叁百尺,後稱大雁塔。玄奘之後,弟子窺基亦住于此。窺基系法相宗開祖,世稱慈恩大師。寺現存,在西安市城南二裏許。(參閱“大慈恩寺”877)

  (二)位于日本羽前醍醐村。山號瑞寶山。屬于日本新義真言宗。據傳,本寺系依聖武天皇之敕願,于天平年中(729~749)由行基所開創。保元元年(1156)弘俊營造寺宇,後世尊爲中興祖師。今有本堂、二王門、鍾樓、寶藏、藥師堂、彌陀堂、不動堂等建築。本堂建于元和四年(1618),與安置于阿彌陀堂之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皆被指定爲日本國寶。[日本名勝地志卷五]

  (叁)位于日本武藏慈恩村。山號華林山最上院。天長年中(824~834)慈覺所創。以本寺地勢酷似我國之慈恩寺,故定寺名爲慈恩。後漸衰頹,天文年中(1532~1555)太田源五郎再興。至近世又告荒廢,僅存堂宇二叁間。

佛學大詞典 【2】慈恩

  即法相宗。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應理圓實宗、有相宗、相宗。在古印度,稱瑜伽行宗。在中國,爲唐朝慈恩叁藏玄奘及其弟子窺基所創。此宗立五位百法,分判有爲、無爲等諸法,以鼓吹萬法唯識之旨;以其爲窮明萬法性相之宗派,故此一大乘教派即稱法相宗。又以玄奘、窺基皆住于慈恩寺,故稱慈恩宗。習法相之學者,則稱慈恩家。因主張以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等叁相解釋宇宙萬有,故又稱叁相宗。主要經典爲華嚴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參閱“法相宗”3373)

佛學大詞典 【3】慈恩

  位于西安城南之古寺。又稱慈恩寺。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治(高宗)爲報其母文德皇後之慈恩,故于進昌無漏寺(一說淨覺寺)之舊址營築該寺。寺分十余院,一千余間,莊嚴雄麗。寺成,太子親幸,拜佛像幡華,敕度叁百僧,別請五十大德,迎玄奘爲上座。且于寺之西北,築造翻經院,安置玄奘所攜回之經像舍利等。後天竺叁藏阿地瞿多請來梵筴,因玄奘擔憂經像遭火難、散佚,帝乃令采西域之製,建大雁塔(五層磚塔),安置梵筴等。玄奘所譯出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太宗親製“大唐叁藏聖教序”,太子亦親撰序記,各镌之于石碑。永徽四年(653),由中書令褚遂良書此兩碑文,亦各刻之,置于塔南之後壁。玄奘一生譯經事業大半完成于斯,先後譯有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佛地經論、因明正理門論本、大乘廣百論釋論、阿毗達磨順正理論等多部。顯慶元年(656),玄奘奏請建立大慈恩寺碑,帝乃親製其文,賜之與寺,仍奉迎于芳林門。叁年,西明寺新成,玄奘奉敕移住。麟德元年(664),玄奘示寂于玉華宮,門人遵其遺命,將其柩遷往翻經院,並葬于浐東白鹿原。後有義福繼至

,住二十余年而入寂。德宗時,北印度叁藏牟尼室利來此譯經,其後示寂于此。後曆經數代災變,本寺之故址僅存者唯大雁塔,至清康熙年間重加整修,以迄于今。[釋氏六帖卷二十一、開元釋教錄卷八、舊唐書本紀第四、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五○五]

佛學大詞典 【4】慈恩寺叁藏法師傳

  凡十卷。唐代慧立撰,彥悰增補。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冊。全稱大唐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略稱慈恩寺叁藏法師傳、叁藏法師傳、慈恩傳。本書爲唐代玄奘大師之傳記,初系慧立撰述,原爲五卷,其後彥悰增補爲十卷。前五卷記載玄奘出生、西域求法之事迹;後五卷則載玄奘歸國後之譯經事業。其中有關西域之國名、遊曆之行程、西域各國及印度之風土等,均詳實記載,乃研究玄奘生平行迹及唐代長安文化之珍貴文獻。本書前五卷,英國學者比爾(S.  Beal)于一八八五年翻譯,題爲  "The  Life  of  Hiuen  Tsiang"並出版之,此外並有法國學者朱利安(S.  Julien)之法譯全本。[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二、佛典疏鈔目錄卷下]  

佛学大词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