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本來固有之性德。與“修成”、“修生”相對。二者並稱爲“本有修生”。即不論有情非情,其本性萬德圓滿,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相對于此,若依修行始産生或成立者,稱爲修生、修成。法華玄義卷七下(大叁叁·七七四上):“本有四德,隱名如來藏;修成四德,顯名爲法身。”
又唯識學之阿賴耶識中,稱先天存在之種子爲“本有種子”,稱後天因現行所薰者爲“新薰種子”,兩者相合即産生現行法與一切現象。此外,自肯定面以顯揚真如者,稱爲“本來有”;自否定面言一切事物爲假相、無實在之體者,即謂“本來空”。
(二)爲四有之一。從受生後,到死前,其間之現身,稱爲本有。(參閱“四有”1688)
印度唯識學者將種子之起因,分爲本有、新薰、新舊合生等叁種說法。本有家主張第八識所藏之種子皆爲先天所本具,而非新薰習,現行之薰力唯增長本有之種子而已,又稱唯本有家。以護月論師爲其代表。(參閱“種子”5863)
即本來含藏之種子。略作本有種。又作本性住種。謂阿賴耶識(第八識)中本來含藏有漏、無漏一切有爲法之種子。而由後天現行諸法薰習所成之種子,則稱“新薰種子”。(參閱“種子”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