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36 条与“正念”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正念

  (一)梵语samyak-smr!ti,巴利语samma^sati。指真正之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谛意。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可分为二:(一)世俗有漏正念,即与有漏作意相应之善念。(二)出世间无漏正念,即依无漏之正见能思惟谛境,而与无漏作意相应的明记不忘之念。有关正念之体性,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载,念根、念力与正念,皆摄入念觉支。据俱舍论卷二十五载,念根、念力、念觉支与正念,皆以念为体。摩诃止观卷七上则谓“念”为“忍”之义,并配于天台宗之四教,即三藏教之正念为伏忍,通教之正念为柔顺忍,别教之正念为无生忍,圆教之正念为寂灭忍。[杂阿含经卷二十八、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八正道经、转法轮经](参阅“八正道”280)

  (二)净土宗则谓,面临诸种遭遇,能心不错乱颠倒而一心念佛,称为正念。[观经疏散善义(善导)、往生礼赞前序](参阅“一心正念”24)

  (三)(1215~1289)宋代临济宗僧。温州(浙江)永嘉人,号大休。早年参学于灵隐寺东谷妙光,再谒石溪心月,遂得印可。咸淳五年(1269)夏,乘商船赴日。依镰仓建长寺之兰溪道隆。执权之北条时宗甚景仰师之道望,礼请居于禅兴寺。其后,历住寿福、圆觉、建长诸寺。晚年于圆觉寺内自建一小庵,立匾称为“藏六”。又筑寿塔以为归藏之地,并自着圆湛无生铭,记录一生之行谊德业。日本正应二年十一月示寂,遗偈:“拈起须弥槌,击碎虚空鼓;藏身没影踪,日轮正当午。”世寿七十五。敕谥“佛源禅师”。著有大休和尚语录六卷。为日本禅宗大休派(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之祖。[元亨释书卷八、延宝传灯录卷三、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一]

佛学大词典 【2】大休正念

  (1215~1289)南宋临济宗僧。温州(浙江永嘉)人。石溪心月之法嗣。咸淳五年(1269),随兰溪道隆至日本。应北条时宗之请,历住禅兴、建长、寿福、圆觉等刹。日本正应二年示寂,享年七十五。谥号“佛源禅师”。其流派称大休派(又作佛源门徒),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遗著有大休和尚语录六卷。[元亨释书卷八]

佛学大词典 【3】临终正念

  谓临命终时,修行佛道者不起贪、嗔、痴之邪念,唯专意于佛道之修持。净土宗特别强调,临命终时须不为死苦而心生颠倒,唯应求念佛命终而往生净土。净土宗大德善导于其所著之观念法门一书中明示,若于临命终时失去正念,则鬼神交乱,病人狂死,而堕于三恶道。又善导之临终正念诀(大四七·二八七中):“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皆广示临终正念之重要。

  于日本,临终之念佛,称为临终念佛;依此得往生净土,则称临终业成。相对于此,往生净土系赖平时之信愿始确立者,称为平生业成。但即使是临终业成,其临终之正念亦须仰赖平生之行业熏习,始能致之,而非一蹴可几者。[俱舍论卷九、龙舒净土文卷四、乐邦文类卷一、阿弥陀经略记、太平记卷十六]

佛学大词典 【4】一心正念

  谓专心一意正念而归之于佛。善导观经疏卷四(大三七·二七三上):“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一心,指真实信心、深心;正念,则指称名、念佛。

佛学大词典 【5】正念往生

  往生,即往生净土。正念往生,即谓依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而一心念佛,得以往生佛国。乃四种往生之一(参阅“四种往生”1804)

佛学大词典 【6】临终正念

  全一卷。唐代善导撰。又称临终要诀、临终正念记、善导和尚临终正念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龙舒净土文卷十二。本书记述知归子与净业和尚之四项问答,论临终时须不失正念,一心念佛,若能如是修行,必得往生。四项问答即:  (一)临命终时,其用心如何。(二)求医服药,还可用否。(三)求神祈福如何。(四)平生未曾念佛,于临命终时之念佛功果如何。

佛学大词典中的【6】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