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45 條與「禅定」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禅定

  (一)禅,爲梵語dhya^na之音譯;定,爲梵語sama^dhi  之意譯。禅與定皆爲令心專注于某一對象,而達于不散亂之狀態。或謂禅爲dhya^na  之音譯,定爲其意譯,梵漢並稱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禅八定。[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參閱“定”3171、“禅”6451)

  (二)與坐禅同義。五家參詳要路門附錄(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禅定者,先須厚敷蒲團,結跏趺坐。”(參閱“坐禅”2838)

佛學大詞典 【2】禅定

  比丘修禅定之洞窟。佛與弟子多于山林岩窟中坐禅,故有此稱。又禅者之居所,亦可稱禅定窟。南本涅槃經卷二十八(大一二·七九二上):““如來今于此拘屍那城入大叁昧深禅定窟,衆不見故,名大涅槃。”師子吼言:“如來何故入禅定窟?”“善男子!爲欲度脫諸衆生故。(中略)爲令衆生尊重所聞禅定法故,以是因緣入禅定窟。””

佛學大詞典 【3】禅定

  又稱禅門。(一)禅定之門關。

  (二)日本佛教用語。又稱禅室。指入禅定門之人。意爲禅定之門侶。即歸依佛門,剃發染衣之男子稱禅定門,女子稱禅定尼。又轉用于亡者戒名之稱號;禅定尼則爲對女子戒名之稱。在日本,剃發入佛門之天皇,專稱禅定法皇。攝政、關白剃發者,稱禅定殿下或禅閣。(參閱“禅門”6471)

佛學大詞典 【4】禅定

  (一)位于陝西長安。隋代文帝仁壽年間(601~604),曾召僧定之門人保恭爲寺主,以檢校僧尼。唐代武德二年(619),改稱大莊嚴寺。續有神回、道哲、智興、慧诠等名德住持本寺,顯揚法門。

  (二)西藏名Co-ne  。音譯卓尼寺。爲位于甘肅西南洮州之南的喇嘛教寺院。其創建年代不詳,但據考證明初即已存在。此寺藏有西藏大藏經甘珠爾(藏Bkah!-h!gyur  ,佛說部)、丹珠爾(藏Bstan-h!gyur  ,論疏部)之版木,稱爲卓尼版,其年代僅次于奈塘版(藏Snar-than%  )。[蒙藏佛教史(妙舟)]

佛學大詞典 【5】禅定堅固

  爲大集經所說五種堅固之一。佛陀入滅後第二個五百年間爲禅定堅固時期,于此期間,諸比丘修禅定得住堅固。大集經卷五十五(大一叁·叁六叁上):“于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于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叁昧,得住堅固。”(參閱“五五百年”1065)

佛學大詞典 【6】禅定

  指第叁禅定之妙樂。與禅定之樂受相應者,爲四禅中之初禅、二禅、叁禅,其中第叁禅爲離喜妙樂,即離初禅、二禅之喜樂,爲正念正知,住于自地之妙樂;因其身心共爲純一妙樂,乃屬禅定樂之最,故謂此禅定之樂受爲深禅定樂。法華經卷叁化城喻品(大九·二叁中):“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億國,舍深禅定樂,爲供養佛故。”又所謂深禅定,系于諸種淺深不同之禅定中,上地之禅勝于下地之禅,故上地對于下地之禅定,稱爲深禅定。

佛學大詞典 【7】禅定十種利益

  修菩薩行者,善能修習禅定,則萬緣俱息,定性現前,能獲以下十種利益:(一)安住儀式,菩薩習諸禅定必須整肅威儀,一遵法式而行,既久,則諸根寂靜,正定現前,自然安住而無所勉強。(二)行慈境界,菩薩習諸禅定,常存慈愛之心,無傷殺之念,于諸衆生悉使安穩。(叁)無煩惱,菩薩習諸禅定,諸根寂靜,則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自然不生。(四)守護諸根,菩薩習諸禅定,常當守護眼等諸根,不爲色等諸塵所動。(五)無食喜樂,菩薩習諸禅定,既得禅悅之味以資道體,故雖無飲食之奉,亦自然欣悅。(六)遠離愛欲,菩薩修習禅定,寂默一心,不使散亂,則一切愛欲之境悉無染著。(七)修禅不空,菩薩習諸禅定,雖獲諸禅之功德,證真空之理,然不墮于斷滅之空。(八)解脫魔罥,菩薩習諸禅定,則能遠離生死,一切魔網悉皆不能纏縛。(九)安住佛境,菩薩習諸禅定,開發無量之智慧,通達甚深之法義,于佛知見自然明了,故心寂滅,住持不動。(十)解脫成熟,菩薩習諸禅定,一切惑業皆不能迷亂,行之既久,則無礙解脫,自然圓熟。[月燈叁昧經卷六]

佛學大詞典 【8】禅定力不可思議

  五不可思議之一。謂修行禅定,發神境通,得以飛行自在,巡遊諸佛淨土,爲不可思議之事。如入菩薩定,能起一種不可思議之神通,而達一念十方世界。[舊譯華嚴經卷七、大智度論卷叁十、往生論注卷下](參閱“五不可思議”1064)

佛学大词典中的【8】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