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條與「禅師」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禅師

  梵語dhya^yin,巴利語jha^yin。通達禅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時代,阿羅漢爲通曉一切禅法者;以後至部派佛教時代,比丘間産生各種專門人才,如經師、律師、論師、叁藏師、法師、禅師等。其中專意坐禅,通曉禅定者,稱禅師。在中國,禅師之稱,不限用于禅宗名德,于天臺宗、淨土宗、叁階教等專習坐禅者,亦稱禅師。續高僧傳習禅篇收載之達磨禅師、慧文禅師、慧思禅師、保志禅師、道綽禅師、信行禅師等即屬其例。

  後朝廷亦賜有德之僧予禅師號,中國以禅宗北宗之祖神秀獲谥“大通禅師”爲最早。後有南宗之祖慧能于示寂後百余年獲谥“大鑒禅師”。生前即有賜號者,以宋代宗杲之受賜“大慧禅師”爲嚆矢。

佛學大詞典 【2】禅師

  (480~560)北齊僧。昌黎人,俗姓孫。博通經史,二十八歲投僧寔法師出家,先後參訪道房、跋陀叁藏、道明禅師,修習禅法。嘗山行見兩虎鬥,以錫杖中解之而去。曆住嵩嶽寺、大冥山、石窟大寺。天保叁年(552),齊文宣帝于邺城西南之龍山爲建雲門寺,屢幸寺,師守比丘之法,都不送迎。或有以此讒于帝,帝大怒,欲前來加害,師冥知之,避寺去二十裏,孤立道傍;帝至而問之,師曰(大五○·五五五中):“恐身血不淨,穢汙伽藍,在此候耳。”帝下馬悔謝,躬負師還寺。乾明元年四月示寂,世壽八十一,法臘五十。遺有止觀法二卷行世。[續高僧傳卷十六]

佛學大詞典 【3】暗證禅師

又作盲禅者、暗禅比丘。系教家等禅宗以外之宗派者嘲諷禅家之語,尤指只執著于修禅定而不研究教法,闇于智解而又憍慢自是之禅徒。禅家每以“文字法師”谑稱天臺、法相、華嚴等教家之流,謂彼等拘泥于經論之文字言句,只見枝葉末節而不知解脫入悟;教家等則以“暗證禅師”或“暗證盲悟”等語反諷之。[摩诃止觀卷五上]

佛學大詞典 【4】鼻隔禅師

  爲“闇證禅師”之同義語。鼻隔,謂閉息六根而隔離六境;鼻隔禅師,即指住于空見而枯木闇坐之禅人。所謂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此處僅以鼻表之。蓋鼻隔即無深觀行,唯止心鼻隔,故行此觀之人只發得空見,尚不識小乘之真谛。亦因只觀于空見之心,故不能生妙境;此外,亦會隨見轉而墮于見網。摩诃止觀卷十下(大四六·一叁九下):“鼻隔禅師發得空見,多墮網中不能自拔。”

佛學大詞典 【5】佛陀禅師

  北魏禅師。天竺人。又稱拔陀、覺者。生卒年不詳。曆遊西域諸國,後至北魏北臺之恒安(位于山西)。師勤習印度古來之禅觀,孝文帝(471~499)崇仰師德,爲師設禅林;帝遷都洛陽後,又爲師設靜院。太和年間,于少室山創建禅院(即今之少林寺),並建翻經堂,由師住持,從事譯經工作。弟子慧光爲地論宗南道派之祖。另有弟子道房,道房又傳僧稠。師與十地經論之譯者佛陀扇多,常爲世人誤指爲同一人。[續高僧傳卷十六、卷二十一慧光傳](參閱“佛陀”2638)

佛學大詞典 【6】伏虎禅師

  (一)梁代僧。佚名。梁武帝時,居于拾寶岩,每隔十日則坐禅入定,身心寂靜。間或絕糧半月,然精神反顯怡然安適。夜行山中,虎皆逃避。武帝聞之,賜號伏虎禅師。後莫知所終。

  (二)宋初僧。名志逢,號大扇和尚。宋乾德五年(967),居于雲棲山。山中有虎,僧至,虎則馴伏,世稱伏虎禅師。[雲棲山房雜錄(袾宏)]

佛學大詞典 【7】善世禅師

  爲明代僧官之名稱。太祖洪武元年(1368),于南京天界寺設立善世院,以管理佛教事務。慧昙爲第一代之善世禅師。洪武十四年六月,設有正六品官左、右善世二員,以督鑒寺院僧衆之違法犯過者。又于洪武二十二年,下诏賦予善世禅師綱治天下諸山之職權,蓋以“佐王綱而理道”爲其最大目的。[釋鑒稽古略續集卷二]

佛學大詞典 【8】寶覺禅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叁聖開山慧日第二世寶覺禅師語錄。又作東山湛照禅師語錄。日本臨濟宗僧東山湛照(1231~1291)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輯錄湛照于叁聖寺之進山法語、上堂語、小參、偈頌、祭文、自贊等。

佛學大詞典 【9】吹萬禅師語錄

  凡二十卷。明代僧吹萬廣真(1582~1639)撰,叁山燈來重編。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系吹萬說法之廣錄,內容包括卷一至卷二之衡州東禅院、忠州聚雲寺等處五會之語錄,卷叁之普說、小參,卷四之示衆、茶話,卷五之法語、入堂、入室、勘辨、問答,卷六至卷七之頌古,卷八至卷九之偈,卷十之佛事、像贊、書問,卷十一至卷十叁之詩、歌,卷十四之賦、記、引,卷十五之序、文,卷十六之傳、篇,卷十七至卷十八之說,卷十九之緣起,卷二十之雜著等,卷末附錄田華國撰之吹萬禅師塔銘、至善撰之行狀、高仰之所撰重刻全錄疏等。吹萬一生致力于弘揚佛法,令當時衰弊之禅風爲之一振。

  崇祯十五年,刊行燈來較早期所編之吹萬真禅師語錄叁卷,全稱聚雲吹萬真禅師語錄。其後,于重編廣錄時,大幅度收錄之。

佛學大詞典 【10】大覺禅師語錄

  凡叁卷。又作蘭溪和尚語錄、建長開山大覺禅師語錄、大覺錄。宋代僧蘭溪道隆(1213~1278)撰,智光、圓顯等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道隆于理宗淳祐六年(1246)赴日本弘法,故本語錄之編集系由道隆之中日兩國門人合力完成。內容包括住日本常樂寺、建常寺、建甯寺之語錄、小參,另有普說、法語、頌古、偈頌、佛祖贊、小佛事等,卷末附錄普說補遺一篇。

佛學大詞典 【11】大通禅師語錄

  凡六卷。全稱佛德大通禅師愚中和尚語錄。又作愚中和尚語錄、草余集。日僧愚中周及(1323~1409)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冊。卷一至卷五集錄示衆、供養、拈香、下火、祭文、佛祖贊、自贊、題跋書尺、應臺等,卷六系附錄之年譜一卷。今依卷首之桂洲道倫撰之序及目錄皆謂附錄另有禀明鈔一篇,然本錄並未刊印,其內容系周及自宗鏡錄中摘錄簡明易解之修道規範集,以爲學人自心之鑒。

佛學大詞典 【12】法演禅師語錄

凡叁卷。北宋僧法演(?~1104)撰,才良等編集,哲宗紹聖年間刊行。又稱五祖法演禅師語錄、五祖錄。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收錄才良所編之初住四面山語錄、清遠所集之次住太平語錄、景淳所集之次住海會語錄、惟慶所編之黃梅東山演和尚語錄、偈頌、贊等。由附錄之序文得知此書編集于法演示寂前約十年。

佛學大詞典 【13】費隱禅師語錄

凡十四卷(或十六卷)。明代臨濟宗僧費隱通容(1593~1661)撰,隱元隆琦等編,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內容包括上堂、小參、入室、法語、偈、書問、問答機緣、拈古、頌古、判古、贊、雜著、小佛事等,卷末附錄紀年錄。

佛學大詞典 【14】佛國禅師語錄

  凡二卷。日僧高峰顯日(1241~1316)撰,侍者妙環等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收錄東山雲岩禅寺語錄、稻荷山淨妙禅寺語錄、巨福山建長禅寺語錄、普說、法語、佛祖贊、頌古偈頌、佛國應供廣濟國師行錄,並有元泰定叁年(1326)間之靈石如芝、古林清茂諸人之序等。

佛學大詞典 【15】佛冤禅師語錄

  凡十二卷。清代佛冤徹綱撰,性純等編。康熙叁十六年(1697)刊行。內容包括佛冤住持內江古字山諸古禅院、成都府威鳳山昭覺禅院、雙流洛伽山潮音禅院、內江天池山般若禅院等之語錄,及于昭覺寺首座寮之秉拂、機緣、拈古等法語。此外另有東土曆傳祖師像贊、源流拈頌、頌古、分燈、行繇、雜著、佛事、書信問答、詩偈、歌等。

佛學大詞典 【16】佛照禅師語錄

  凡二卷。全稱佛照禅師住慧日山東福禅寺語錄。又作白雲慧曉禅師語錄。日僧白雲慧曉(1223~1297)撰,虛室希白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卷上包括慧日山東福禅寺之進山、上堂、小參、舉古、拈香,卷下包括小佛事、法語、雜篇、佛祖贊等,卷末附錄摘自虎關師煉所撰元亨釋書之佛照禅師傳。

佛学大词典中的【16】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