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52 条与“福田”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福田

  梵语pun!ya-Ks!etra,巴利语  pun~n~a-kkhetta。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等载,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而父母为三界内之最胜福田。据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像法决疑经、大智度论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八等载,受恭敬之佛法僧等,称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报答之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报恩福田);受怜悯之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怜愍福田、贫穷福田)。以上三者,合称三福田。

  又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载,有所求而为者,称为有作福田,如父母、师长;无所求而为者,称为无作福田,如诸佛、菩萨等。以上二者称为二种福田。关于二种福田尚有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学人田(修行中之圣者),与无学人田(得究极之圣者);以及敬田与恩田,悲田与敬田等多种。另有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布施持戒品所说之大德田(相当于敬田)、贫苦田(相当于悲田)、大德贫苦田等三种田。俱舍论卷十八则说趣田(畜生等)、苦田(贫者等)、恩田(父母等)、德田(佛等)等四种田。又智顗于菩萨戒义疏卷下列举出佛田、圣人田、僧田、和尚田、阿阇梨田、父田、母田、病田等八种田(八福田)。

  依成实论卷一福田品之说,二十七贤圣断尽贪、恚等诸烦恼,其心空而不起烦恼恶业,所得禅定皆清净而永离诸烦恼,弃舍忧乐,又能断除五种心缚,成就八种功德田,并以七定护持善心,灭尽七种漏,具足戒等七净法,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复以能度彼岸、精勤求度等,称为福田。

  又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具足“十法行”者称为真实福田,即:(一)住于空、无相、无愿之解脱门而不入法位,(二)见知四谛而不证道果,(三)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四)  能起宿住、死生、漏尽等三种智证明而行于三界,(五)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六)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七)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  (八)不离正道而现入邪道,(九)深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十)入于涅槃而生死不坏不舍。

  由前述可知福田说有多种,然以佛及圣弟子为福田者为其根本,据此而称阿罗汉为应供,其后即有三宝之敬田、贫穷者之悲田等名称。我国向重敬、悲二田,多行供养惠施。依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启福篇道宣之序言,今论福德乃以悲敬为始,悲则能哀矜苦趣之艰辛,欲愿拔济彼等出离;敬则知佛法难遇,能信仰弘布之。[杂阿含经卷三十五、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小品般若经卷八、新华严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二、大智度论卷四、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二十三、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慧远)、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五(法藏)、释氏要览卷中、法苑珠林卷二十一、卷三十三、翻译名义集卷四]

佛学大词典 【2】福田

  (一)谓佛、圣人、僧三种为敬田;和尚、阿阇黎、父、母等四种为恩田;救济病人为病田,又称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称为“田”。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亦犹农人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一)佛田,佛,梵语buddha。音译佛陀,意译为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能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称佛田。(二)圣人田,谓菩萨、缘觉、声闻等出离三界,证悟圣道,具足无量功德智慧。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胜福,故称圣人田。(三)僧田,僧,梵语sam!gha。音译僧伽,意译为和合众。谓处众和尚,敬顺无诤,是佛弟子。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僧田。(四)和尚田,和尚(梵upa^dhya^ya  ),即教授师。谓出家者,因师教诲之力,生长法身,其恩实重。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和尚田。(五)阇黎田,阇黎,梵语a^ca^rya。音译阿阇黎,意译为正行。以能纠正弟子之行,即教授得戒等师,因依此戒,得生禅定智慧,其恩实重。若人能供养恭敬,即获福利,故称阇黎田。(六)父田,父为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成长,教诫育养,其恩罔极。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父田。(七)母田,谓母始自怀孕分娩,以至乳哺鞠育,护持长养,愍念劬劳,其恩罔极。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母田。(八)病田,谓见人有病,即当念其苦楚,用心救疗,给予汤药,则能获福,故称病田。[摩诃摩耶经卷下、梵网经戒本疏卷三、法苑珠林卷二十一]

(二)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五所举八种福田:(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三)平治险隘,谓道路巇崄之处,则平坦之;窄隘之处,则开辟之。以免往来颠坠之患,是为福田。(四)孝养父母,谓父母为形生之本,教养鞠育,爱念切至,当竭力奉养,顺适亲意,以报劬劳之恩,是为福田。(五)恭敬三宝,佛法僧三者,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皈依恭敬,是为福田。(六)给事病人,谓病患之人,众苦集身,实可悲悯。当给施汤药及所须之物,使其四大调和,身得安乐,是为福田。(七)救济贫穷,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需,皆周给之,是为福田。(八)设无遮会,无遮,即周遍之义。谓修设普度大会,使一切沉魂滞魄,悉仗三宝慈力,皆得脱离苦趣,而获超升善道,是为福田。

佛学大词典 【3】福田

  (一)学人田与无学人田。(一)学人田,乃小乘见道以后,修学圣道之圣者。此依圣位之差别而有十八种人,称为十八有学。(二)无学人田,乃得极果,更无可修学之圣者。依根性之差别而有九种人,称为九阿罗汉。据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载,学无学能正其身,故可尊敬;乃世人福田,施之可得福。  

  (二)悲田与敬田。(一)悲田,谓贫穷困苦之人,是为可施与慈悲心之田。(二  )敬田,谓三宝,是可以恭敬心供养之田。[智者大师别传]

  (三)有作福田与无作福田。有作,乃欲得福报而修;无作,乃无欲得福报之念,唯起恭敬而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

  (四)敬田与恩田。(一)敬田,恭敬三宝而供养,可获无量功德。(二)恩田,对父母之养育恩、师长之教诲恩,恭敬供养,非仅报恩,亦能获福。[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

佛学大词典 【4】福田

  为袈裟之异名。以供养僧众能获大功德,而称僧众为福田,彼等所披着之袈裟即称福田衣。据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之解释,袈裟之条相模仿田地之畦畔,田用畦盛水,生长嘉禾,以长养身命;法衣之田则弘布四利(慈悲喜舍)、增三善(无贪、无嗔、无痴)之心,长养法身之慧命,因取其义而称之为福田衣。亦即比丘由披着三衣之功德,得受他供养以支持身命;又行法施于他,得自他共享福德。[释氏要览卷上](参阅“袈裟”4784)

佛学大词典 【5】福田

  即救济院,专门收容老幼残疾而无依靠之人。北宋嘉祐(1056~1063)之前,即于京师设立东西福田院,嘉祐八年复增设南北福田院,以安顿一般老幼贫疾之人。据旧唐书及唐会要之记载,于宋代之前,唐代即有“悲田院”之设立,亦为收容贫困者之用,宋代沿袭其例,然改为福田院。(参阅“悲田”4953)

佛学大词典 【6】福田

  福田(梵pun!ya  -ks!etra  ),意为可生福德之田。行布施即是种福田,此乃将施者、施物、受供养者分别比喻为农夫、种子、田。四福田指趣田、苦田、恩田、德田等四种可生福德之田,谓行布施者恭敬供养之,则能生福。(一)趣田,指五趣之有情。(二)苦田,指贫穷困苦、疾病之人。(三)恩田,指父母、师长等给予恩惠者。(四)  德田,指三乘之贤圣,乃自具胜德且令他人生胜德者。又正法念处经卷六十一举出母、父、如来、说法法师等四种福田。[俱舍论卷十八](参阅“福田”5852)

佛学大词典 【7】福田净德

  谓出家之人须清净己德,以作为世间之福田。盖世人若供养僧众可得大福德,故称僧众为福田。诸德福田经即列举作为“福田”所应具足之五种德行。即:(一)发心离俗,即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佛菩提而能怀佩妙道。(二)毁其形好,即剃除须发,毁坏相好,袪除世俗之尘衣,披着如来之法服,具足佛威仪。(三)永割亲爱,即依佛出家,割绝父母亲爱之情,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四)委弃躯命,即于身命无所顾惜,唯务一心,求证佛道。(五)志求大乘,即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度脱一切有情。

佛学大词典 【8】福田行诫

  (1806~1888)日本净土宗僧。武藏人。字晋阿,号建莲社立誉。法名行诫。出家于小石川传通院,至比睿山广学佛法,并擅和歌。明治维新时,任诸宗代表所组织之同盟会盟主,反对政府许可僧侣食肉娶妻,遂为大教院之教头。历住传通院、增上寺、知恩院,任净土宗管长。于日本缩刷大藏经之刊行,多有贡献。乃学德崇高,超越宗派,而为人尊仰之名僧。著有雪窗答问、法语笔话、大日本国法传、释教百首、于知叶集等,均收于行诫上人全集。

佛学大词典 【9】福田尧颖

  (1867~1954)日本佛教学者,天台宗学僧。岐阜县人,幼名吉弥。法名尧长,后改尧颖。年十五出家,明治二十八年(1895)毕业于天台宗大学林。历任天台宗大学及中学讲师、天台宗教义讨究所委员、大正大学教授、校长等,及金胜院、天王寺诸刹住持,专研天台学,提

倡戒净双修、布教统一。昭和二十九年示寂。著有戒密纲要、传教大师、兜率遗芳、法话集、天台宗の在家安心、天台学概论、续天台学概论等。[尸罗上善院尧颖大和尚略历]

佛学大词典 【10】贫穷福田

  即以一切穷苦困厄人为田,施与之能生福。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所说三福田之一。所谓福田,指如田园能生长万物,若施与之,乃能生福。贫穷人来乞时施给之,虽不求图报,亦自然获福,即称为贫穷福田。(参阅“福田”5852)  

佛学大词典 【11】福田无上心

  为六种净心之一。即于敬田、悲田、恩田等诸福田中,虔信佛法僧等三宝之福田为最上而尽力供养之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七载,菩萨在如来所,生起六种净心,即:福田无上心、恩德无上心,于一切众生无上心、如优昙钵花难遇心、于三千大干世界独一心、于世间出世间法一切具足依义心等,以此六心供养如来、法、僧,能获无量功德。

佛学大词典 【12】无相福田

为袈裟之美称。简称无相衣。因袈裟为出世之服,离有为世染诸相,为生无漏福田之道衣,故称为无相福田衣。[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四之二](参阅“袈裟”4784)

佛学大词典 【13】诸德福田

  全一卷。略作福田经、诸福田经。西晋法立、法炬合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帝释问良田,佛遂说示五净德、七法,谓发心离俗等五净德名为福田,又说建立佛图、僧房等七法为福田。

佛学大词典中的【13】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