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2 條與「空見」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空見

梵語s/u^nyata^-dr!s!t!i。指不承認叁世因果之理,或執著于空法而全然否定諸法存在之妄見。據瑜伽師地論卷七載,空見有兩種,即:(一)外道之空見,諸外道不明因果有今世、後世等遲速之別,見行善者招感惡果,行惡者反得善果,便謂因果皆空,而無視于善惡業報之理。(二)教內之空見,即學佛者未明如來所說之甚深道理,聽聞般若等一切皆空之說,遂墮于諸法皆無之空見。執著空見之心,則起增上慢,違犯規矩,恣情縱欲,破壞正見、威儀、淨命等。故于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謂(大一六·四七一中):“若有人執我見,如須彌山大,我不驚怪,亦不毀呰;增上慢人執著空見,如一毛發作十六分,我不許可。”因諸見之中,空見之過最重,能壞一切,據摩诃止觀卷四上謂,若墮于此見,死後墮落叁惡道,永劫沈淪。[顯揚聖教論卷十、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瑜伽論記卷二、摩诃止觀卷十下]

佛學大詞典 【2】空見

  西藏佛教爵南派之主張。系該派初祖域摩彌覺多吉依如來藏經等所說之“一切衆生皆本具相好莊嚴之佛身,名如來藏”而提出此說。認爲事物本具真實體性,故不可謂之“性空”,由于人之虛妄分別而添增者,方可稱爲性空。事物本真爲“自”,添增其上之虛妄分別爲“他”,性空之義僅爲他空,而不可稱自空,故稱他空見。此一說法異于西藏佛教之其他教派。

佛學大詞典 【3】空見外道

于古代印度外道之中,有否定因果,認爲吾人死後一切斷滅,全無靈魂、意識之存在,此類外道總稱空見外道,又稱空見論者。如六師外道之一的富蘭那迦葉。彼等所執著之妄見與斷見外道、無因外道等相同。

  瑜伽師地論卷七(大叁○·叁一一上):“空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複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此類外道眼見行布施、慈愛等善行者竟招致惡果,行惡事者反招善果等現象,遂無視于善惡業報之理,生起諸法無體相,或一切皆空無之妄執。[雜阿含經卷七、中阿含卷四十四分別大業經、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

佛學大詞典 【4】空見菩薩

  不空見,梵名Amogha  -dars/ana  。又作不空眼菩薩、正流菩薩。屬于賢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剛界曼荼羅叁昧耶、微細、供養、降叁世羯磨、降叁世叁昧耶等諸會中,位于第一重東方金剛鈎菩薩之北。此菩薩以五眼普觀法界衆生之平等差別,能除一切惡趣,令轉趣正善道不滅涅槃,故稱不空見。密號普見金剛、真如金剛,種子爲奧(ah!),叁昧耶形爲一股眼(獨股杵,兩側具眼)。其形像依各會而稍異,微細會之尊爲左掌仰置膝上,右手持蓮華,華上立一股眼,跏坐蓮華。又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中,此尊位于東方第二位,密號普觀金剛,其叁昧耶形、身形等均與金剛界曼荼羅有別。[大乘觀想曼荼羅淨諸惡趣經卷上、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叁、賢劫十六尊、大日經疏卷六、胎藏七集卷中、諸說不同記卷六](參閱“賢劫十六尊”6175)

佛学大词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