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32 條與「等流」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等流

梵語nis!yanda,巴利語nissanda。等,等同之義;流,流類之義。等流,即同一流類之義。俱舍論卷二十一(大二九·一○九下):“無慚、悭、掉舉,是貪之等流。”即謂無慚等系由貪所流出,以無慚等皆爲具有同于“貪”之法,故稱等流。

  又若就時間之先後而論,對于前者而稱後者爲等流果;反之,前者即稱爲同類因或遍行因。又同類相續之法稱爲“等流相續”。于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列舉出色蘊之相續流轉有等流流、異熟生流、長養流等叁類,其中之等流流又分爲四種,即:異熟等流、長養等流、變異等流、本性等流(又稱自性等流)等。

  在密教,稱佛九界隨類之身爲等流身;此即以其平等流演而九界等同之故。[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七、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一、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

佛學大詞典 【2】等流

梵語nis!yandaphala。又作依果、習果。爲五果之一。即從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從善因生善果,從惡因生惡果,從無記因生無記果;例如從前念之不善心生後念之不善心或不善業。蓋等流一詞,即指等同流類之意;以因與果之性質同類,故稱等流。據俱舍論卷六載,等流果系自“六因”中之同類因、遍行因而來。[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叁、俱舍論卷十七、雜阿毗昙心論卷叁、入阿毗達磨論卷下、成唯識論卷八、大乘義章卷叁本](參閱“五果”1112)

佛學大詞典 【3】等流

又作等流法身。爲密教“四種法身”之一。密教將大日如來之法身分爲自性、受用、變化、等流四種,等流身指佛身變化所示現,與九界(即十界中除佛界外之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聲聞、緣覺、菩薩等界)衆生相等同之化身。據真言名目記載,等流身乃九界隨流之身,非佛體。或其雖有佛形,然爲無而忽有,暫現速隱之佛,故攝于等流身。平等流演,等同九界,故稱等流;亦是法爾作業,故立法身之名。

  若以四身攝曼荼羅界會之諸尊時,毗盧遮那佛爲自性身,四方之佛爲受用身,金剛蓮華等菩薩爲變化身,至于等流身則指外金剛部之諸衆。此外,另有四身說,系指自性身(或法性身)、受用身(或報身)、變化身(或應身、化身)等叁身說,其中受用身複分自受用與他受用二種身,合爲四身說。但今之四身說與此有異,即將變化身認爲是佛形,或等同于九界之形,故二分之。[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菩提心論、五輪九字秘密釋、四種法身義](參閱“四種法身”1808)

佛學大詞典 【4】等流

  唯識家所說五果中之等流果,以性質而別,又可分爲如下叁種:(一)真等流,以善性、惡性、無記性爲因,所引善、惡、無記同類之果。其果與因之性質真實而流類相同,故稱真等流。(二)假等流,如前世殺生,令其命短,今世自命亦短。其果與因,有相似之義,故假名等流,稱爲假等流。(叁)分位等流,眼等諸識各隨自類轉變,如眼等諸識皆從第八識之種子而生,對于色等諸塵,稱爲等流果;若第六識從種子識而生起諸分別,亦稱等流果。以識與塵分位各同,故稱分位等流。[宗鏡錄卷七十一]

佛學大詞典 【5】等流習氣

爲“異熟習氣”之對稱。又作名言習氣、名言種子。即瑜伽行派與法相宗所說,由“七轉識”之善、惡、無記等叁性爲同類因,而薰成第八識中之名言種子。等流,謂流類相等或相似;習氣,爲種子之異稱。由前六識所招感異熟果之習氣,稱爲異熟習氣;由七轉識所引生等流果之習氣,稱爲等流習氣。此習氣乃第八識所藏之生果功能,故謂之種子;此習氣與由其所生之果(即現行法)流類相似,例如由善因則生善果,由惡因則生惡果,由無記因則生無記果,故謂之等流。如是依善、惡、無記等各種性質而薰成與之流類相似之種子者,即是具有“能薰”作用之七轉識,故成唯識論卷八謂,等流習氣系由七識中之善、惡、無記叁性所薰而生之種子。[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末](參閱“名言種子”2258、“異熟習氣”5159)

佛學大詞典 【6】法界等流

指順應衆生之根機,從萬有本性之真如平等流出之意。以此爲佛之教法。又作法界傳流。手杖論(大叁二·五○六下):“此聞之熏是極清淨,法界等流之體性故;法界即是如來法身。”

佛学大词典中的【6】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