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4 条与“般舟”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般舟

  (一)梵语pratyutpanna。意译为佛立、常行。原为现在、现前之意。以修此三昧,可使一切诸佛现前,故称之。

  (二)般舟三昧之略称。(参阅“般舟三昧”4300)

佛学大词典 【2】般舟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结劝三科。序文以自劝劝他为往生净土之正因,并广赞净土之种种庄严。正赞有七言偈赞三十七篇二百八十一行半,各上句附愿往生,下句附无量乐等相唱和,乃广赞叹极乐净土之依正二报庄严及三辈九品往生等相。结劝之终偈(大四七·四五六上):“行者等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应知。”于偈中,屡屡揭示报释迦、弥陀之慈恩,此即本书述作之意。

佛学大词典 【3】般舟三昧

  梵语pratyutpanna-sama^dhi。定行之一种。又作常行三昧、般舟定、诸佛现前三昧、佛立三昧。在一特定期间(七日至九十日)内,修行三昧,得见诸佛。据般舟赞载,以九十日为一期,常行无休息,除用食之外,均须经行,不得休息,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般舟赞又谓,行此定法,须正身业,口称佛名,意观佛体,三业相应,故总称为三业无间。在我国,以庐山慧远最早聚众结社行此定法,其后智顗、善导、慧日、承远、法照等诸师相继发扬此一定行,遂普遍盛行于我国与日本。[般舟三昧经卷上问事品、行品、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参阅“念佛三昧”3211)

佛学大词典 【4】般舟三昧经

  梵名Pratyutpanna  -buddha-sammukha^vasthita-sama^dhi-su^tra  。凡三卷。又作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支娄迦谶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所译。全经共分十六品,内容系采佛陀应贤护菩萨之请而说法之形式。本经梵本已散佚不传。据开元释教录所载,其汉译本有七种,然现存者仅有四译,四译之中,以译者佚名之拔陂菩萨经一卷为最早之译本。又依大集经贤护分戒行具足品之记载,佛入灭五百年之末一百岁中,正法灭时,时诸国相伐,此经正于阎浮提流行。换言之,般舟三昧经之编纂,大约在纪元前后一世纪左右。

  般舟(梵pratyutpanna  )乃现前、佛立之意。此即言修般舟三昧之行者即可见十方之佛立于眼前。现存大乘经典中,此经为最早期之作品,亦可谓为有关弥陀经典中之最早文献。此外,本经乃净土经典之先驱,故甚受注目。其注疏本较重要者有般舟三昧行法(智顗)、般舟三昧经疏(元晓)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六、卷九、佛教经典史论(赤沼智善)]

佛学大词典中的【4】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