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雲門宗僧。生卒年及籍貫均不詳。爲越南禅宗草堂派初祖。相傳爲雪窦重顯禅師之弟子。嘗隨其師赴占城弘法,爲占城人捕捉入行伍爲兵。時越南聖宗( 1054~1072在位)爲王,率兵攻伐占城。師在行伍間與占城士兵一齊被俘入越。其後爲聖宗發現,乃予釋放,且敕封爲國師。師遂在越南升龍城之開國寺開講叁藏教典,大揚宗風,主要傳“雪窦百則”,倡導“禅淨一致”之教義。爲聖宗授戒,並傳禅宗心法,聖宗且因而悟道。當時皈依之弟子甚多,遂開創草堂派,分爲李朝聖宗、般若、吳舍叁支系,爲越南禅宗之第叁派(另二派爲毗尼多流支派與無言通派)。李朝聖宗支系僅在朝廷內部流傳,至叁祖杜武,法系中斷。般若支系由般若禅師創建,至十叁世紀初法系中斷。吳舍支系爲吳舍禅師創建,曆經五代,亦告中斷。該派得李朝聖宗、英宗(1138~1175 在位)、高宗(1176~1210 在位)之崇仰,分別爲草堂禅師第一代、第叁代、第五代之弟子。後隨李朝之覆滅(1225)而逐漸衰亡。
(二)(1057~1142)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世稱草堂善清。南雄保昌(廣東)人,俗姓何。自幼參谒香雲寺法思禅師。神宗元豐四年(1081)試經得度,禮谒大沩慕哲,後入晦堂祖心門下,並嗣其法。政和五年(1115)于江西黃龍山闡揚大法。曆住曹山、疏山、隆興(江西)泐潭寺。紹興十二年,示寂于泐潭寺,世壽八十六,法臘六十二。遺有草堂清和尚語要一卷。或謂師即越南佛教草堂禅派之初祖。[聯燈會要卷十五、嘉泰普燈錄卷六、五燈會元卷十七、釋氏稽古略卷四]
(一)位于陝西鄠縣東南圭峰北麓。又稱圭峰寺。據明代趙函石墨镌華卷七遊城南記所載,高觀谷之西即爲草堂寺,後秦姚興迎鸠摩羅什在此譯經,時稱逍遙園。唐代天寶初年,飛錫禅師住此弘法撰述。其後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居之,稱爲草堂寺,後又改稱棲禅寺。寺西有葬鸠摩羅什之舍利石塔,塔身高二點叁叁公尺,八面十二層,以八種顔色之玉石雕刻鑲嵌而成,俗稱八寶玉石塔。塔下層爲須彌山座,叁層雲臺刻以蔓草花紋,靖致殊勝,故宋人作亭覆之,今尚存。由佛像衣著及雕造作風觀之,似爲唐代作品。又北周初年,寺分爲四寺,其後被毀,唐昭宗時重建,宋代以後複經多次重修。現僅存大殿叁間、東西配房各兩間,堂前有清朝碑一、明朝碑二、元朝鍾一、山門等,堂後堆積瓦磚碑碣之殘片,唐代之尊勝陀羅尼經幢與折損的圭峰定慧禅師宗密碑放置其間;堂內外壁間頗多宋元人之碑石。[出叁藏記集卷二、卷八、卷十、卷十四、西安勝迹史略、大明一統志卷叁十二]
(二)位于江蘇南京城外,鍾山之南。爲梁代之周颙所創,時稱山茨寺。僧诠嘗于本寺弘傳叁論宗,道朗亦曾駐錫于此。寺原位于鍾山西麓,明洪武七年(1374),爲築開平王之墓,遂將本寺移至今址。
爲越南早期佛教禅宗派別之一。又稱雪窦明覺派。傳系雪窦重顯(980~1052)之門人草堂,將我國雲門宗雪窦重顯系統之禅傳入越南,受到李朝聖宗(1054~1072 在位)以國師之禮相待,于升龍(河內)開國寺開創草堂派,主要傳揚“雪窦百則”,倡導“禅淨一致”之教義。一說開創本派之草堂,乃南嶽懷讓之後第十二世晦堂祖心之弟子草堂善清(1057~1142)。
本派之支系分爲李朝聖宗、般若、吳舍(一說遇赦)等叁支。聖宗支系爲越南李朝聖宗所創,僅于朝廷內部傳授,傳至叁祖杜武,法系中斷。般若支系爲般若禅師所創,傳二祖紹明及梵音、叁祖張叁藏,經海常、阮識、李朝第七代皇帝高宗,至十叁世紀初,法系中斷。吳舍支系爲吳舍禅師所創,傳二祖空路與定覺,英宗即出自定覺門下,而空路與定覺皆受仁宗厚遇;又四祖真玄與杜常相傳,曆經五代,後法系中斷。草堂派得李朝皇帝聖宗、英宗(1138~1175 在位)、高宗(1176~1210 在位)之信仰,分別爲草堂禅師第一代、叁代和五代之弟子。至一二二五年,隨著李朝之覆滅而趨于衰亡。[安南志略卷十五人物篇(黎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