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5 条与“表诠”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表诠

又作依诠谈旨。为“遮诠”之对称。表者,显其所是;诠者,具说事理。即从正面对事理作表显之叙述,令事理之当体清晰展现,是为表诠。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六中):“如说盐,云不淡是遮,云碱是表;说水,云不干是遮,云湿是表。诸教每云绝百非者,皆是遮词;直显一真,方为表语。”

  又空宗专以遮诠为宗,性宗则遮表二门并用。此外,因明中,就判断而言,表诠即肯定判断;就概念而言,则与遮诠为矛盾概念。[宗镜录卷三十四、百法问答钞卷四](参阅“遮诠表诠”6191)

佛学大词典 【2】遮诠表诠

  遮诠与表诠之并称。(一)通用于佛教各宗派。于华严宗,特称为遮情表德。通常指语言中之两种表达方式,遮诠,即从反面作否定之表述,排除对象不具有之属性,以诠释事物之义者;表诠,乃从正面作肯定之表述,以显示事物自身之属性而诠释其义者。宗镜录卷三十四(大四八·六一六中):“遮,谓遣其所非;表,谓显其所是。又遮者,拣却诸余;表者,直示当体。如诸经所说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遮诠;遣非荡迹,绝想袪情,若云“知见觉照,灵鉴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寂”等,皆是表诠。”[观经玄义分记卷二、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三、应理大乘传通要录卷上]

  (二)因明用语。于因明中,遮诠表诠既包括判断(遮诠为否定之判断,表诠为肯定之判断),又包括概念(遮诠与表诠相关之概念)。遮诠与表诠有其关联性,遮诠可不包含表诠,表诠则一定包含遮诠。如“声”一词,既为表诠,亦为遮诠。因声之为名,除显示其具有声之各种意义外,亦排斥其为色、臭等任何不属于声之属性。盖任何名言概念,若仅具积极之显示功能而无消极之遣除作用,其意义仍不明确。故所谓“声”,必将声以外之一切意义遣除尽净,令其仅涵盖声所应具之意义,纯净无杂,恰如其分,而后声与非声之界限始克分明,声之意义方能明确;准此可知,“显示”必借助于“遣除”,此乃表诠必包含遮诠之故。

  与之相对者,若有名言概念仅能有所遮而不能有所表之时,则属“遮诠可不包含表诠”之情形。如“乌有先生”一名,既称乌有,则已明白遣除其为实有,既非实有其人,则虽欲显示,亦无可显示,唯有消极遣除,不能积极显示之,故“乌有先生”仅遮而不表。又如“兔角”一名,虽为积极名词,然事实确无此物,不能显示其意义,亦是仅能遣除,不可显示,故“兔角”亦为仅遮而不表。要之,表诠中同时包含遮诠之功能,实为因明之一大特色。

  理门论述记(大四四·九○上):“名言但诠共相,(中略)诠共相要遣遮余法,方诠显此法。如言“青”,遮“非青”、“黄”等,方能显彼“青”之共相;若不遮“黄”等,唤“青”,“黄”即应来。故一切名言,欲取其法,要遮余诠此,无有不遮而诠法也。”[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陈大齐)]

佛学大词典中的【2】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