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1 條與「道行」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道行

  (一)又作道業。意爲佛道之修行。維摩經卷下囑累品(大一四·五五七上):“如說修行,當知是爲久修道行。”

  (二)(752~820)唐代僧。桂陽(湖南)人,俗姓楊。十二歲學于南嶽般若道場,又參谒馬祖道一,徹悟生死大事。住于澧陽西南,後以太守召請,住持茗溪開元寺。元和十五年示寂,世壽六十九。[宋高僧傳卷二十]

  (叁)(1089~1151)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世稱雪堂。虔州(江西)人,俗姓葉。幼萌出家之志,後從天甯微禅師,決心益加堅固。十九歲從覺印子英出家,參谒指源潤,機緣不契。又參禮龍門寺之佛眼清遠,得其玄旨,並嗣其法。建炎二年(1128),受徐康國之請,開法于壽甯。曆住法海、天甯、烏巨等諸刹。紹興二十一年示寂,世壽六十叁。著有雪堂行和尚語要一卷、雪堂行和尚拾遺錄一卷。[聯燈會要卷十七、大明高僧傳卷六]

佛學大詞典 【2】道行

  指行不正當之淫事。其意有二:(一)除夫妻之外,凡與一切男女、鬼神、畜生而行淫,皆爲非道行淫。(二)又作非處行淫,蓋雖是夫妻,亦須避于“非處”行淫。所謂非處,即指口道、大便道等。若妻子已得孕,或遇佛菩薩紀念日、每月六齋日、父母生日、親屬薦亡之日等,亦皆不得行淫。

佛學大詞典 【3】道行般若經

  凡十卷。又稱道行般若波羅蜜經、摩诃般若波羅蜜道行經、般若道行品經、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後漢支婁迦谶譯。收于大正藏第八冊。爲現存般若經譯本之最古者,共叁十品。內容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並敘及其受持之功德。據出叁藏記集卷七所收本經後記,知本經系于東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十月譯出,其梵本爲竺朔佛所攜來。

  本經之同本異譯有:吳·支謙之大明度經(六卷)、前秦昙摩蜱與竺佛念共譯之摩诃缽羅波羅蜜經抄(五卷)、後秦鸠摩羅什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唐玄奘之大般若經第四分、宋代施護之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十五卷),其中以支謙之譯本與本經最近似,施護之譯本則與現存梵文八千頌般若(梵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及西藏譯本,其分品完全相同。本經于晉代以後頗爲盛行,其注疏有東晉支遁之道行指歸、東晉道安之道行品集異注、道行指歸、竺僧敷之道行義疏,然今皆不傳。[開元釋教錄卷十一、法經錄卷一、出叁藏記集卷二、卷十二、卷十叁、曆代叁寶紀卷四]

佛學大詞典 【4】院內道行雜作衣

  叁衣中安陀會之異名。安陀會爲五條衣,乃袈裟中之最下者,惟獨居院內或行道時著用,入聚隨衆時不得穿著,故稱爲院內道行雜作衣。(參閱“叁衣”551)

佛学大词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