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說法之內容而分,長時間修行而後到達悟境之教法,稱爲漸教;迅即證得佛果、成就菩提之教法,稱爲頓教。或循序漸進到證果之教法,稱爲漸教;一躍頓至佛果之教法,稱爲頓教。(參閱“頓漸二教”5704)
(二)以說法之形式而言,對根器未熟之衆生,由淺入深,初說小乘,漸次說大乘之法,稱爲漸教;對頓悟之機,自始直說深法之教,稱爲頓教。
(叁)華嚴宗于五教之第四,立頓教之名,謂教、理、行、果等四法皆爲頓教之旨。(參閱“五教十宗”1146)
(四)唐代善導大師判觀經所說之教法爲頓教。又天臺宗以四教之第四爲圓頓教,即指法華經所說之教法。(參閱“五時八教”1132)
(五)日僧源空認爲大臺宗、真言宗雖言頓教,然以斷除煩惱始能證理,故仍屬漸教;准此,主張不必斷煩惱,即能由凡夫頓超迷界的無量壽經之教,方爲純粹之頓教,亦乃頓中之頓。
(一)圓教之全名,即指華嚴經圓頓之教。乃天臺宗所立教義。據天臺宗之判教,華嚴經系化儀之頓教、化法之圓教。維摩經玄疏卷一中分爲圓頓教與次第漸圓教,以華嚴經爲圓頓教,以叁藏、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爲漸圓教。[維摩經玄疏卷一]
(二)明代民間宗教之一。明熹宗天啓四年(1624)由弓長創立。以“末劫總收圓”爲號召,稱弓長爲天真古佛轉世,尊奉無生老母。入教修行之儀則有十分點杖、十樣真言、十分口訣、叁皈五戒等。其教派有叁宗五派、九杆十八枝。
指淨土法門。系唐代善導大師所判。以其速疾成佛,故稱頓教;又以一切衆生悉得乘此乘,故稱一乘。觀經疏卷一歸叁寶偈(大叁七·二四六上):“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說偈歸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