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57 條與「餓鬼」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餓鬼

  梵語preta,巴利語peta,音譯爲薜荔多、閉戾多、俾禮多、卑利多、彌荔多、閉多;或梵語pitr!,音譯卑帝黎。叁途之一,五趣(五道)之一,六趣(六道)之一。前生造惡業、多貪欲者,死後生爲餓鬼,常苦于饑渴。又作鬼道、鬼趣、餓鬼道。

  正法念處經卷十六舉出餓鬼之住處有二種:一住于人中,二住于閻浮提地下五百由旬之餓鬼世界。另又列舉叁十六種餓鬼之名,如迦婆離(镬身餓鬼)、揵陀(食氣餓鬼)、婆羅波叉(食小兒餓鬼)、阿吒毗(曠野餓鬼)、魔羅迦耶(殺身餓鬼)等。順正理論卷叁十一則舉出叁種餓鬼:(一)無財餓鬼,包括炬口餓鬼、針口餓鬼、臭口餓鬼等叁種。全無食物,常陷于饑渴之苦惱,若偶爾獲食,于將食時,又化作火焰,無法下咽。(二)少財餓鬼,包括針毛餓鬼、臭毛餓鬼、瘿餓鬼等叁種。專食膿、血等。(叁)多財餓鬼,包括希祠餓鬼、希棄餓鬼、大勢餓鬼等叁種。食人殘物或布施物;亦包括受富樂之天人。其中,少財、多財二種餓鬼,又作有財餓鬼。瑜伽師地論卷四列舉由外障礙飲食餓鬼、由內障礙飲食餓鬼、飲食無有障礙餓鬼叁種。大智度論卷叁十則稱無威德、常受饑渴之苦者爲餓鬼,有威德、能享受多樂者爲弊鬼。

  餓鬼居于閻魔王界,由閻魔王統治。亦有居于人間墳地、黑山洞等處。餓鬼之受生,依雜阿毗昙心論卷八謂,彼等爲化生,又爲胎生。據法苑珠林卷六載,其身長最大者爲一由旬,最小如小兒僅長叁寸;壽命,或謂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則不定,或謂人間五千歲爲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此壽命達一萬五千歲。



  業報差別經載,令衆生得餓鬼報之業有十種:(一)身行輕惡業,(二)口行輕惡業,(叁)意行輕惡業,(四)起于多貪,(五)起于惡貪,(六)嫉妒,(七)邪見,(八)愛著資生即便命終,  (九)因饑而亡,(十)枯渴而死。此外,世俗稱幼兒貪飲食爲餓鬼,稱貪淫欲之徒爲色餓鬼,稱富有而吝啬之守財奴爲有財餓鬼。[五苦章句經、觀佛叁昧海經卷五、優婆塞戒經卷七、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彰所知論卷上、俱舍論卷十一]

佛學大詞典 【2】餓鬼

  爲欲愛之異稱。二愛之一。以衆生愛念妻子,貪染五欲,無異餓鬼趣,故稱餓鬼愛。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五(大一二·叁九四中):“愛有二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衆生故有法愛。”

佛學大詞典 【3】餓鬼

  指餓鬼所居之處。據順正理論卷叁十一載,于贍部洲之西,有五百渚,于中有二渚爲鬼所居,每一渚各有二百五十城,一渚城住威德鬼,另一渚城住無威德鬼。

佛學大詞典 【4】餓鬼

  五道或六道之一。又作餓鬼趣。按鬼類中有夜叉、羅刹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譯單稱鬼,而不加“餓”字。然舊譯之經論則多稱餓鬼,蓋鬼類中以餓鬼最多之故。據大乘義章卷八末載,所謂餓鬼者,常饑虛,故謂之餓;恐怯多畏,故謂之鬼。此鬼類羸弱醜惡,見者皆生畏懼,窮年卒歲不遇飲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樂少苦多而壽長劫遠。以昔時貪嫉,欺诳于人,由此因緣,故墮餓鬼道。[正法念處經卷十六](參閱“五趣”1198、“輪回”6186)

佛學大詞典 【5】餓鬼

  十界之一。即餓鬼之世界。乃遭受不得飲食,及受苦無盡之生存境地。[藥師本願經](參閱“十界”457)

佛學大詞典 【6】餓鬼

  巴利名Peta-vatthu  之意譯。略稱卑多。爲巴利小部經(Khuddaka-nika^ya)之一。內容系解說餓鬼等之境界及其業因、得脫等。全篇共計四品五十一事七一七頌。其成立年代,依本經第四品之第叁鬼事(Nandika-peta-vatthu)所載,推定最早爲佛陀入滅後二百年左右。于大藏經中,此經無漢譯本。注釋書有達磨波羅(巴Dhammapa^la  )之真谛燈(巴Paramattha-di^pani^  )。譯本有日本宮田菱道之日譯(南傳大藏經第二十五卷)。[T.W.  Rhys  Davids:  Buddhist  India;  Bimala  Churn  Law:  Heaven  and  Hell  in  Buddhist  Perspective;  A  History  of  Pali  Literature,  vol.  I]

佛學大詞典 【7】餓鬼

  六業之一。爲十惡業中之下品。十惡業指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绮語、兩舌、惡口、貪欲、嗔恚、邪見,可分上、中、下叁品。若作惡時于欲作、正作、作已等叁時中,心無悔改者,稱爲上品;于作已而能悔改者,稱爲中品;于正作而能悔改者,稱爲下品。餓鬼業即屬下品。大乘義章卷七(大四四·六一○下):“十不善業,上生地獄,中生畜生,下生餓鬼。又身口意具起不善,生地獄中;具二重者,生畜生中;具二輕者,生餓鬼中。”[成實論六業品](參閱“六業”1296)

佛學大詞典 【8】餓鬼

  指墮于餓鬼趣之業因。可分爲通、別等二因。通因,即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等惡業以外之其余雜業,如欲得名聞,或內無實德而虛比賢聖,或起下品十惡。各別之因,詳見餓鬼報應經、六道輪回經、佛說鬼問目連經等。如餓鬼報應經載,地獄諸餓鬼中有常苦于頭痛者,系由于本爲人時,以杖打衆生之頭所致;有全身瘡爛而難以忍受者,系由于曾以火燒豬羊牲畜所致;有常食而終難飽足者,系由于雖曾予衆生飯食,卻不令彼等飽足所致。[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摩诃止觀卷一下]

佛學大詞典 【9】川施餓鬼

  日本佛教用語。指爲溺死者祈求冥福,而于河岸舉行之餓鬼供養法會。多行于夏季。

佛學大詞典 【10】餓鬼叁障

  指餓鬼于飲食上所受之叁種障礙。據瑜伽師地論卷四所載,叁障即:(一)外障,此種餓鬼常受饑渴,故皮肉血脈枯槁,發亂面黑,唇口幹焦,常以舌自舐口面,四處馳走求食,然所見之泉池皆變成膿血而不能飲。(二)內障,此種餓鬼之咽如針,口如炬,腹寬大,縱得飲食,不能啖飲。(叁)無障,此種餓鬼于飲食無有障礙,然其所飲啖之物,皆受業力所感,燃燒成火炭,故亦受饑渴大苦。

佛學大詞典 【11】餓鬼食子

  乃餓鬼報之一。據百緣經卷五載,昔有一婦人,嫉妒其妾有妊,秘密下毒使之墮胎,並作咒詛(大四·二二六下):“若我真實墮汝胎者,令我舍身生餓鬼中,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生已隨啖,終不飽足。”後命終爲餓鬼,日産五百子,隨生隨食,終不能飽足。

佛學大詞典 【12】餓鬼住處

  指餓鬼之住所。諸經論多以閻魔王界(梵Yama  -loka  )爲餓鬼之本住所,或稱爲薛荔多界(梵Preta  -loka  )、餓鬼世界,而以閻魔王爲其主。正法念處經卷十六則舉出二處:(一)住于人中者,是人中鬼。(二)住于餓鬼世界,即住于閻浮提之下五百由旬,長廣叁萬六千由旬。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則謂,除本所住處閻魔王界外,于贍部洲住有二種鬼:(一)有威德者,住于好山林、宮殿、清淨處。(二)無威德者,則住于種種雜穢不清淨處。[優婆塞戒經卷七、俱舍論卷十一、順正理論卷叁十一]

#PG  6368

佛學大詞典 【13】餓鬼

十種發心之一。指衆生于念念之間,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而內無實德,虛比聖賢;唯行谄诳,作下品十惡,以植叁惡道之種子,稱爲發餓鬼心。

佛學大詞典 【14】餓鬼

  指施餓鬼之法會。又稱施餓鬼食、施食會、水陸會、眉山水陸、冥陽會。略稱施餓鬼。即爲墮于惡趣之餓鬼回施諸種飲食之法會。依唐代不空所譯之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載,阿難一夜在靜處思惟,焰口惡鬼來告阿難,謂其叁日後將命終墮餓鬼道。阿難大驚,便問餓鬼行何方便得免其苦,餓鬼告以若能于翌日布施百千餓鬼及百千婆羅門仙等,各施一斛飲食,且供養叁寶,即得增壽。阿難乃以此事白佛,佛爲示一陀羅尼,且說施食之法。此即後世施餓鬼法之根據。

  不空之前,實叉難陀譯有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甘露陀羅尼各一卷,前者與不空所譯之經乃同本異譯。梁武帝創水陸會(普施齋食于水陸有情,以救拔諸鬼之法會),唐鹹亨年間再興,然至實叉難陀後之水陸會,已和施餓鬼會混雜。依釋門正統卷四利生志(卍續一叁○·四○一下):“若夫施食之法,又非一切人天所知,惟如來以大慈普覆,不忍一切含靈受其饑餓苦惱,故假面然鬼王緣起,令阿難尊者以一抟食誦咒施之,今缁素通行,謂之施餓鬼食。經律所出有叁不同,一涅槃經謂之曠野鬼,二焰口經謂之焰口鬼,叁鼻奈耶律謂之诃利帝母,皆由如來善權示迹。”有關施餓鬼者之記載,始于道誠之釋氏要覽,其後有宋代遵式撰施食法、仁嶽著施食須知。南宋後有如如居士顔丙亦作施食文、石芝宗曉作施食通覽、元代中峰明本作開甘露門等。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月分須知七月條(大四八·一一五五上):“十五日解製,當晚設盂蘭盆會,諷經施食。”[釋氏要覽卷一、忍辱雜記卷上施餓鬼會條、禅林象器箋卷十四喪薦門](參閱“焰口”5065)

佛學大詞典 【15】無財餓鬼

餓鬼趣之衆生常苦于饑餓,複因果報不同,而分無財、少財、多財等餓鬼。無財餓鬼全無食物,常陷于饑渴之苦惱,雖偶獲食物,然于將食時,又化作火焰,難以下咽。(參閱“餓鬼”6366)

佛學大詞典 【16】有財餓鬼

  指叁種餓鬼中之少財餓鬼與多財餓鬼。據盂蘭盆經疏卷下載,少財餓鬼,得食膿血,可分爲叁種:(一)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此鬼由于妄行針灸及傷刺畜生,但爲求財而不盡心療疾,故招此報。(二)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此鬼由于販賣豬羊,烹宰鵝鴨,湯爛刀剝,令彼等楚痛難堪,故招此報。(叁)大瘿鬼,咽垂大瘿,僅食膿血。此鬼由于嫉妒他人,常懷嗔恨,故招此報。多財餓鬼,爲多得淨妙飲食者,亦可分叁種:(一)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之食。此鬼由于罪多福少,少施多悭,故招此報。(二)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遺之食。此鬼由于常生悭心,對將失去之物,方舍得施之,故招此報。(叁)勢力鬼,指夜叉、羅刹等,其所受之富樂同于人天。[順正理論卷叁十一](參閱“餓鬼道”6369)

佛學大詞典 【17】魚施餓鬼

  指供養魚族之施食會。漁夫對平日之殺生,爲日後生菩提之薦福,或祈免于航海中遭遇災難及受魚族傷害作祟,故投食于海中以供養之。另外“川施餓鬼”,系指爲超薦溺死,或指于水邊、河中所行之施食餓鬼儀式。

佛學大詞典 【18】餓鬼報應經

  全一卷。譯于東晉(317~420)。譯者不詳。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記述尊者大目犍連對各類餓鬼曉喻彼等業因之事。異譯本有後漢安世高之鬼問目連經一卷。

佛学大词典中的【18】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