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29 條與「和尚」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俗语佛源】的查詢結果:
俗語佛源 【1】和尚

  古印度稱師長爲Upadhyaya,音譯爲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爲烏社、和尚等。意爲親教師、博士等。古又意譯爲近誦、力生。其義爲弟子受業于師,經常近隨于師受經誦經,仗師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兩種:一是出家的受業和尚,俗稱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壇上和尚,俗稱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缽法流者亦可稱他爲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對女性和尚的稱呼與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語陰性詞綴-ni)稱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現在有稱尼僧、尼和尚爲尼姑。依據律製,和尚之尊稱原本限于僧,到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圖澄來洛陽,深受石勒、石虎敬重,號曰大和尚,這是國王公卿稱僧人爲和尚之始。唐代有鑒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稱,是指傳戒和傳法和尚。漢地佛教叢林(僧團)裏的職稱有嚴格規定,全寺僧人稱這個大僧團的住持一人爲和尚,其余僧人則不能稱和尚。和尚任期已滿,則稱退居和尚,俗稱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國曆史悠久,和尚一詞深入民間,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內部的稱呼,凡見僧人都一律稱作和尚,按其年齡大小稱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鄉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稱某和尚等,這是極不妥當的。(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2】和尚

  也寫作“大和上”,通常用于敬稱年高德劭的僧人。如日本人稱鑒真爲“唐大和上”。一般也用以稱寺廟中的方丈、住持。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四謂:“沙門住方丈領衆者,俗尊之曰大和尚。”中國第一個使用“大和尚”稱號的,是晉代高僧佛圖澄。清·艾衲居士《豆棚閑話》第六則說:“考得大和尚叁字,乃是晉朝石勒的時節,有個佛圖澄,自已稱道。其實他是個聖僧,看那石勒皇帝,就如海上鷗鳥一般。神通廣大,能知過去未來,俨然一尊燃燈古佛,自然動人欽敬。”據《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及《神僧傳》卷一等記載:佛圖澄原是天竺人,少學道術。來洛陽時,自稱已有一百多歲。關于他,有種種神異的傳說。後趙主石勒詢以軍國大事,屢有應驗,因尊稱佛圖澄爲大和尚。(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3】和尚在缽盂在

  “缽”是梵語缽多羅patra的省音譯,意譯爲“盂”,合稱“缽盂”。缽盂用泥、鐵等製作,扁圓形,口略小,是和尚用來化緣的食器,也是和尚隨身攜帶的“六物”之一。因此,俗語說“和尚在缽盂在”。或比喻一事物的存在要依賴另一事物的存在。如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恁時節和尚在缽盂在,今日個福氣衰,看何時冤業解。”或比喻不知是誰。如元·朱凱《昊天塔》第叁折:“知道是和尚在缽盂在,知道是他受苦也俺受苦。”(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4】新來和尚好撞鍾

  比喻新來乍到的人手腳總是比較勤快。如《歧路燈》第八回:“果然“新來和尚好撞鍾”,鎮日不出園門,將譚紹文舊日所讀之書,苦于點明句讀,都叫丟卻。自己到書店購了兩部課幼時文,課誦起來。”(參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條)(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5】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佛寺,在梵語中叫做僧伽藍(Sangharama)亦省爲伽藍,意譯爲衆園、僧院。佛教傳入中國後,借用中國古代官署鴻胪寺、太常寺等名稱,稱爲寺、佛寺。民間又借用祭神祭祖的祠廟,稱爲廟,或連稱爲寺廟。和尚住在寺廟裏,以寺廟爲家。俗語“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比喻無論如何都躲不過,逃不了。如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他一家子在這兒,他的房子地在這兒,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較早見于《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作“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所來。”這句俗語變式較多,不再一一舉例。(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6】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丈二和尚”指寺廟中比較高大的諸天、羅漢等塑像。俗用“和尚”來稱呼羅漢等,也是可以的。例如,佛經上常有這一類話:“(佛)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比丘”就是大和尚,其中包括羅漢等佛弟子。顯然,人們無法用手觸摸到高大的塑像,因而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比喻弄不明情況,搞不清底細。如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長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7】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寺院中一般有大鍾、堂鍾和殿鍾。按寺院的製度,凡遇法會、集衆、食時、寢前及僧人寂滅等,都要撞鍾。撞鍾有一定的規則與技巧,其作用大致有叁個:警覺、號令和報時。《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章》指出:“大鍾,叢林召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可見撞鍾的重要作用是警覺僧衆,消除昏惰,精進修持。就其原義來說,“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意爲要做好一日和尚,就有撞好一日鍾,暗含每日精進之意。世人一般把和尚看作消極遁世的人,又把和尚同寺院的鍾聲聯系在一起。俗語“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比喻消極應付工作,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如《西遊記》第十六回:“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鍾怎麼?”行者方丟了鍾杵,笑道:“你那裏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又如茅盾《子夜》十五:“我早就辭過職了,吳老板還沒答應,我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语佛源中的【7】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