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189 条与“地狱”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俗语佛源】的查询结果:
俗语佛源 【1】地狱

  这个概念是随佛教传入中国,而为民间所熟知的。在梵文中,“地狱”有两种名称。一是“泥梨”(niraya),意为“无有”,即没有喜乐;一是“捺洛迦”(naraka),意为“苦具”,即不得自在。“地狱”这个词是按汉语习惯意译的。“地”有“底下”的意思,“狱”有“拘困”的意思;在六道轮回中,地狱最下劣、最惨苦,列为“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首。据说,造五逆十恶的人,死后将受地狱报应。地狱名目很多,如阿鼻地狱、十八地狱、火车地狱、八大地狱……今山西蒲县柏山寺保存有唐代塑造的“十八地狱”,其中有阎罗、鬼卒,还有刀山、镬汤、铁床、铁磨等,形象逼真,阴森可怖。(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 【2】阿鼻地狱

  梵语avicinaraka,译为“阿鼻地狱”,意为“无间地狱”。唐·道世《诸经要集》卷十八谓:“彼处恒受苦受,无喜乐间,故名无间。”阿鼻地狱在地狱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惨而没有间歇。阿鼻地狱的大苦果是由“五逆”、“十恶”等大恶业所感召的。《续高僧传》卷八载,周武帝“灭佛”时,唯有慧远抗声谓:“陛下今持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拣贵贱,陛下安得不怖!”后亦用以形容极端困苦的处境。如宋·司马光《禅门六偈》一:“愤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 【3】十八层地狱

  “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问地狱经》上有“十八层地狱”的名称: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耳、火车、镬汤、铁床、[山*盖]山、寒冰、剥皮、畜生、刀兵、铁磨、冰地狱、铁栅、蛆虫、洋铜。从理义上讲,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造贪,嗔、痴“三毒”,合为十八种地狱苦报,不必拘泥于具体名目。“十八层地狱”之说很早盛传民间。《梁书·诸夷传·扶南国》载:胡人刘萨何暴病而死,经十日复苏,自称游历了十八层地狱。  (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中的【3】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