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189 條與「地獄」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俗语佛源】的查詢結果:
俗語佛源 【1】地獄

  這個概念是隨佛教傳入中國,而爲民間所熟知的。在梵文中,“地獄”有兩種名稱。一是“泥梨”(niraya),意爲“無有”,即沒有喜樂;一是“捺洛迦”(naraka),意爲“苦具”,即不得自在。“地獄”這個詞是按漢語習慣意譯的。“地”有“底下”的意思,“獄”有“拘困”的意思;在六道輪回中,地獄最下劣、最慘苦,列爲“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首。據說,造五逆十惡的人,死後將受地獄報應。地獄名目很多,如阿鼻地獄、十八地獄、火車地獄、八大地獄……今山西蒲縣柏山寺保存有唐代塑造的“十八地獄”,其中有閻羅、鬼卒,還有刀山、镬湯、鐵床、鐵磨等,形象逼真,陰森可怖。(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2】阿鼻地獄

  梵語avicinaraka,譯爲“阿鼻地獄”,意爲“無間地獄”。唐·道世《諸經要集》卷十八謂:“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阿鼻地獄在地獄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慘而沒有間歇。阿鼻地獄的大苦果是由“五逆”、“十惡”等大惡業所感召的。《續高僧傳》卷八載,周武帝“滅佛”時,唯有慧遠抗聲謂:“陛下今持王力自在,破滅叁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揀貴賤,陛下安得不怖!”後亦用以形容極端困苦的處境。如宋·司馬光《禅門六偈》一:“憤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鋒;終朝長戚戚,是名阿鼻獄。”(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3】十八層地獄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入中國的。那時,譯出專講“地獄”的經典多達十幾種。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義。“地獄”在“六道輪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問地獄經》上有“十八層地獄”的名稱: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耳、火車、镬湯、鐵床、[山*蓋]山、寒冰、剝皮、畜生、刀兵、鐵磨、冰地獄、鐵柵、蛆蟲、洋銅。從理義上講,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造貪,嗔、癡“叁毒”,合爲十八種地獄苦報,不必拘泥于具體名目。“十八層地獄”之說很早盛傳民間。《梁書·諸夷傳·扶南國》載:胡人劉薩何暴病而死,經十日複蘇,自稱遊曆了十八層地獄。  (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语佛源中的【3】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