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梵語阿那律Aniruddha的音譯,即爪杖,是出家僧侶百一用具之一。柄端作手指形,替手不能到之處搔癢,所以名爲如意。又有柄端作“心”字形的,如《釋氏要覽》卷中說:““如意”之製,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如雲葉,如此方篆書“心”字故。”同書又說:“今講僧尚執之,多私記節文祝詞于柄,備于勿忘,要時手執目對,如人之意,故名如意”。這一種如意,即如舊時官吏的手版備于遺忘的笏子。但佛家還有如意杖、如意珠、如意輪等不同名詞和用具。近代多以玉石製作,長一二尺,柄端作“芝”形、或“雲”形以供玩賞,取其名爲吉祥,又稱吉祥如意。今以“稱心滿意”謂心滿意足,如願以償。(常正)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吉祥”與“如意”的複合詞,謂諸事吉利順遂。吉祥,梵語Sri,音譯作室利、師利,又稱爲吉羊。據說釋尊成道時即坐于吉祥草上,系由吉祥童子刈割並敷陳于釋尊的座位上(見《中阿含經》卷五十回、《華嚴經疏卷》十二等)。如意,爲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手持之器具。此物原爲印度古時之爪杖,巴利語爲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製,柄長叁尺,形狀如雲,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爲如意(見《優婆塞戒經》卷五)。後一般多用作祝福之辭。北齊·張成《造像題字》:“爲亡父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共養,吉祥如意”,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李君岡)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