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条与“罗汉”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俗语佛源】的查询结果:
俗语佛源 【1】罗汉

  梵语Arhat(阿罗汉),简称“罗汉”,一般意译为“杀贼”、“不生”等。意思是:罗汉已经杀尽烦恼之贼,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从而证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入“无余涅槃”了。在“声闻四果”中,罗汉是最高果位;但在四圣位中,罗汉还是初位,次于缘觉、菩萨和佛。经中说,有些大阿罗汉实际上是不入涅槃的菩萨,示现罗汉身在世间利乐众生,民间祀奉的,多属于这类大阿罗汉。如唐·司空图《十会斋文》:“维摩赴会,捧瑞露以同沾,罗汉飞空,曳危峰而亦至。”(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 【2】十八罗汉

  据唐·玄奘所译《法住记》所说,“十六罗汉”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这“十六罗汉”的名称是: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多阇、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和注荼半托迦。佛寺中或供“十六罗汉”,或供“十八罗汉”。然而,“十八罗汉”并没有经典上的根据,是二种附会之说。增添的两位“罗汉”:或谓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斯里兰卡人)和泽者玄奘;或谓是庆友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或谓将第一尊宾度罗误为宾度罗和宾头卢两人再加上庆友……至少有五、六种说法。民间则将增添妁两位称为“降龙”、“伏虎”。这在小说《济公全传》中亦有反映。五代张玄等始绘十八罗汉像,宋·苏轼作《十八大阿罗汉颂》:“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时修敬。”宋、元以后,“十八罗汉”流行民间,连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参见“罗汉”条)  (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 【3】五百罗汉

  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名山大寺是见到五百罗汉的形象,或雕塑、或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佛教特色和异邦风貌。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圣者的果位。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弥跋谚佛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不过诸经典均未说明具体的名字事迹。在佛经中,“五百”往往作为众多的约数,未必有具体的指称。《大明续藏经》收有南宋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举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之列名。关于五百罗汉的民间传说不少,亦常见之于文艺作品中。如《西游记》第五八回:“如来见他走时,即下令大众动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常正)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 【4】罗汉请弥陀

  罗汉,小乘的最高果位;弥陀,即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罗汉请弥陀”这句俗语见于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一,只是借用佛语,内容与佛无关。据说十八罗汉邀请弥陀赴龙华会,推选一名为首作陪的人,监斋神拟请降龙、伏虎两位罗汉居首,理由是“以强为胜”。韦驮主张“有钱为上”,让金身罗汉上坐。赤脚罗汉不服,认为这是“欺贫重富”,昂然入坐。不料长眉大仙杖锡而入,自称年齿最长,资格最老。赤脚罗汉只得让他,抱怨说:“力士怕黄金,财主怕穷汉,穷汉敌不过阎王势。”弥陀含笑,众罗汉各自就席。此时,皱眉禅师一声长叹:“阿弥陀佛!我无力无财无势,又生不出一副老面皮肤,只落得长作懊恼罗汉也!”(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俗语佛源中的【4】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