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條與「羅漢」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俗语佛源】的查詢結果:
俗語佛源 【1】羅漢

  梵語Arhat(阿羅漢),簡稱“羅漢”,一般意譯爲“殺賊”、“不生”等。意思是:羅漢已經殺盡煩惱之賊,不再生到叁界六道之中,從而證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入“無余涅槃”了。在“聲聞四果”中,羅漢是最高果位;但在四聖位中,羅漢還是初位,次于緣覺、菩薩和佛。經中說,有些大阿羅漢實際上是不入涅槃的菩薩,示現羅漢身在世間利樂衆生,民間祀奉的,多屬于這類大阿羅漢。如唐·司空圖《十會齋文》:“維摩赴會,捧瑞露以同沾,羅漢飛空,曳危峰而亦至。”(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2】十八羅漢

  據唐·玄奘所譯《法住記》所說,“十六羅漢”受釋迦牟尼佛的囑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爲衆生作福。這“十六羅漢”的名稱是:賓度羅跋羅惰阇、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多阇、蘇頻陀、諾距羅、跋陀羅,迦理迦、伐阇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和注荼半托迦。佛寺中或供“十六羅漢”,或供“十八羅漢”。然而,“十八羅漢”並沒有經典上的根據,是二種附會之說。增添的兩位“羅漢”:或謂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斯裏蘭卡人)和澤者玄奘;或謂是慶友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或謂將第一尊賓度羅誤爲賓度羅和賓頭盧兩人再加上慶友……至少有五、六種說法。民間則將增添妁兩位稱爲“降龍”、“伏虎”。這在小說《濟公全傳》中亦有反映。五代張玄等始繪十八羅漢像,宋·蘇轼作《十八大阿羅漢頌》:“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羅漢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時修敬。”宋、元以後,“十八羅漢”流行民間,連神魔小說《西遊記}中也有“十八羅漢鬥悟空”的故事。(參見“羅漢”條)  (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3】五百羅漢

  我們常常可以在許多名山大寺是見到五百羅漢的形象,或雕塑、或繪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充滿佛教特色和異邦風貌。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略稱,是小乘聖者的果位。關于五百羅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參加第一次結集或第四次結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隨釋迦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十誦律》卷四:“今日世尊與五百羅漢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彌跋諺佛緣》:“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婆羅門名延如達,好學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羅漢是。”不過諸經典均未說明具體的名字事迹。在佛經中,“五百”往往作爲衆多的約數,未必有具體的指稱。《大明續藏經》收有南宋高道素所錄《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碑》一卷,列舉第一羅漢阿若憍陳如到第五百羅漢願事衆。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羅漢像,多依之列名。關于五百羅漢的民間傳說不少,亦常見之于文藝作品中。如《西遊記》第五八回:“如來見他走時,即下令大衆動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漢)、叁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觀音、木叉一齊圍繞。”(常正)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語佛源 【4】羅漢請彌陀

  羅漢,小乘的最高果位;彌陀,即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羅漢請彌陀”這句俗語見于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一,只是借用佛語,內容與佛無關。據說十八羅漢邀請彌陀赴龍華會,推選一名爲首作陪的人,監齋神擬請降龍、伏虎兩位羅漢居首,理由是“以強爲勝”。韋馱主張“有錢爲上”,讓金身羅漢上坐。赤腳羅漢不服,認爲這是“欺貧重富”,昂然入坐。不料長眉大仙杖錫而入,自稱年齒最長,資格最老。赤腳羅漢只得讓他,抱怨說:“力士怕黃金,財主怕窮漢,窮漢敵不過閻王勢。”彌陀含笑,衆羅漢各自就席。此時,皺眉禅師一聲長歎:“阿彌陀佛!我無力無財無勢,又生不出一副老面皮膚,只落得長作懊惱羅漢也!”(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俗语佛源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