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言習慣,系長期養成的難以改變的行爲、語言和意向。如宋·蘇轼《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複長篇書小草。”陸遊《抄書詩》:“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習氣”多含貶義。如謂“官僚習氣”、“流氓習氣”等。“習氣”一詞出于梵語Vasana,謂現行的煩惱曆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包括“名言習氣”、“我執習氣”等。正如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所說:“言習氣者,心現行氣分重習所成。”習氣相續到成熟時,能招生死果報。法相宗認爲:斷除了煩惱的“種子”,伏除了煩惱的“現行”之後,還存在煩惱的“習氣”。“習氣”在煩惱中程度較輕微,但是難以斷除。隋·智顗《四教儀》卷八謂:“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資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谛,習氣究竟盡也。”這就是說,二乘羅漢還有“習氣”,只有佛才能完全斷除“習氣”。(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