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辯,謂之“辯才無礙”。如《叁國演義》第六四回:“口似懸河,辯才無礙。”原指佛、菩薩具有“廣長舌”,善于說法。如《華嚴經》說:“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辯才”出于智慧。據《起信論》說,佛、菩薩在完全了解“宿命”、“未來”和“他心”等基礎上對機說法,故能義理貫通、言辭暢達、方便善巧、毫無滯礙。《華嚴經》說有“四辨”,即法無礙辨、義無礙辨、辭無礙辨和樂說無礙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聲爲佛事,重視“聲教”。佛說法既有超越時空,專爲聖賢而說的“密音聲”;也有應時對機,廣爲凡夫而說的“不密音聲”。(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