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十页云: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若起第六;则三俱转。余随缘合,起一至五;则四俱转,乃至八俱。是谓略说识俱转义。 - 朱芾煌
无性释九卷十四页云:由转阿赖耶识等八事识蕴,得大圆镜智等四种妙智。如数次第,或随所应。当知此中转阿赖耶识故;得大圆镜智。虽所识境,不现在前;而能不忘,不限时处。于一切境,常不愚迷。无分别行,能起受用佛智影像。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由此安住无住涅盘;大慈大悲,恒与相应;能随所乐现佛影像。转意识故;得妙观察智。具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宝藏。于大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能断诸疑,能雨法雨。转五识故;得成所作智。普于十方一切世界,能现变化;从睹史多天宫而没,乃至涅盘,能现住持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十页云: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说。异熟识体、菩萨将得菩提时舍。声闻独觉、入无余依涅盘时舍。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心等通故;随义应说。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九页云: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十页云: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二、无漏位。唯善性摄。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与一切心恒相应故。常乐证智所观境故。于所观境,恒印持故。于曾受境,恒明记故。世尊无有不定心故。于一切法,常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散动故。此亦唯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以一切法为所缘境。镜智遍缘一切法故。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七卷十一页云:八识自性,不可言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又一灭时,余不灭故。能所熏等,相各异故。亦非定异。经说八识,如水波等,无差别故。定异,应非因果性故。如幻事等,无定性故。如前所说识差别相,依理世俗;非真胜义。真胜义中,心言绝故。如伽他说: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 - 朱芾煌
如成唯识论三巻十页至四巻七页广说。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六卷七页云:此十一种、前已具说。第七八识、随位有无。第六识中,定位皆具。若非定位;唯阙轻安。有义、五识唯有十种。自性散动,无轻安故。有义、五识亦有轻安。定所引善者,亦有调畅故。成所作智俱,必有轻安故。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十七页云: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似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敌,求石女儿,用为军旅。故应信有能持种心。依之建立染净因果。彼心卽是此第八识。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此唯染故,非第八俱。第七识中,唯有大八。取舍差别,如上应知。第六识俱,容有一切。小十麁猛,五识中无。中大相通,五识容有。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