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26 条与“六处”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询结果:
法相辞典 【1】六处

俱舍论九卷十一页云:眼等已生,至根境识,未和合位;得六处名。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六处?谓已起四色根,六处已满,卽钵罗奢佉位。眼等诸根,未能与触作所依止,是六处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六处差别

瑜伽九卷十九页云:眼处云何?谓眼识所依净色。由此于色,已见、现见、当见。如眼处,如是乃至意处,随其所应,尽当知。于一切处,应说三时业用差别。此亦二种。谓名色种子所摄受种子六处,及彼所生果六处。五、在欲色界中;第六、通三界。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六处善巧

显扬二十卷三页云:六处善巧者:一、引摄善巧。二、审听语言善巧。由此善巧,以彼语言、论难折伏,为说正法。三、欲解随眠善巧。四、来善巧。五、往善巧。六、解脱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六处缘触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触:以三和合为缘;何故此中但说六处为缘?答:若有六处,定有余二。无阙故。又六处胜故。由六处摄二种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八页云:问:此经中说:六处缘触;有余处说:名色缘触;余处复说:二缘生触。如是三种,有何差别?答:六处缘触,显触所依。谓显一切外物和合,必因于内。内法胜故,但说所依。故此经说六处缘触。名色缘触,显触自性。二缘生触,显触所依及所缘别。复次六处缘触,说恶趣触。名色缘触,说欲界人天触。二缘生触,说色无色界触。复次六处缘触,说分位触。名色缘触,说现在触。二缘生触,说三和触。复次六处缘触,说触位触。名色缘触,说前位触。二缘生触,说后位触。
三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七页云:云何六处缘触?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为内缘,色为外缘,生眼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为内缘,法为外缘,生意触。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触,以眼色眼识为缘。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触,以意法意识为缘。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色眼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法意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是名六处缘触。如是诸触六处为缘,六处为依,六处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六处缘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六处住和合

如和合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名色缘六处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若但说言识缘六处;斯有何过?世尊告曰:初受生时,六处未满;唯有身根及意根转,应不可得。由此两根为体,名色,最初有故;次第增长,与后圆满六处为缘;故说名色是六处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六处亦以饮食为缘;何故此中但说名色为缘耶?答:此中说名色,是彼生因故。彼既生已;亦以饮食为任持因。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如是名色,渐成熟时,具眼等根;说为六处。
  四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八页云:问:此经中说名色缘六处,应不遍说四生有情。谓胎卵湿生,诸根渐起,可说名色缘六处。化生有情,诸根顿起;云何可说名色缘六处?但应说识缘生六处。有作是说:此经但说欲界三生,不说上界化生;亦无有失。应作是说:此经通说三界四生。谓化生者,初受生时,虽具诸根;而未猛利。后渐增长,方得猛利。未猛利时,初剎那顷,名识支。第二剎那以后,名名色支,至猛利位,名六处支。是故此经、无不遍失。问:六处卽在名色中摄,何故说名色缘六处耶?答:此前已说未起眼等四色根时,名名色位。四根起已,具六处故,名六处位。化生虽复六根顿起;而未猛利,名名色位。猛利以后,名六处位。故无有失。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三页云:云何名色缘六处?谓有一类,为寒所逼,希求于暖。得好暖故;便起身中暖俱大种。此中若暖,若暖俱大种,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为热所逼,希求于冷;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为饥所逼,希求于食。得好食故;便起身中食俱大种。此中若食,若食俱大种,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为渇所逼,希求于饮。得好饮故;便起身中饮俱大种。此中若饮,若饮俱大种,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劳倦所逼,希求止息、按摩、睡眠。由遂意故;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按摩等,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上。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于盛热时,热渇所逼,入清凉池,恣意饮浴;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清冷水,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与羯刺蓝自体和合。此羯刺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卽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随其所应,当知亦尔。是名名色缘六处。如是六处,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六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六处有二种业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六处有二种业。一、摄诸有情自体圆满。二、与触作缘。摄诸有情体圆满者:由彼生已,余根无缺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色聚依六处

  瑜伽三卷四页云:又诸色聚,略说依六处转。谓建立处,覆藏处,资具处,根所依处,根处,三摩地所行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欲界天有六处

瑜伽四卷二页云:又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依止六处色蕴转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谓依止六处色蕴转。一、建立处,二、覆藏处,三、资具处,四、根处,五、根住处,六、有威德定所行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1】欲界有三十六处

瑜伽四卷二页云:处所建立者: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那落迦。何等为八?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号叫,五、大号叫,六、烧热,七、极烧热,八、无间。此诸大那落迦处、广十千逾缮那。此外复有八寒那落迦处。何等为八?一、疱那落迦,二、疱裂那落迦,三、喝哳詀那落迦,四、郝郝凡那落迦,五、虎虎凡那落迦,六、青莲那落迦,七、红莲那落迦,八、大红莲那落迦。从此下三万二千逾缮那、至等活那落迦.从此复隔四千逾缮那,有余那落迦。如等活大那落迦处,初寒那落迦处、亦尔。从此复隔二千逾缮那,有余那落迦,应知。又有饿鬼处所。又有非天处所。旁生、卽与人天同处,故不别建立。复有四大洲。如前说。复有八中洲。又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复有摩罗天宫。卽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复有独一那落迦,近边那落迦,卽大那落迦及寒那落迦。以近边故,不别立处。又于人中,亦有一分独一那落迦可得。如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总一烧然聚。如是等三十六处、总名欲界。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2】化生六处具足而出

瑜伽九卷十三页云:若于有色有情聚中,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六处胜解能正记别

瑜伽九十一卷七页云:若欲于彼大师有智同梵行所,记别自己所证差别;唯阿罗汉六处胜解,能正记别。谓依三学及以五种补特伽罗。云何名为六处胜解?一、出离胜解。二、无恼胜解。三、远离胜解。四、爱尽胜解。五、取尽胜解。六、心无忘失胜解。云何三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云何五种补特伽罗?一者、异生。处在居家,唯依于信,发生欣乐出离胜解;从境界缚,心求出离。是名第一补特伽罗。二者、异生既出离已;唯依于戒,于诸有情,由身语意,行无恼行。是名第二补特伽罗。三者、异生能断利养及恭敬爱;于现法中,离欲界欲。是名第三补特伽罗。四者、有学已见谛迹。是名第四补特伽罗。五者、无学得阿罗汉。是名第五补特伽罗。当知此中第一第二处所胜解,初学所依。第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二学作其所依。后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三学作其所依。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六处缘触及触缘受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次与境合,便有识生。三和故有顺乐等触。依此便生乐等三受。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5】善知六处便能引发广大威德

瑜伽七十七卷十七页云:世尊!云何修行引发菩萨广大威德?善男子!若诸菩萨、善知六处;便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一者、善知心生。二者、善知心住。三者、善知心出。四者、善知心增。五者、善知心减。六者、善知方便。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九者、苦俱行识生。谓那落迦识。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云何善知心住?谓如实知了别真如。云何善知心出?谓如实知出二种缚。所谓相缚、及麁重缚。此能善知,应令其心、从如是出。云何善知心增?谓如实知能治相缚麁重缚心,彼增长时,彼积集时;亦得增长,亦得积集。名善知增。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麁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此亦衰退,此亦损减。名善知减。云何善知加行?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善男子!如是菩萨、于诸菩萨广大威德,或已引发,或当引发,或现引发。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转依与六处不可说异不异性

瑜伽八十卷十八页云:问:若阿罗汉、如先所有六处生起,卽如是住,相续不灭,无有变异;更有何等异转依性,而非六处相续而转?若更无有异转依者;何因缘故,前后二种,依止相似,而今后时,烦恼不转,圣道转耶?答:诸阿罗汉、实有转依。而此转依、与其六处、异不异性,俱不可说。何以故?由此转依,真如清净所显,真如种姓,真如种子,真如集成。而彼真如、与其六处、异不异性,俱不可说。不可说义,如前已辩。是故若问所得转依、与其六处、为异不异;非如理问。若此转依、无有体者;应有如前所说过失。谓阿罗汉、烦恼应行,道不应行。是故当知有转依性。世尊依此转依体性,密意说言:遍计自性中,由有执无执、二种习气故;成杂染清净。是卽有漏界,是卽无漏界。是卽为转依。清净无有上。如屠牛师、或彼弟子、以利牛刀,杀害牛已;于内一切斫刺椎剖,骨肉筋脉,皆悉断绝。复以其皮,张而蔽之。当言此牛与皮、非离非合。如是诸阿罗汉、既得转依;由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已;当言与六处皮、非离非合。又已转依诸观行者、虽取众相;当知与昔所取差别。此所取相、犹如真如,自内所证。不可以言说示于他:我所观相,如是如是。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六处修修满证得六种自在圆满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页云:由此修故,无学地中,六种修法,究竟圆满。一者、修圣神通,究竟圆满。二者、修净五根,究竟圆满。三者、证得烦恼幷诸习气,无余离系,究竟圆满。四者、证得四种现法乐住,究竟圆满。五者、证得世间静虑等脱等持等至,究竟圆满。六者、证得名身句身文身,得随所欲,得无艰难,宣说正法,究竟圆满。当知此中修净信根究竟满者:谓于涅盘意乐净故。修精进根究竟满者:谓能勇猛造作一切有情义利,善清净故。修习念根究竟满者:谓三念住,无忘失法,善清净故。修习定根究竟满者:谓于圣、天、及以梵住。善清净故。修习慧根究竟满者:谓十智力,善清净故。彼由如是能住六处修圆满因,得为大王。所谓法王。由是证得六种圆满。谓圣神通增上力故;得大财富自在圆满。诸根清净增上力故;得大舍宅自在圆满。断诸烦恼增上力故;得受安乐诸坐卧具自在圆满。现法乐住增上力故;处其舍宅坐卧具中,证得第一无诸损恼大安乐住自在圆满。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增上力故;证得能办一切有情正利益事游戏喜乐自在圆满。于诸名身句身文身,得随所欲,得无艰难,宣说正法增上力故;得为法王、能于他所、获得平等分布作用自在圆满。如是名为六处修满为依止故;证得六种自在圆满。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名色六处触受说为当来生身之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何缘名色六处触受,说为当来生身之相?世尊告曰:由彼是因受用依止,及是其因受用体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9】名色六处触受同时引发而说有先后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何缘名色六处触受诸分种子,异熟识中,同时引发;而复说有先后次第?世尊告曰:彼于当来,先后次第而生起故;如是而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内外六处所摄法差别分别有六百六十

此中且约眼等六根,色等六尘,名立一种增至十种,说为六百六十。非尽理释。如瑜伽三卷十页至十五页广说。繁不备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菩萨修利益有情戒时当正观察六处摄行

瑜伽七十五卷二页云:若诸菩萨、于作有情利益戒中,勤修习时;当正观察六处摄行。所谓自他财衰、财盛,法衰、法盛。是名六处。言财衰者,谓衣食等、未得不得,得已断坏。与此相违,当知财盛。言法衰者,谓越所学;于先未闻胜义所摄如来所说微妙法句,不得听闻。如不听闻先所未闻;如是于先所未思惟、不得思惟,有听闻障,有思惟障,设得闻思,寻复忘失,于所未证修所成善、而未能证,设证、还退。与此相违,当知法盛。此中菩萨、作自法衰,令他财盛,此不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尔。此中义者,越学所摄、及能随顺越学所摄、或于证法退失所摄、当知法衰。又诸菩萨、作自财衰,令他财盛;若此财盛、不引法衰;此则应为。若引法衰;此不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尔。又诸菩萨、作自财盛,令他财盛;此则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尔。又诸菩萨、作自法盛,令他财盛;此则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尔。于如是事,若不修行;名为有罪。若正修行;是名无罪。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21】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