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三卷十三页云:出家人者:谓持出家威仪相貌,弃舍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净自活。 - 朱芾煌
如大毗婆沙论六十六卷八页至十二页广说。 - 朱芾煌
瑜伽二十一卷六页云:云何正出家?谓卽由此胜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或受劳策所学尸罗;是名正出家。
二解 瑜伽九十九卷十八页云:不厄于债而求出家,如前广说。唯求涅盘,爱乐所学,而求出家。当知是名正出家。 - 朱芾煌
杂集论八卷一页云: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出家律仪?依能修行远离恶行远离欲行。由比丘等出家五众,乃能尽寿远离杀生等恶行,及能远离非梵行故。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卷四页云:复次由四圆满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圆满。一、形相圆满。谓能随顺无所杂染不染污故。二、业圆满。谓如佛说法,善随顺故。三、意乐圆满。四、住处圆满。 - 朱芾煌
瑜伽二十九卷十九页云:出家复有二种。一、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二、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又若自能出离身中所有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真实出家。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诸外道,或全无衣,或坏色衣,或涂灰,等增上外道。复有所余如是等类众多外道。 - 朱芾煌
瑜伽二十九卷二十页云:又若自能出离身中所有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真实出家。 - 朱芾煌
西域记七卷十五页云:吠舍厘城西北减二百里,有故城,荒芜岁久,居人旷少。中有窣堵波,是佛在昔为诸菩萨人天大众引说本生修菩萨行,曾于此城为转轮王。号曰摩诃提婆。(唐言大天)有七宝应,王四天下。睹衰变之相,体无常之理。冥怀高蹈,忘情大位,舍国出家,染衣修学。 - 朱芾煌
瑜伽六十八卷十三页云:复次有四种障,能障出家。谓意乐障,所依障,业障,不自在障。意乐障者:谓或为王威所逼迫,而求出家。如是等。所依障者:谓或盲聋,或扇择迦,或半择迦,或为疥癞秃挛躄等种种恶疾,逼切其身。如是等。业障者:谓害母等,诸重恶业。不自在障者:谓父母等所不听许。若诸僮仆,若王大臣,他所劫掠,若兰所得,若有辩答。如是等。 - 朱芾煌
生圣处故,名为善来。善得出家。如四具圆满能生圣处中说。 - 朱芾煌
如五种不放逸中说。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八页云:出家者,有四圣种,在家者亦有四圣种。然出家者,二因缘故;名有圣种。一、意乐故。二、受用故。诸在家者,由一因缘,名有圣种。谓意乐故,非受用故。如天帝释,处妙花座,有十二那庾多侍女围繞,六万音乐而自娱乐。于四圣种,恒有意乐;而无受用。频毗娑罗等诸国王,苏达多等诸长者,亦尔。 - 朱芾煌
俱舍论十五卷六页云:有余部说:于四极重感堕罪中,若随犯一,亦舍勤策苾刍律仪。有余部言:由正法灭,亦能令舍别解律仪。以法灭时,一切学处结界羯磨,皆止息故。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言:犯根本罪时,不舍出家戒。所以然者?非犯一边,一切律仪应遍舍故。非犯余罪,有断尸罗。然有二名。谓持犯戒。如有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若于所犯,发露悔除;名具尸罗,不名犯戒。如还债已,但名富人。若尔;何缘薄伽梵说犯四重者,不名苾刍,不名沙门,非释迦子,破苾刍体,害沙门性,坏灭堕落,立他胜名?依胜义苾刍,密意作是说。此言凶勃。凶勃者何?谓于世尊了义所说,以别义释,令成不了。与多烦恼者,为犯重罪缘。宁知此言是了义说?中律自释,有四苾刍。一、名想苾刍。二、自称苾刍。三、乞丐苾刍。四、破惑苾刍。此义中言非苾刍者,谓非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刍。非此苾刍,先是胜义,后由犯重,成非苾刍。故知此言是了义说。然彼所说非犯一边一切律仪应遍舍者,彼言便是征诘大师。大师此中,立如是喻:如多罗树,若被断头;必不复能生长广大。诸苾刍等,犯重亦然。大师此中喻显何义?意显于戒,随犯一边根本重罪,令余所受,必不复能生长广大。谓彼毁犯诸重罪时,违越苾刍根本行故。与极猛利无惭无愧,共相应故。行根既断;理应遍舍一切律仪。又犯重人,世尊不许食僧祇食。下至一抟践毗诃罗一足跟地摈出一切苾刍事业。大师依彼,说如是言:应速拔除稻禾稗莠,应速简弃腐朽栋梁,应速簸扬种中糠秕,如是应速驱摈众中实非苾刍称苾刍者。彼苾刍体,其相如何?随相是何,体必应有。以世尊说:准陀当知,有四沙门;更无第五。所言四者?一、胜道沙门。二、示道沙门。三、命道沙门。四、污道沙门。虽有此说;而彼唯有余沙门相,故名沙门。如被烧材,假鹦鹉[此/束]、涸池、败种、火轮、死人。若犯重人、非苾刍者;则应无有授学苾刍。不说犯重人、皆成他胜罪。但成他胜罪,定说非苾刍。谓或有人,相续殊胜;虽犯极重戒,而非他胜罪。由彼无有一念覆心。法主世尊,制立如是。若犯他胜;便非苾刍。何不重令出家受戒?由彼相续,已为极重无惭愧坏,无力能发出家律仪。如蕉种故。非观彼有苾刍律仪,故不重令出家受戒。所以然者?设彼后时,谓是苾刍,更舍所学;亦不许彼重出家故。于此无义,苦救何为。若如是人、犹有苾刍性;应自归礼。如是类苾刍,正法灭时,虽无一切结界羯磨、及毗奈耶;未得律仪,无新得理,而先得者,无有舍义。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唯悕活命不为涅盘而求出家?谓或为王之所逼迫,而求出家;或为怨贼之所逼迫,或为债主之所逼切,或为恐怖之所逼切,或为财宝常所匮乏恐畏不活,而求出家。不为自调、自静、自般涅盘、而求出家。 - 朱芾煌
如次第差别有多种中说。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卷十三页云:复次诸出家者,有五过失。一、不喜乐过失。二、贪着利养恭敬过失。三、追求亲属过失。四、轻蔑过失。五、增上慢过失。诸在家者,当知亦有五种过失。一、贪着过失。二、习近能障诸欲过失。三、摄受过失。四、造作过失。五、不作善行过失。 - 朱芾煌
瑜伽十九卷一页云: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耻在居家,受持净戒。趣得衣服饮食卧具,便生喜足。减除器物俭约资缘。凡所获得如法利养,终无私隐;必与智人同梵行者,而共受用。所有正法初中后善称扬梵行,所谓契经乃至论议,皆能受持,研寻,究达;传授他人,广为开阐。彼既成就是诸善法;当知必获三种胜利。一者、诸佛,诸佛弟子,真实善人,之所称赞。二者、若彼尸罗财施之所摄引。福德资粮,法施摄引智能资粮,善圆满者;便得趣入证解脱处清净诸天众同分中。三者、若彼二种资粮犹未圆满;便能令彼速得圆满。身坏已后,定生善趣;多往天上乐世界中。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三卷八页云:问:何故不许扇搋迦、半择迦、出家,及受具足戒耶?答:由此二种、若置苾刍众中;便参女过。若置苾刍尼众中;因摩触等,便参男过。由不应与二众共居;是故不许此类出家、及受具足。又由此二、烦恼多故;性烦恼障、极覆障故;不能发起如是思择。彼尚不能思择,令其戒蕴清净现行;何况当证胜过人法。是故不许彼类出家、及受具足。又彼众中,好人难得;亦难观察。 - 朱芾煌
瑜伽十九卷二十三页云: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净信。以正信心,弃舍家法,趣入非家。由五种相,修行梵行;令善清净。谓能舍离居家诸行,无所顾恋;亦不缘彼、心生追恋,还起染着。是名初相。又于现法利养恭敬未来种类所有诸行,不生悕望;亦不愿求当来人天所有诸行,修行梵行。是第二相。又于现在五取蕴摄色等诸法、及彼安立,能正观察。又于现法、及当来世、诸身恶行、及恶果报,谓我于身不应发起所有恶行。广说如经。乃至应断身诸恶行,修身善行。语意善行,当知亦尔。又于色等诸蕴,能随观察去来今世,皆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由无我故;于彼一切;不执我所。乃至于彼,不执为我。如是如实正慧观察,是第三相。又依初法毗钵舍那诸根,成熟福德智能二种资粮,于当来世,通达增长。非诸王等所能劫夺。是第四相。又依第二法,毗钵舍那,于现法中,涅盘功德,能善增长。非诸烦恼及随烦恼所能倾动。是第五相。由此五相,修行梵行,令善清净。 - 朱芾煌
瑜伽二十卷七页云:又出家者,于出家位中,时时略有四种所作。一、常方便修善法所作。谓我于诸法,常方便修,为依止故;当能制伏随爱味乐一切心识。又能如实觉了苦性。二、于无戏论涅盘信解爱乐所作。谓我当于无戏论涅盘,心无退转,不生忧虑。谓我我今者,何所在耶。三、于时时中,游行聚落,乞食所作。谓我乞食受用,为因身得久住,有力调适,常能方便修诸善法。四、于远离处,安住所作。谓若爱乐与诸在家及出家众,杂居住者,便有种种世间相应见闻受用诸散乱事。勿我于彼正审观察心一境位,当作障碍。于此四种所作事中,当知有四所对治法。于初所作,有懒堕懈怠。于第二所作,有萨迦耶见。于第三所作,有爱味贪。于第四所作,有世间种种乐欲贪爱。如是四种所对治法,如其次第,亦有四种修习对治。一、于无常,修习苦想。二、于众苦,修无我想。三、于饮食,修厌逆想。四、于一切世间,修不可乐想。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卷十六页云:复次有四种特补伽罗,应知出家得五种功德。云何四种补特伽罗?一、自依者。二、依他者。三、已熟者。四、未熟者。云何应知出家得五种功德?谓自依补特伽罗,由出家故,弃舍王等所共财宝;依止不共清净尸罗。是名获得最初功德。依他补特伽罗,由出家故,弃舍属他随他而转不自在事;获得自依,不随于他,自在转事。是名获得第二功德。已熟补特伽罗,由出家故,若无余结;卽便获得一切苦边。是名获得第三功德。若有余结;卽便获得恶趣苦边。是名获得第四功德。未熟补特伽罗,由出家故,于现法中,解脱无量居家迫迮所有忧苦。积集无量顺解脱分广大善根。能令当来相续成熟。是名获得第五功德。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七卷五页云:谓诸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别转时,略有四法,当知令此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正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何等为四?一者、善修事业。二者、方便善巧。三者、饶益于他。四者、无倒回向。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