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96 条与“分别”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询结果:
法相辞典 【1】分别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分别?谓想蕴。
二解  瑜伽七十二卷五页云:何等为分别?谓三界行中所有心心所。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比量为依而起寻求,说名分别。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分别者:谓略说已;分别开示,解其义趣。
五解  显扬六卷一页云:分别者:谓三界所摄诸心心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分别

佛地经论六卷十五页云:分别记者:如有问言:一切灭者、定更生耶?佛法僧宝、唯有一耶?如是等问,应分别记。此义不定。
二解  如四种问记中说。
三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二者、分别记。谓为如理,或不如理,来请问者,开示差别诸法性相。
四解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名应分别记问?此问应以分别记故。谓有请言:为我说法。应告彼言:法有多种。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善,有不善,有无记,有欲界系,有色界系,有无色界系,有学,有无学,有非学非无学,有见所断,有修所断,有不断。欲说何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分别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分别相?谓思未来诸行之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分别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四,我分别。谓若事,有漏有取,长时数习我执所聚,由数习邪执自见处事为缘,所起虚妄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分别

显扬十七卷五页云:复次如是所说无分别者,于何等法,说无分别耶?颂曰:于法及法空,无二种戏论。无分别无穷;此上非应理。论曰:法与法空,俱无二分别二种戏论,故名无分别。云何为二?谓有及无。何以故?色、非是有。遍计所执相无故。亦非是无。彼假所依事有故。色空、亦非有。遍计所执相无所显故。亦非是无。诸法无我有所显故。如于色,色空;如是于余一切法,及一切法空,当知亦尔。非离诸法及法空外,更有余境是可得者。是故但说二无分别。非无分别更无分别。有无穷过。此上更无所知境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分别

瑜伽八卷八页云:业分别、云何?谓由二种相、应知。一、由补特伽罗相差别故,二、由法相差别故。此复二种。卽善不善十种业道。所谓杀生、离杀生,不与取、离不与取,欲邪行、离欲邪行,妄语、离妄语,离间语、离离间语。粗恶语、离粗恶语,绮语、离绮语,贪欲、离贪欲,瞋恚、离瞋恚,邪见、离邪见。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八种分别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八种分别?一者、自性分别。二者、差别分别。三者、总执分别。四者、我分别。五者、我所分别。六者、爱分别。七者、非爱分别。八者、彼俱相违分别。如彼卷二十一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差别分别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差别分别?谓卽于彼色等想事,谓此有色;谓此无色;谓此有见;谓此无见;谓此有对;谓此无对;谓此有漏;谓此无漏;谓此有为;谓此无为;谓此是善;谓此不善;谓此无记;谓此过去;谓此未来;谓此现在;由如是等无量品类差别道理,卽于自性分别依处,分别种种彼差别义。如是名为差别分别。
  二解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二、差别分别。谓卽于色等想事,起诸分别:此有色、此无色,此有见、此无见,此有对、此无对,如是等无量差别。以自性分别为依处故。分别种种差别之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烦恼分别

瑜伽八卷一页云:烦恼分别者:或立一种。谓由烦恼杂染义故。或分二种。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或分由种。谓欲系、色系、无色系。或分四种。谓欲系、记、无记,色系、无记,无色系、无记。或分五种。谓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道所断。或分六种。谓贪、恚、慢、无明、见、疑。或分七种。谓七种随眠。一、欲贪随眠,二、瞋恚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或分八种。谓贪、恚、慢、无明、疑、见、及二种取。或分九种。谓九结。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或分十种。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六、贪,七、恚,八、慢,九、无明。十、疑。或分一百二十八烦恼。谓卽上十烦恼、由迷执十二种谛,建立应知。何等名为十二种谛?谓欲界苦谛集谛、色界苦谛集谛、无色界苦谛集谛、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无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此中于欲界苦集谛、及于欲界增上灭道谛,具有十烦恼迷执。于色界苦集谛、及于彼增上灭道谛,除瞋,有余烦恼迷执。如于色界,于无色界、亦尔。于欲界对治修中,有六烦恼迷执。谓除邪见、见取、戒禁取、疑。于色界对治修中,有五烦恼迷执。谓于上六中,除瞋。如于色界对治修中,于无色界对治修中、亦尔。如迷执,障碍、亦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分别差别

如想蕴差别五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1】分别法执

成唯识论二卷五页云: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缘邪教所说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麁故易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卽能除灭。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2】分别记问

集异门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应分别记问?答:若有问言;云何为法?得此问时,应分别记。法有多种。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或见所断,或修所断,或非所断,如是等法,有无量门。应分别记。是名应分别记。问:何故此问应分别记?答:以于此问,若分别记;能引义利,能引善法,能引梵行,能发通慧,能生等觉,能证涅盘。故于此问,应分别记。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分别建立

如五相建立极微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分别所缘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云何分别所缘?由七种分别。谓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别。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任运分别者:谓于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伺察分别者:谓于已所寻求,已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执着俱行,所有分别。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5】分别我执

成唯识论一卷五页云: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二、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此二我执,麁故易断。初见道时,观一切法生空真如,卽能除灭。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根本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是诸分别根本,自体亦是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四页云: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是余分别根本,自性亦是分别;故名根本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合结分别

  如生欲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计度分别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余二分别、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诸念为体。散、谓非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9】假设分别

如五种想分别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境界分别

如五种想分别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觉悟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2】领纳分别

如五种想分别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3】分别

此卽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异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4】七种分别

  如分别所缘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5】亲昵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6】侵逼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7】染污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执着俱行,所有分别。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8】任运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任运分别者:谓于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9】如理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如理分别者:谓正法中诸佛弟子闻正法类为因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0】三种分别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论曰:传说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说无分别。如一足马,名为无足。自性分别,体唯是寻。后心所中,自当辩释。余二分别,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诸念为体。散、谓非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1】散动分别

无性释四卷二十六页云:散动分别者:散乱扰动、故名散动。此卽分别,是故说名散动分别。此卽扰乱、无分别智。何以故?由此扰乱般若波罗蜜多。故无分别智、卽是般若波罗蜜多。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2】十力分别

瑜伽五十卷一页云:云何如来十力分别?谓若略说由三分别;当知无量。一者、由时分分别。谓于堕在过去未来及现在世一切所知,随悟入故。二者、由品类分别。谓于一一诸有为事,自相、共相、一切行相,随悟入故。三者、由相续分别。谓于十方一切有情界,各各差别一切相续,一切事义,随悟入故。卽由如是三种分别,如来十力,当知无量。是名如来十力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3】十种分别

摄论二卷八页云: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奈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卽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九、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四、损减散动,五、一性散动,六、异性散动,七、自性散动,八、差别散动,九、如名取义散动,十、如义取名散动。为对治此十种散动,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中,说无分别智。如是所治能治,应知具摄般若波罗蜜多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4】实义分别

如五种想分别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5】伺察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伺察分别者:谓于已所寻求,已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6】随念分别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7】他引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他引分别者。谓由他教所起分别。此复二种。一、闻非正法类。二、闻正法类。此复二种。于法分别。谓闻正法类,或善或不善。闻非正法类,亦如是释。无性释四卷二十五页云:他引分别者:谓善恶友亲近所起,及与听闻正非正法为因、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8】我所分别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五,我所分别。谓若事有漏有取,长时数习我所执所聚。由数习邪执自见处事,为缘所起虚妄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9】分别

摄论三卷八页云:如是已说增上心殊胜。增上慧殊胜、云何可见?谓无分别智、若自性,若所依,若因缘,若所缘,若行相,若任持,若助伴,若异熟,若等流,若出离,若至究竟,若加行无分别后得胜利,若差别,若无分别后得譬喻,若无功用作事,若甚深,应知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殊胜。如彼卷八页至十页广释。世亲释八卷十二页云:此中意说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此复三种。一、加行无分别智。谓寻思慧。二、根本无分别智。谓正证慧。三、后得无分别智。谓起用慧。此中悕求慧,是第一增上慧。内证慧,是第二增上慧。摄持慧,是第三增上慧。今且成立无分别智。由唯此智,通因果故。其寻思智,是此智因;其后得智,是此智果。所以成此,兼成余二。
二解  世亲释一卷八页云:无分别智、说名此中增上慧体者:若诸声闻、离四颠倒分别,名无分别。若诸菩萨、离一切法分别,名无分别。二无分别,差别如是。
三解  杂集论十四卷二十一页云:此无分别智、复离五相。谓非无作意故,非超过故,非寂止故,非自性故,非于所缘作加行故;名无分别。所以者何?若无作意故名无分别;熟眠醉等、应是无分别智。由彼不思惟诸法相故。若超过故名无分别;从第二静虑已上一切地、应是无分别智。由彼超过寻伺故。若尔;三界心心法、是分别体言,卽为相违。若寂止故名无分别;灭受想定、应是无分别智。分别心心法、于彼寂止故。若尔;智亦应无。若自性故名无分别;色等应是无分别智。彼非分别自性故。若于所缘作加行故名无分别;卽分别性、应是无分别智。若谓此是无分别;此加行相、卽分别相故。是故无分别智、非彼五相。若尔;云何观无戏论无分别相?谓于所缘不起加行。此复云何?若诸菩萨、过随顺教,观察诸法若性若相,皆不真实。由此观察串习力所持故;不由加行,于如实无戏论界一切法真如中,内心寂定。如是乃名无戏论无分别智。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0】无相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1】喜乐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2】显相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显相分别者:谓眼识等、幷所依识、显现似彼所缘境相、所起分别。有所分别,或能分别;故名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四页云:显相分别者:谓眼识等、幷所依识、显现似彼所缘相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3】虚妄分别

成唯识论作卷十七页云:有漏心等、不证实故;一切皆名虚妄分别。
二解  如五种想分别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4】寻求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5】引发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三解  显扬七卷十三页云:引发分别者:谓四种引发。一、果引发。二、离欲引发。三、转根引发。四、胜德引发。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6】有相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二解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三解  如生欲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7】缘相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缘相分别者:谓色等识为所缘相所起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四页云:缘相分别者:谓分别色等,有如是缘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8】执着分别

世观释四卷十八页云:执着分别者:谓不如理作意为因,依止我见,起六十二诸恶见趣相应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六页云:萨迦耶见为因,所起六十二见相应分别。卽梵网经中前际后际中际分别。谓我过去为曾有耶;如是等分别,名执着分别。言见趣者,是品类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9】自性分别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自性分别?谓于一切色等想事,分别色等种种自性,所有寻思;如是名为自性分别。
  二解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一、自性分别。谓于色等想事,分别色等所有自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0】总执分别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总执分别?谓卽于彼色等想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设所引分别。于总多法,总执为因;分别而转。于舍军林饮食衣乘等,假想施设所引分别。如是名为总执分别。
二解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三、总执分别。谓卽于色等想事,所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设所引分别。由于积聚多法,总执为因,分别转故。又于舍军林等,及于饮食衣乘等想事,所立舍等假想施设。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1】不染污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2】不如理分别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不如理分别者:谓诸外道及彼弟子,闻非正法类为因、分别。无性释四卷二十六页云:卽是外道迦比罗等及正法中诸骚揭多、所有分别,名不如理如理分别。如是二种,随其所应,能生邪见正见相应二种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3】极亲昵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4】菩提分别

辩中边论上卷十四页云:于菩提分有别障者:颂曰:于事不善巧,懈怠、定减二,不植、羸劣性,见麁重过失。论曰:于四念住,有于诸事不善巧障。于四正断,有懈怠障。于四神足,有三摩地减二事障。一、于圆满欲勤心观,随减一故。二、于修习八断行中,随减一故。于五根、有不植圆满顺解脱分胜善根障。于五力、有羸劣性障。谓卽五根、由障所杂,有羸劣性。于七等觉支,有见过失障。此是见道所显示故。于八圣道支,有麁重过失障。此是修道所显示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5】四种分别

显扬二十卷七页云:复有四种分别义。一、有分别。二、无分别。三、二分别。四、不二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6】闻六种分别

显扬六卷九页云:论曰:闻六种分别者:一、依处,二、依摄,三、依清净,四、依行,五、依理趣,六、依义。如彼卷十页至十三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7】我我所分别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我我所分别?谓若诸事,有漏有取,长时数习我我所执之所积聚。由宿串习彼邪执故;自见处事为缘,所生虚妄分别。如是名为我我所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8】无二分别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六、无二分别智。谓菩萨智。流转寂灭,过恶功德,不分别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9】分别三种

杂集论十四卷二十页云:无分别者:略有三种。一、知足无分别,二、无颠倒无分别,三、无戏论无分别。如此三种,异生声闻菩萨,如次第应知。由诸异生,随于一无常等法性,究竟思已;便生喜足。谓是事必然;更无异望。是名知足无分别。尔时一切寻思分别,皆止息故。由诸声闻、于诸蕴中,为对治常等颠倒故;如理观察唯有色等法时;便得出世间智,通达无我性。是名无颠倒无分别。由诸菩萨,知色等法,唯戏论已;遂能除泯一切法相。得最极寂静出世间智。通达遍满真如。是名无戏论无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0】五识无分别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若五识身,有寻有伺;如何得说无分别耶?颂曰:说五无分别,由计度随念。以意地散慧,意识念为体。论曰:传说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说无分别。如一足马,名为无足。自性分别,体唯是寻。后心所中,自当辩释。余二分别,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诸念为体。散、谓非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1】知足无分别

  杂集论十四卷二十页云:由诸异生,随于一无常等法性,究竟思已;便生喜足。谓是事必然;更无异望。是名知足无分别。尔时一切寻思分别,皆止息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2】爱不爱等分别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六、爱分别。谓缘净妙可意事境分别。七、不爱分别。谓缘不净妙不可意事境分别。八、爱不爱俱相违分别。谓缘净不净可意不可意俱离事境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3】烦恼假实分别

瑜伽五十五卷八页云:问:是诸烦恼、几世俗有?几实物有?答:见、世俗有。是慧分故。余实物有。别有心所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4】烦恼三品分别

瑜伽五十五卷八页云:问:是诸烦恼、云何建立软中上品?答:最后所断、名软品。中间所断、名中品。最初所断、名上品。复由六因,诸烦恼成上品。一、淫欲所生烦恼、性多上品。二、串习所生烦恼、性多上品。三、安足处烦恼。谓根熟者。性多上品。四、不可治烦恼。谓无涅盘法者。性多上品。五、非处加行烦恼。谓于尊重福田等所,性多上品。六、有业烦恼。谓正发业者、性多上品。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5】分别法执二种

如分别法执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6】分别及所分别

成唯识论七卷十二页云:论曰: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卽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卽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卽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7】分别是世俗有

瑜伽七十二卷六页云:问:分别、当言世俗有?当言胜义有?答:当言世俗有。由四因缘故。一、杂染起故。二、施设器故。三、言说随眠故。四、言说随觉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8】分别显示决择

集论八卷十一页云:何等分别显示决择?谓于如所说蕴等诸法中,随其所应,作一行、顺前句、顺后句、二句、三句、四句、述可句、遮止句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9】分别自性缘起

摄论一卷八页云: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起。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0】归依三种分别

显扬六卷十三页云:归三种分别者:一、成就,二、建立,三、差别。如彼卷十三页至十七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1】和合所结分别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2】加行无分别

世亲释八卷十七页云:此中加行无分别智,谓诸菩萨,初从他闻无分别理;次虽未能自见此理;而生胜解。次此胜解,为所依止,方便推寻无分别理。是名加行无分别智。由此能生无分别智,是故亦得无分别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3】离欲四句分别

法蕴足论五卷十六页云:一、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离非心。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所受诸欲,数复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出家,心犹未出;是名于欲身离非心。二、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心离非身。谓如有一,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或时发起打骂等业;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三、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离。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于诸欲境,心无顾恋;不数发起缘彼贪爱。失念暂起,深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于欲身心俱离。四、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不离。谓如有一,畜妻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发起种种打骂等业;复于诸欲,深生耽染;数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心二种俱不出家。是名于欲身心俱不离。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4】六因诸门分别

如大毗婆沙论二十一卷十页至十五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5】菩提五种分别

显扬七卷十七页云:菩提五种分别者:一、种姓。二、方便。三、时。四、证觉。五、解脱。种姓者:声闻菩提、依钝根种姓;独觉菩提、依中根种姓;无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种姓。方便者:声闻菩、提由行六处善巧方便;独觉菩提、由多分行甚深缘起善巧方便;无上正等菩提、由五明处善巧方便。时者:声闻菩提、极少三生修行而得;独觉菩提、由百大劫修行而得;无上正等菩提、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而得。证觉者:声闻菩提、由师证觉;独觉菩提、唯誓自利无师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自利利他无师证觉。解脱者: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烦恼障;解脱身摄。无上正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解脱身摄、及法身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6】七种分别二边

  辩中边论下卷十四页云:复有七种分别二边。何等为七?谓分别有,分别非有,各为一边。彼执实有补特伽罗;以为坏灭,立空性故。或于无我,分别为无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中道行。谓不为灭补特伽罗,方立空性;然彼空性,本性自空。前际亦空,后际亦空,中际亦空。乃至广说。分别所寂,分别能寂,各为一边。执有所断,及有能断;怖畏空故。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虚空喻。分别所怖,分别从彼所生可畏,各为一边。执有遍计所执色等,可生怖故。执有从彼所生苦法,可生畏故。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画师喻。前虚空喻,为声闻说。今画师喻,为菩萨说。分别所取、分别能取,各为一边。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幻师喻。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要托所缘,识方生故。由斯所喻,与喻同法。分别正性,分别邪性,各为一边。执如实观为正为邪二种姓故。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两木生火喻。谓如两木,虽无火相;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两木。此如实观,亦复如是。虽无圣道正性之相;而能发生正性圣慧。如是正性圣慧生已;复能除遣此如实观。由斯所喻与喻同法。然如实观,虽无正性相;顺正性故;亦无邪性相。分别有用,分别无用,各为一边。彼执圣智,要先分别,方能除染;或全无用。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初灯喻。分别不起,分别时等,各为一边。彼执能治毕竟不起,或执与染应等时长。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后灯喻。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7】三身四句分别

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麁,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用。不必令受现法乐故。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为地上菩萨所现种种化身。令诸菩萨受法乐故。随时改转,不决定故。四、非受用非变化。谓自性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8】三学三品分别

显扬七卷八页云:下中上品分别者:谓由行故及方便故。由行故者:谓苦迟通行,名下品学;苦速通行及乐迟通行,名中品学;乐速通行,名上品学。由方便故者:不殷重方便及不无间方便修者,名下品学;随一方便修者,名中品学;具二方便修者,名上品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9】三学生起分别

显扬七卷五页云:生起分别者:谓由尸罗成就故,无悔。由无悔故,生悦。生悦故,心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观如实。观如实故,起厌。起厌故,离欲。离欲故,解脱。解脱故,自谓我证解脱。复起如是智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0】三学转异分别

显扬七卷六页云:转异分别者:谓或有增上戒学,无增上心,无增上慧。或有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无增上慧。若有增上慧学;必有增上戒及增上心。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1】散乱分别十种

杂集论十四卷十九页云:散乱分别者:谓如理分别所起无性等执为相所有分别。此复十种。谓无性分别、有性分别、增益分别、损减分别、一性分别、异性分别、自性分别、差别分别、随名义分别、随义名分别。如是十种分别、依般若波罗蜜多初分宣说。如经言:舍利子!是菩萨、实有菩萨,正不随观菩萨,正不随观菩萨名,正不随观般若波罗蜜多,正不随观菩提,正不随观行,正不随观不行。所以者何?名自性空;非空性。色自性空;非空性。乃至识、自性空;非空性。何以故?此色空性、非卽色;亦不离色别有空性。色卽是空性,空性卽是色。乃至识亦尔。何以故?此唯有名。所谓此是菩萨名,此是菩萨,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此是菩提,此是色,乃至此是识。由彼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正不随观生,乃至正不随观净。何以故?于所计度彼彼诸法,假立客名;由随客名而起言说。随如是如是言说,起如是如是执着。菩萨于如是一切名,正不随观。正不随观故;不生执着。于此经中,为对治无性分别故;说如是言:是菩萨;实有菩萨。如是等。由实有言、是有性义故。为对治有性分别故;说如是言:正不随观菩萨,乃至正不随观不行。由遣补特伽罗及法二性故。为对治增益分别故;说如是言:所以者何?名自性空。由遣不实遍计所执自性故。为对治损减分别故;说如是言:非空性。由于此名遍计所执自性远离性,一切时有故。为对治一性分别故;说如是言:此色空性,非卽色;乃至此识空性,非卽识。由自性异故。所以者何?色等、是遍计所执自性。空性、是圆成实自性故。为对治异性分别故;说如是言:亦不离色别有空性;乃至空性卽是识。由遍计所执自性无相故。离彼彼无性不可得故。为对治自性分别故;说如是言:此唯有名。所谓此是色,乃至此是识等。由离能诠,无有决定所诠自性故。为对治差别分别故;说如是言:由彼自性无生,乃至正不随观净。由遣生等差别相故。为对治随名义分别故;说如是言:于所计度彼彼诸法,假立客名。由随客名而起言说。如是等。为对治随义名分别故;说如是言:菩萨于如是一切名,正不随观。正不随观故;不生执着。由随义于名,不见不执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2】善法假实分别

瑜伽五十五卷五页云:问:是诸善法、几世俗有?几实物有?答:三、世俗有。谓不放逸、舍、及不害。所以者何?不放逸、舍、是无贪无瞋无痴精进分故。卽如是法离杂染义,建立为舍。治杂染义,立不放逸。不害、卽是无瞋分故;无别实物。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3】善根三品分别

瑜伽五十五卷五页云:问:何等名软善根?答: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问:何等名中品善根?答: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问:何等名上品善根?答:谓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治下品烦恼。又诸善法、或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净力,当知成上品。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4】十智诸门分别

如品类足论一卷七页至二卷三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5】寿行诸门分别

集异门论一卷八页云:问:如是寿行、当言有为?当言无为?答:应言有为。问:如是寿行、当言常?当言无常?答:应言无常。问:如是寿行、当言恒?当言非恒?答:应言非恒。问:如是寿行、当言变易?当言不变易?答:应言变易。问:如是寿行、当言缘已生?当言非缘已生?答:应言缘已生。问:如是寿行、当言名摄?当言色摄?答:应言名摄。问:如是寿行、当言有见?当言无见?答:应言无见。问:如是寿行、当言有对?当言无对?答:应言无对。问:如是寿行、当言是心?当言非心?当言是心所?当言非心所?当言心相应?当言心不相应?答:应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应。问:如是寿行、当言善?当言不善?当言无记?答:应言无记。问:如是寿行、当言有漏?当言无漏?答:应言有漏。问:如是寿行、当言学?当言无学?当言非学非无学?答:当言非学非无学。问:如是寿行、当言欲界系?当言色界系?当言无色界系?答:应言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云何欲界系?答:欲界寿。云何色界系?答:色界寿。云何无色界系?答:无色界寿。问:若欲界寿、已断已遍知;色界寿亦尔耶?答:若色界寿已断已遍知;欲界寿亦尔。有欲界寿已断已遍知;非色界寿。谓已离欲染,未离色染。问:若欲界寿、已断已遍知;无色界寿亦尔耶?答:若无色界寿已断已遍知;欲界寿亦尔。有欲界寿已断已遍知;非无色界寿。谓已离欲染,未离无色染。问:若色界寿已断已遍知;无色界寿亦尔耶?答:若无色界寿已断已遍知;色界寿亦尔。有色界寿已断已遍知,非无色界寿。谓已离色染,未离无色染。问:若于寿行、已断已遍知;彼于欲界、无色界、已离染耶?答:若于欲界寿行已断已遍知;彼于欲界已离染。非于色无色界。若于色界寿行已断已遍知;彼于欲色界已离染。非无色界。若于无色界寿行已断已遍知;彼于欲色无色界皆已离染。尔时于一切一切事一切种一切位一切处一切结,皆已离染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6】四食粗细分别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四页云:问:何等段食名麁?答:若非天所食。问:何等名细?答:诸天所食。由彼食已;卽于身中,便自消化;非渐次故。问:何等触意思识食名麁?答:若在欲界。问:何等名细?答:若在色无色界。
二解  瑜伽九十四卷十八页云:又诸段食,在欲界天,名之为细。或处中有,母腹,卵[谷-禾+卵],当知亦尔。欲界余位,段食名麁。触、意会思,及以识食,在无色界,当知名细。余处名麁。有色为依,易分别故。无色为依,难分别故。又此诸食,当知有异麁细义门。谓若能使已生有情,得安住者;说名为麁。摄益求有诸有情者;当知是细。如是应知安立四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7】四食诸门分别

如集异门论一卷四页至七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8】四种无分别

显扬二十卷七页云:复有四种无分别义。一、愚痴无分别。二、非情无分别。三、无作用无分别。四、法性无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9】同事四句分别

  瑜伽四十三卷十八页云:有诸菩萨、是他同事,而不自显与他同事。有诸菩萨、非他同事,而自显现与他同事。有诸菩萨、是他同事,亦自显现与他同事。有诸菩萨、非他同事,亦不自显与他同事。第一句者,谓有菩萨与诸菩萨、功德威力、皆悉平等。于菩萨道自谓为师功德威力与等菩萨,隐自善故,而不显已功德威力。第二句者,谓诸菩萨、见有下劣信解有情、于甚深处、心生怖畏。便正思择,为欲方便化导彼故;自现己身,与其同法。所谓下于旃荼罗类,乃至狗类,欲作饶益,欲除灾患,欲调,欲化,故思于彼旃荼罗狗同分中生。第三句者,谓诸菩萨、见所化者所受善根、犹可摇动,为令坚住,现与同事或等或增。第四句者,谓诸菩萨、自行放逸,弃舍他事。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0】无颠倒无分别

杂集论十四卷二十一页云:由诸声闻、于诸蕴中、为对治常等颠倒故;如理观察唯有色等法时,便得出世间智,通达无我性。是名无颠倒无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1】分别智出离

世亲释八卷十七页云:无分别智出离云何?诸菩萨出离,得成办相应,是无分别智。应知于十地。诸菩萨出离者:进趣究竟;故名出离。卽是进趣大涅盘义。得成办相应是无分别智者:初护此智,名得相应。次后无量百千大劫,成办相应。应知于十地者:谓从初地、乃至第十。如是次第。此智、初地唯名为得。尔后多时乃名成办。是故菩萨经无数劫乃至涅盘,由尔所时,方到究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2】分别智等流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无分别智、谁为等流?诸菩萨等流、于后后生中,是无分别智。自体转增胜。诸菩萨等流于后后生中者:于次前说二身大会后后生中。是无分别智。自体转增胜者:卽彼所修无分别智、展转增胜;应知卽是彼等流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3】分别智究竟

世亲释八卷十七页云:无分别智、谁为究竟;而次前说次第获得?诸菩萨究竟,得清净三身。是无分别智,得最上自在。得清净三身者:是得如来净三身义。言清净者:谓初地中唯得三身;至第十地、乃善清净。得最上自在者:无分别智、非唯证得清净三身以为究竟;而复获得十种自在。此如后说,应知其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4】分别智生因

世亲释八卷十四页云:论曰:诸菩萨因缘,有言闻熏习,是无分别智。及如理作意。诸菩萨因缘者:谓此智因。有言闻熏习者:谓由他音正闻熏习。及如理作意者:谓此熏习为因意言,如理作意;无分别智、因此而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5】分别智所依

世亲释八卷十三页云:如是所说无分别智、当言依心?为依非心?若言依心;能思量故,说名为心。依心而转,是无分别、不应道理。若依非心;则不成智。为避如是二种过失,故说此颂。此智所依,不名为心。不思义故。亦非非心。心所引故。此生所依、是心种类。亦名为心。无性释八卷十一页云:智是心法,故应依心。依止,于心而无分别,不应道理。心声卽是思想相故。若依非心;譬如众色,不应成智。为解如是双结过失,故说半颂。非思义种类者:谓无分别智所依非心。非思义故。亦非非心。为所依止,心种类故。以心为因,数习势力,引得此位,名心种类。此卽显示智所依心,出过一切思量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6】分别智所缘

世亲释八卷十四页云:论曰:诸菩萨所缘、不可言法性,是无分别智。无我性真如。不可言法性者:谓由遍计所执自性、一切诸法、皆不可言。何等名为不可言性?谓无我性所显真如。遍计所执补特伽罗及一切法、皆无自性,名无我性。卽此无性所显有性,说名真如。勿取断灭,故说此言。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7】分别智行相

世亲释八卷十四页云:论曰:诸菩萨行相,复于所缘中。是无分别智。彼所知无相。菩萨行相、于所缘中所现无相。谓卽此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无异无相之相,以为行相。如眼取色,见青等相;非此青等、与色有异。此亦如是。智与真如、无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8】分别智异熟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乃至未得佛果已来,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诸菩萨异熟、于佛二会中,是无分别智。由加行证得。于佛二会中者:谓受用身会中,及变化身会中。若无分别加行转时;于变化身会中,受生、受异熟果。若已证得无分别智;于受用身会中,受生、受异熟果。为显此义,故复说由加行证得。无性释八卷十四页云:二会中者:谓于诸佛变化受用二身会中。由加行证得者:谓显能感异熟果义。此非异熟因。能对治彼故。卽增上果,假名异熟。由此资熏余有漏业,令感异熟;故立此名。若修加行无分别时;生在诸佛所现变化身众会中。若时证得无分别智;便生诸佛所现受用身众会中。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9】分别智助伴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论曰:诸菩萨助伴、说为二种道。是无分别智。五到彼岸性。二种道者:一、资粮道。二、依止道。资粮道者:谓施戒忍及与精进波罗蜜多。依止道者:卽是静虑波罗蜜多,及由前所说波罗蜜多所生诸善,及依静虑波罗蜜多,无分别智、卽得生长。此智、名慧波罗蜜多。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0】分别智自性

如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中说。 - 朱芾煌

当前只显示前100个在法相辞典中的搜索结果..
法相辞典中的【100】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