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76 条与“大师”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询结果:
法相辞典 【1】大师

瑜伽八十二卷十五页云: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有摧灭邪秽外道,生现世间;故名大师。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一页云:此中大师,卽是如来。又云:大师卽是立圣教者。开许制止一切应作不应作故。当知卽是能说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大师圆备

瑜伽九十四卷八页云:云何名为大师圆备?谓诸如来,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如是等名大师圆备。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大师圆满

如生圆满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大师德圆满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一页云:云何二相应知大师其德圆满?谓依利他行,欲令悟入诸所有受皆是苦故;说受所依,说彼因缘,说能杂染,所有随行;说所对治,及能对治,师句安立;说一切种究竟出离;是名第一师德圆满。又依自利行,宣说不共三种念住,无杂染住。是名第二师德圆满。
二解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二页云:云何三相,应知大师其德圆满?谓佛世尊,为诸弟子,最初施设远离二边中道正行。是名第一师德圆满。又于圣教未生信者,有毁犯者,以正方便,令入圣教,离诸毁犯。是名第二师德圆满。又于圣教,已得入者,由四法摄,正摄受之。是名第三师德圆满。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五种大师功德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有五种大师功德。若有大师具成就者;便能映蔽外道沙门婆罗门师。何等为五?一、于诸戒行,终无误失。二、善建立法。三、善制立所学。四、于善建立法善制立所学中,随其疑惑,皆能善断。五、教授出离。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页云:复次由七因缘,大师驱摈诸声闻众。一者、见一切种皆行邪行故。二者、见彼多分故。三者、由彼众首上座阿遮利耶邬波拖耶方便故。四者、不堪共住故。五者、被驱摈故。六者、避现前过故。七者、令不生起未来过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大师摄受诸声闻众。一、以法故。二、以财故。三、与依止故。四、初摄受故。五、摈摄受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大师所生不信顺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由三种相,应知于大师所,生不信顺。谓于有体、尊胜、得智。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大师教堕恶见行

瑜伽八十八卷十七页云:又由二缘,诸不聪慧声闻弟子、越大师教,堕恶见中;或起言说。何等二缘?一、愚世俗谛,二、愚胜义谛。由此愚故;违越一向世俗谛理,及违越一向胜义谛理。于行流转,不正思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一、断一切疑故。二、邪行不可得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1】法毗奈耶及大师教差别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十四页云:如契经说:此是法,此是毗奈耶,此是大师教。问:此三、何差别?答:法、谓八支圣道。毗奈耶、谓贪瞋痴灭。大师教、谓佛语。有说:法、谓阿毗达磨藏。毗奈耶、谓毗奈耶藏。大师教、谓素怛缆藏。是谓此三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2】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

瑜伽九十七卷三页云:云何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谓外道师、于一切取,虽同宣说断遍知论;而于诸取,不能施设正断遍知。由彼本契出家舍欲,故于欲取、立断遍知;非于自见,自戒,我语。若有与他诸余沙门婆罗门等,见不同分,戒禁同分;彼于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非于戒禁我语二取。若有戒禁,亦不同分。于戒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其我语取,于一切时,一切外道,悉皆共有。是故外道,于自于他我语取中,皆不施设断遍知论。又彼虽能分舍诸取;而于当来、还复能取。未永断故。如是外道、于诸取中,未全断故;未永断故;不得究竟。内法大师,当知一切、与上相违。如是应知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12】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