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8 條與「所緣緣」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所緣緣

  瑜伽五十二卷一頁雲:雲何所緣緣?謂五識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爲所緣緣。若意識,以一切內外十二處,爲所緣緣。
  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頁雲:所緣緣者:謂五識身等,以五別境爲所緣,第六識身等,以一切法爲所緣。
  叁解  如四緣中說。
  四解  成唯識論一卷十二頁雲:五識豈無所依緣色?雖非無色;而是識變。謂識生時,內因緣力,變似眼等色等相現。卽以此相,爲所依緣。然眼等根,非現量得。以能發識,比知是有。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對色,理既不成;故應但是內識變現。發眼等識,名眼等根。此爲所依,生眼等識。此眼等識,外所緣緣,理非有故;決定應許自識所變爲所緣緣。謂能引生似自識者,汝執彼是此所緣緣?非但能生。勿因緣等,亦名此識所緣緣故。眼等五識,了色等時,但緣和合似彼相故。非和合相異諸極微有實自體。分析彼時,似彼相識,定不生故。彼和合相,既非實有;故不可說是五識緣。勿第二月等,能生五識故。非諸極微共和合位,可與五識各作所緣。此識上無極微相故。非諸極微有和合相。不和合時,無此相故。非和合位,與不合時,此諸極微,體相有異。故和合位,如不合時,色等極微,非五識境。有執色等一一極微,不和集時,非五識境;共和集位,展轉相資,有粗相生,爲此識境。彼相實有,爲此所緣。彼執不然。共和集位,與未集時,體相一故。瓶瓯等物極微等者,緣彼相識應無別故。共和集位,一一極微,各各應舍微圓相故。非粗相識,緣細相境。勿余境識,緣余境故。一識應緣一切境故。許有極微,尚致此失;況無識外真實極微。由此定知自識所變似色等相爲所緣緣。見托彼生。帶彼相故。
  五解  成唯識論七卷十九頁雲:叁、所緣緣,謂若有法,是帶己相心或相應,所慮所托。此體有二。一、親,二、疏。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等內所慮托;應知彼是親所緣緣。若與能緣,體雖相離;爲質、能起內所慮托;應知彼是疏所緣緣。親所緣緣,能緣皆有。離內所慮托,必不生故。疏所緣緣,能緣或有。離外所慮托,亦得生故。第八心品,有義,唯有親所緣緣。隨業因力,任運變故。有義、亦定有疏所緣緣。要仗他變質,自方變故。有義、二說俱不應理。自他身土,可互受用。他所變者,爲自質故。自種于他,無受用理,他變爲此,不應理故。非諸有情種皆等故。應說此品,疏所緣緣,一切位中,有無不定。第七心品未轉依位,是俱生故;必仗外質。故亦定有疏所緣緣。已轉依位,此非定有。緣真如等,無外質故。第六心品,行相猛利。于一切位,能自在轉。所依外質,或有或無。疏所緣緣,有無不定。前五心品,未轉依位,粗鈍劣故;必仗外質。故亦定有疏所緣緣。已轉依位,此非定有。緣過未等,無外質故。
  六解  雜集論五卷叁頁雲:所緣緣者:謂有分齊境所緣故,無分齊境所緣故,無異行相境所緣故,有異行相境所緣故,有事境所緣故,無事境所緣故,事所緣故,分別所緣故,有顛倒所緣故,無顛倒所緣故,有礙所緣故,無礙所緣故;是所緣緣義。有分齊境所緣者:謂五識身所緣境界。由五識身各別境界故。無分齊境所緣者:謂意識所緣境界。以意識身緣一切法爲境界故。無異行相境所緣者:謂不能了別名想衆生意識所緣境界。由彼于境不能作名字故。有異行相境所緣者:謂與此相違。有事境所緣者:謂除見慢及此相應法,余所緣境界。無事境所緣者:謂前所除所緣境界。由彼于我處起故。事所緣者:謂除無漏緣,不同分界地遍行,于事不決了,及未來所緣,余所緣境界。分別所緣者:謂前所除所緣境界。由彼唯緣自所分別爲境界故。有顛倒所緣者:謂常等行所緣境界。無顛倒所緣者:謂無常等行所緣境界。有礙所緣者:謂未斷所知障者所緣境界。無礙所緣者:謂已斷所知障者所緣境界。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所緣緣

  俱舍論七卷四頁雲:如是已釋等無間緣;所緣緣性,卽一切法,望心心所,隨其所應。謂如眼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色爲所緣緣。如是耳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聲,鼻識相應,以一切香,舌識相應,以一切味,身識相應,以一切觸,意識相應,以一切法,爲所緣緣。若法、與彼法爲所緣;無時此與彼非所緣。于不緣位,亦所緣攝。彼緣不緣,其相一故。譬如薪等,于不燒時,亦名所燒。相無異故。心心所法,如于所緣處事剎那叁皆決定,于所依亦有如是決定耶?應言:亦有如是決定。然于現在,親附自所依。過去、未來、與所依相離。有說:在過去,亦親附所依。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緣有所緣緣無所緣法

品類足論七卷七頁雲:緣有所緣緣無所緣法雲何?謂緣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意識及相應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3】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