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4 条与“无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询结果:
法相辞典 【1】无相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无相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卽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诸相之所不行。智者:谓如前说。
二解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由相灭义,说为无相。此中永绝一切相故。
三解  杂集论二卷九页云:何故复说此名无相?诸相寂静故。诸相者:谓色受等乃至菩提,诸所戏论。真如性中,彼相寂静;故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无相

如二种名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无相

瑜伽七十三卷五页云:问:有相之取,世间共成;无相之取,非所共成。何因,何缘,名无相取?无因无缘,不应道理。答:世俗名言熏习取果,是有相取。世所共成。能令杂染。胜义智见熏习取果,是无相取。非所共成。能令清净。是故此二,有因有缘。如眼,若有翳等过患;便有发毛轮等翳相现前可得。若无彼患;便不可得。但有自性无颠倒取。问:于无相界,若取其相;非无相取。若无所取;亦不得成无相之取。若尔;云何名无相取?答:言说随眠,已远离故;此取,虽复取无相界;不取相故;成无相取。问:若无构获;云何成取?答:虽不构获诸相差别,有所增益;然取无相;故得成取。问:若无构获,无所增益;此取相状,云何可知?答:取胜义故;取无相故;五种事相皆不显现,以为其相。问:若不分明,可立为取;何故不许诸取灭无?答:灭无,无有修作义故。非修观者,依于灭无,有所修作。问:若尔;云何证知其相?答:自内证智之所证知。问:若尔;何不如其所证,如是记别。答:此内所证,非诸名言安足处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无相

如六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无相

如想自性中说。
二解  杂集论一卷九页云:无相想者:谓前所除想。卽不善言说想,无相界定想,有顶定想,名无相想。不善言说想者:谓未学语言故,虽有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为色。故名无相想。无相界定想者:谓离色等一切相,无相涅盘想;故名无相想。有顶定想者:谓彼想不明利,不能于境图种种相;故名无相想。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无相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无相行者:谓卽于诸行中,众生无我性可得;及诸相中,世俗分别法无性可得;及于灭中灭静妙离行。又云:缘智无相道,作道如行出行,此亦是无相行。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无相

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趣无相法者:显示世尊调化方便殊胜功德。谓无相法,卽是涅盘。佛善了知三乘有情,随彼堪能调化方便;如实为说,令彼趣证无相法故。又云:趣无法相者:显示世尊能入无二殊胜功德。谓自能入永离一切分别自相,解脱一切烦恼缠垢,离有无相清净真如;亦令他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无相分别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无相散动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无相散动者:谓此散动,卽以其无为所缘相。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蜜多经言:实有菩萨。言实有者,显示菩萨,实有空体。空卽是体,故名空体。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无相无我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相无我者:我相无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1】无相续法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无相续法云何?谓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五蕴,及未来,并无为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2】空无愿无相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若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故名空性。卽所观空,无可希愿,故名无愿。观此远离一切行相,故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无相解脱门

如三解脱门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无相界定想

杂集论一卷九页云:无相界定想者:谓离色等一切相,无相涅盘想;故名无相想。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5】无相界作意

如五种正除遣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无相三摩地

如三三摩地中说。
二解  此菩萨所修。瑜伽四十五卷十八页云:云何菩萨无相三摩地?谓诸菩萨、卽正思惟离言自性所有诸事,一切分别戏论众相,永灭寂静,如实了知,心正安住。是名菩萨无相三摩地。
三解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七页云: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盘离十相,故名无相。缘彼三摩地,得无相名。十相者何?谓色等五、男女二种、三有为相。
四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七页云:此中无相三摩地者:谓无相声,说多种义。或于空三摩地,说无相声。如是或于见道,或于不动心解脱,或于非想非非想处,或卽于无相三摩地,说无相声。如彼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无相行菩萨

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相行菩萨者: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由此菩萨,若作功用乃至随其欲乐,能令诸相不现行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第六无相住者

大毗婆沙论四十卷十七页云:云何名第六无相住者耶?答:随信行、随法行、名为第六无相住者。问:云何得知随信法行名为第六无相住者?答:一切圣者、总有七种。底沙梵天已说五种;未说随信随法行者。故知此二、合为第六无相住者。所以者何?此二无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设在此在彼,若苦法智忍、若苦法智,广说乃至若道类智忍。以此无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故名第六无相住者。问:何故此二合立一耶?答:卽此文说,此二俱无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设故。复次此二俱不起不相似心故。此二俱有十五心故。此二心品现行等故。此二俱是速疾道故。此二意乐俱不起故。此二俱是微细道故。此二俱是不可安立施设法故。此二俱是难觉道故。此二俱是不现见故。问:此二于一切、皆不现见耶?答:不尔。于声闻独觉,虽不现见;于佛世尊、是现见故。复次此二、地等,道等,品等,离染等故;合立为一。问:前五既非无相住摄;何故说此名为第六无相住耶?答:无相住者、是圣者中第六圣者,故名第六无相住者。非无相住总有六种,此名第六。如余处说:害第五虎。非前四亦名虎。然所害法、总有五种。第五、名虎。此中亦然。又如余处说第六增上王。非前五亦名王。然增上法、总有六种。增上王是第六。此亦如是。无相住者是第六。非六皆名无相住。然无相声、说多种义。谓或说空,或说无相,或说不动心解脱,或说非想非非想处。广释所以,如智蕴说。此中无相、正说见道;义如前释。又极迅速难了知故。谓声闻他心智极设加行,但知二心。谓苦法智忍,及苦法智、相应心。若欲知第三,乃知第十六。若独觉他心智、极设加行,但知四心。谓初二心、及灭类智忍灭类智相应心。有说:独觉但知三心。谓初二心及集类智相应心。唯佛他心智、能次第遍知。是故见道、名为无相。又如彼卷十四页至十九页广说。
二解  发智论二卷十四页云:又世尊说:大目干连,底沙梵天不说第六无相住者耶。云何名第六无相住者耶?答:随信行、随法行、名为第六无相住者。所以者何?此二无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设在此在彼,若苦法智忍、若苦法智;广说乃至若道类智忍。以此无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故名第六无相住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9】二缘入无相

  如无相心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见道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见道说无相声者:如说目连不说第六无相住者。云何第六无相住者?谓随信行随法行者,不可施设在此在彼,不可施设在苦法智忍,乃至在道类智忍故。问:何故见道说名无相?答:见道速疾,不起期心;不可施设此彼相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三种无相义等

显扬二十卷五页云:复有三种无相义。一、无体无相。二、非彼体无相。三、不显现无相。如无相,如是无性,无自体,不生不灭,无所执着,无所为作,无所摄受,应知亦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2】无相解脱门智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无相解脱门智,五智所摄。谓法智、类智、灭智、尽智、无生智。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3】无相无相等持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八页云:无相无相、卽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以无漏法无择灭故。但取静相。非灭妙离。滥非常灭故。是无记性故。非离系果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4】无相心三摩地

瑜伽十二卷九页云:云何无相心三摩地?谓卽于彼诸取蕴灭,思惟寂静;心住一缘。如经言:无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广说。云何名为不低不昂?违顺二相、不相应故。又二因缘,入无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无相界故。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诸相,不厌不坏;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于无相界正思惟故;于彼无相,不坚执着;故名不昂。此三摩地、略有二种。一者、方便。二、方便果。言方便者,数数策励思择安立;于彼诸相,未能解脱。由随相识、于时时中,扰乱心故。彼复数数自策自励,思择安立;方能取果,解脱随相。于此解脱,又解脱故;不自策励,思择而住。是故名为极善解脱。若数策励、思择安立、方得住者;虽名解脱;非善解脱。又晓了果晓了功德者:谓烦恼断究竟故;现法乐住究竟故。又复灭道俱应晓了。卽此二种、随其次第,名晓了果,晓了功德。又谛现观、阿罗汉果,俱应晓了。于见道位中,名晓了果;于阿罗汉果,名晓了功德。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5】无相转有五位

瑜伽七十三卷八页云:此无相转、复有五位。一、少分位。二、遍满位。三、有动位。四、有加行位。五、成满位。问:如是成满、其相云何?答:不为一切烦恼一切灾横所陵杂故;究竟无恼清净所依;说名成满。卽此又是善清净真实义所行,一切现量所行,一切自在所行。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6】无相无愿差别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若无差别、总名空无相无愿者:此通闻思修所生之慧,世、及出世,应知。若名空无相无愿三摩地者;唯是修所生慧,通世出世,应知。若名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者;此唯出世,应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7】无相无相三摩地

如三重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8】无相中作加行障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一页云:八、无相中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麁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障,犹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9】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七页云:于空三摩地说无相声者:如契经说:有一苾刍、得无相心定。然根钝故;不知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难、佛及弟子常所称叹。我应往问。复作是念:尊者阿难、善知声相。若得我问;必还问我。汝已得此所问定耶?若答言得;便为自显所得胜法。违少欲行。若言不得;是虚诳语。若作余言;便是恼乱上座苾刍,违越轨范。复作是念:我应随逐尊者阿难。若为他说此定事者;我亦得闻。遂逐六年,竟不闻说。彼怀疑久;俯仰问言:若有获得无相心定,不沉不举,摄持诸行,如水堤塘。解脱故住;住故解脱。佛说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阿难闻已;便反问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我昔所虑,今果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难告言:佛说此定,得解果报。得解胜利。解谓智生,修道尽漏。汝亦不久当得此事。此中不沉者:已断我见故。不举者:已断我所见故。又不沉者:已断五我见故。不举者:已断十五我所见故。如我我所见、己己所见、我我所爱、己己所爱、我我所痴、己己所痴、应知亦尔。又不沉者:得涅盘故。不举者:舍生死故。摄持诸行者:多起加行,多用功力,极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堤塘者:如水从泉出流漫池中。堤塘堰之,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随一境转,遍满此境,便住不散。解脱故住者:是自性解脱。住故解脱者:是相续解脱。此定观无我我所相,故名无相;而实是空。以彼苾刍、专修此定,能初证入正性离生;于最后时,尽诸漏故。法印经说:若观色声香味触相,而舍诸相;名无相定。彼观境界相,而舍有情想。谓以空定,观色等法、舍有情想。于中都无女男等故。由此尊者妙音说曰:诸有情想,依境界相。故观境相,舍有情想。女男相无,名无相定;而实是空三摩地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0】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瑜伽十一卷十一页云:又无相者:经中说为无相心定。于此定中,舍根永灭。但害随眠。彼品麁重、无余断故。非灭现缠。住无相定、必有受故。于此定中,容有三受。谓喜、乐、舍。非彼诸受、得有随眠。烦恼断故;说以为断。彼品麁重、说名随眠。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1】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辩中边论上卷一页云:颂曰: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论曰:虚妄分别有者:谓有所取能取分别。于此二都无者:谓卽于此虚妄分别,永无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谓虚妄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空性。于彼亦有此者:谓卽于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若如是者;则能无倒显示空相。复次颂曰: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论曰:一切法者、谓诸有为及无为法。虚妄分别名有为。二取空性名无为。依前理故;说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虚妄分别;故说非空。由无所取能取性故;说非不空。有故者:谓有空性虚妄分别故。无故者:谓无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谓虚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已显虚妄分别有相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2】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瑜伽七十三卷六页云:问:若先无有知无相智;由无有故,亦无数习无相智义。无数习故。知无相智,既无其因;应不得生?答:有相亦得为无相因。随顺彼故。如世间智为缘,生出世智;有漏智为缘,生无漏智;有心定为缘,生无心定。此亦如是。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3】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恚愚痴,是相。有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一切烦恼,皆名为相。彼心不为烦恼扰乱;烦恼于心,不得自在;心于烦恼,得自在故;说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4】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空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于众生遍计性所执法中,及法遍计性所执法中,此二遍计性,俱离无性;及彼所余无我有性。于诸法中遍计性无,卽是无我性有。于诸法中无我性有,卽是遍计性无。卽于此中有及非有无二之性,无分别境。智者:谓缘彼境,如实了知。无相,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卽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诸相之所不行。智者:谓如前说。无愿,亦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由无智故,颠倒所起诸行相貌。智者:谓缘彼境,厌恶了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5】六现观有相无相分别

瑜伽七十一卷四页云:问:此诸现观,几有相?几无相?答:四、有相。一、无相。一、亦有相,亦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6】无加行无功用无相

瑜伽四十八卷十八页云:略说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谓入一切法第一义智成满得入故;得无生法忍故;除断一切灾患故;逮得菩萨甚深住故;于法门流,蒙佛授与无量引发门智,神通事业故;悟入无量分身智故;得自在故;领受所得自在胜利故;善根清净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不动地说。于此地中,舍先所有有加行有功用道,其心升上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而转不动胜道。是故此地、名不动地。卽由此义,当知说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如彼卷十六页至十八页,广说其相。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卽于前无相住,多修习已;任运自然,无缺无间,运转道随行住。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7】有加行有功用无相

  瑜伽四十八卷十五页云:略说菩萨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谓妙方便慧所引世间进道胜行成满得入故;通达如来佛境界,起无间无缺勤加行故;一一剎那,圆证一切菩提分法故;安立染污不染污故;有加行行,圆满摄故;依于意乐清净业转,一切世间工巧业等,皆圆满故;逮得无量不共一切声闻独觉三摩地故;剎那剎那,入灭定故;现行一切有情不共世间行故;善根清净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远行地说。此地菩萨,有加行行,圆满摄故;名远行地。卽由此义,当知亦名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如彼卷十二页至十六页,广说其相。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谓诸菩萨,卽由三种增上慧住增上力故;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于一切法真如,无分别慧,修俱行住。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8】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非想非非想处说无相声者:如说我多起加行,多用功力,得无相心定。不应于中欣乐染着。此说不起有顶味定,惟起净定。问:何故非想非非想处名无相耶?答:彼无明了想相,亦无无想相;但有昧钝不明了想,微细现行,如疑而转;故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9】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佛地经论一卷十八页云:如是净土,乘既圆满;应有入门,从彼入门,御此乘入?故次说言: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谓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解脱、卽是出离涅盘。卽大空等,名解脱门。依从此门而入净土。遍计所执生法无我,说名为空。缘此三摩地,名空解脱门。相、谓十相。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男。七、女。八、生。九、老。十、死。卽是涅盘。无此等相,故名无相。缘此三摩地,名无相解脱门。愿、谓求愿。观三界相,无所求愿;故名无愿。缘此三摩地,名无愿解脱门。由此空等三解脱门,得入净土;故名为门。大如前说。此净土中亦应有事路乘门等。为令有情欣乐实德,故就行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0】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若无差别,总说为空无愿无相;当知此中通闻思修所成为性。若唯以三摩地名而宣说者:当知此中唯修所成为性。通世出世。若唯以解脱门名而宣说者;当知此中唯出世间,修所成为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40】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