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1 條與「本有」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本有

俱舍論九卷二頁雲:叁者,本有。除生剎那,死前余位。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二卷叁頁雲:此中有聲,說屬衆同分有情數五蘊名有。雲何本有?答:除生分死分諸蘊,中間諸有。此則一期五蘊四蘊爲性。問:何故此有,說名本有?答:此是前時所造業生,故名本有。問:若爾,余有亦是本有。皆前時所造業所生故。答:若是前時所造業生,麁顯易覺,明了現見者;說名本有。余雖前時所造業生;而微隱難覺,非明了現見;是以不說。
叁解  發智論十九卷十六頁雲:雲何本有?答:除生分死分諸蘊,中間諸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本有

成唯識論二卷九頁雲:此中有義,一切種子,皆本有性;不從熏生。由熏習力,但可增長。如契經說:一切有情,無始時來,有種種界;如惡叉聚,法爾而有。界卽種子差別名故。又契經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義。瑜伽亦說:諸種子體、無始時來,性雖本有;而由染淨新所熏發。諸有情類、無始時來,若般涅盤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盤法者,便阙叁種菩提種子。如是等文、誠證非一。又諸有情、既說本有五種姓別;故應定有法爾種子,不由熏生。又瑜伽說:地獄成就叁無漏根;是種非現。又從無始展轉傳來法爾所得本性住性。由此等證,無漏種子,法爾本有;不從熏生。有漏亦應法爾有種,由熏增長,不別熏生。如是建立,因果不亂。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本有種不應道理

成唯識論二卷十一頁雲:若唯本有;轉識不應與阿賴耶爲因緣性。如契經說:諸法于識藏,識于法亦爾。更互爲果性;亦常爲因性。此頌意言: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于一切時,展轉相生;互爲因果。攝大乘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爲因緣。如炷與焰,展轉生燒。又如束蘆,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緣。所余因緣,不可得故。若諸種子、不由熏生;如何轉識與阿賴耶有因緣義。非熏令長可名因緣;勿善惡業與異熟果爲因緣故。又諸聖教、說有種子、由熏習生;皆違彼義。故唯本有、理教相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中有形狀如當本有

大毗婆沙論七十卷四頁雲:問:一切中有形狀雲何?答:中有形狀,如當本有。謂彼當生地獄趣者,所有形狀,卽如地獄;乃至當生天趣中者,所有形狀,卽如彼天。中有、本有、一業引故。有作是說:若此命終,受中有者,中有形狀,卽如此身。如印印物,像現如印。彼說非理。所以者何?無色界殁,受欲色界中有身者,何所似耶?豈有諸天所受中有,形如地獄。甯有地獄所受中有,形如諸天。又色界殁生欲界者所受中有,應非女男。欲界命終生色界者所受中有,應是女男。是故此中初說應理。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