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25 條與「淨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淨心

  成唯識論四卷六頁雲:又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無此識;彼染淨心,不應有故。謂染淨法,以心爲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種故。然雜染法,略有叁種。煩惱、業、果、種類別故。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往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余法不能持彼種故。過去、未來、非實有故。若諸煩惱,無因而生;則無叁乘學無學果。諸已斷者,皆應起故。若無此識持業果種;界地往還,異類法後,諸業果起,亦應無因。余種余因,前已遮故。若諸業果,無因而生;入無余依涅盤界已;叁界業果,還複應生。煩惱亦應無因生故。又行緣識,應不得成。轉識受熏,前已遮故。結生染識,非行感故。應說名色,行爲緣故。時分懸隔,無緣義故。此不成故;後亦不成。諸清淨法,亦有叁種。世出世道斷果別故。若無此識,持世出世清淨道種;異類心後,起彼淨法,皆應無因。所執余因,前已破故。若二淨道,無因而生;入無余依涅盤界已;彼二淨道,還複應生。所依亦應無因生故。又出世道,初不應生。無法持彼法爾種故。有漏類別,非彼因故。無因而生,非釋種故。初不生故;後亦不生。是則應無叁乘道果。若無此識,持煩惱種;轉依斷果,亦不得成。謂道起時,現行煩惱及彼種子,俱非有故。染淨二心,不俱起故。道相應心,不持彼種。自性相違,如涅盤故。去來得等,非實有故。余法持種,理不成故。既無所斷;能斷亦無。依誰由誰而立斷果。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則初道起,應成無學。後諸煩惱,皆已無因,永不生故。許有此識;一切皆成。唯此能持染淨種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十種淨心意樂

瑜伽四十八卷叁頁雲:複由余十淨心意樂,作意思惟,成上品故,極圓滿故,過增上戒住,入增上心住。何等爲十?一者、作意思惟:我于十種淨心意樂,已得清淨。二者、作意思惟:我于十種淨心意樂,已清淨故;能不退失。叁者、作意思惟:我于一切漏有漏法,心不趣入;于違背中,能正安住。四者、作意思惟:我能于彼修對治中,識正安住。五者、作意思惟:我能于彼所修對治,不複退失。六者、作意思惟:我于如是堅固對治,不爲一切漏有漏法,一切魔軍,之所勝伏。七者、作意思惟:我今能于一切佛法,其心無有怯劣而轉。八者、作意思惟:我今能于一切苦行無有怯弱。九者、作意思惟:我心一向于大乘中,深生信解;終不愛樂余下劣乘。十者、作意思惟:我于一切利有情事,深心愛樂。由此十種淨心意樂,作意思惟;能入菩薩增上心住。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2】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