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六卷二頁雲:問:依何分位,建立無常?此複幾種?答:依生已壞滅分位,建立無常。此複叁種。謂壞滅無常,轉變無常,別離無常。
二解 瑜伽八十叁卷十五頁雲:言無常者:顯現生身,及與剎那,皆展轉故。剎那展轉者:由彼彼觸起盡故;彼彼受起盡。此相續見。由非不現見,非緣他智故。
叁解 瑜伽八十叁卷二十二頁雲:言無常者:謂性破壞朽敗法故。
四解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頁雲:于諸行中,已滅壞故;滅壞法故;說名無常。
五解 顯揚一卷十五頁雲:無常者:謂諸行自相生後滅壞性。
六解 雜集論二卷叁頁雲:無常者:謂于衆同分諸行相續變壞性,假立無常。相續變壞者:謂舍壽時。當知此中,依相續位,建立生等;不依剎那。
七解 五蘊論六頁雲:雲何無常?謂卽如是諸行,相續謝滅爲性。
八解 廣五蘊論十四頁雲:雲何無常?謂彼諸行,相續謝滅爲性。
九解 大毗婆沙論叁十八卷十七頁雲:雲何無常?答: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無常。此中文句,雖有多種;義亦無別。皆共顯了無常義故。問:雲何無常散壞諸行?答:非如散壞谷豆等物,但令諸行,無複作用,故名散壞。謂一剎那,作所作已;第二剎那,不複能作。
十解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雲:無常雲何?謂令已生諸行滅壞。 - 朱芾煌
瑜伽六十八卷叁頁雲:若于諸行,觀爲生滅;名無常見。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十二頁雲:雲何無常滅?答: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無常滅。此中散壞,破沒,亡退,文字雖有差別;而同顯無常滅。又諸行散等言,非如散谷豆等,令往異處;但顯由無常滅,無複作用。又散等言,不顯諸行自性滅壞;但顯諸行,由無常滅,無複作用。謂有爲法,自性恒有。由生相故,有作用起;由滅相故,無複作用。名爲散壞破沒亡退。
二解 發智論二卷二頁雲:雲何無常滅?答: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無常滅。 - 朱芾煌
如無常相十二種中說。 - 朱芾煌
集異門論十叁卷十二頁雲:無常想雲何:答一切行皆無常。于無常行,由無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無常想。 - 朱芾煌
如瑜伽叁十四卷一頁至十叁頁廣說。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六卷一頁雲:此中剎那剎那壞故無常。
二解 顯揚十四卷十二頁雲:論曰:無常性者:謂有爲法。與叁有爲相,共相應故。一、生相,二、滅相,叁、住異相。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四頁雲:複次由二相故,顯無常義。一、依大乘道理相,二、依聲聞乘道理相。謂非有義,及其相滅壞義。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叁頁雲:八種無常者:一、剎那門。二、相續門。叁、病門。四、老門。五、死門。六、心門。七、器門。八、受用門。此中剎那相續二種無常,遍一切處。病等叁無常,在于內色。心無常,唯在于名。器受用二無常,在于外色。 - 朱芾煌
如變異行中說。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如別離行中說。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五頁雲:前說剎那無常,遍行一切;此無常義,非世間現證,故應成立。頌曰:由彼心果故,生已自然滅。後變異可得,念念滅應知。論曰:彼一切行,是心果故;其性才生,離滅因緣,自然滅壞。又複後時變異可得。當知諸行,皆剎那滅。如彼廣釋。 - 朱芾煌
如顯揚十四卷十二頁至二十四頁廣說。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如法性行中說。 - 朱芾煌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雲:垢淨無常者:位轉變故。 - 朱芾煌
如合會行中說。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雜集論六卷六頁雲:俱分無常者:謂粗重諸行,相續流轉;若生若滅、俱不可樂。由此俱分無常爲緣,行苦性可了知。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二頁雲:六種無常者:一、無性無常。二、失壞無常。叁、轉異無常。四、別離無常。五、得無常。六、當有無常。 - 朱芾煌
雜集論六卷六頁雲:滅分無常者:謂已有還無,樂品諸行、不可愛樂。由此無常爲緣,壞苦性可了知。 - 朱芾煌
如滅壞行中說。 - 朱芾煌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雲:起盡無常者:有生滅故。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二十四頁雲:論曰:由四道理,入無常性。謂諸行法,不從他生。自種起故。亦非自生。待外緣故。亦非俱生。俱無作故。亦非無因。彼二于生,有功用故。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雜集論六卷六頁雲:生分無常者:謂本無今有,苦品諸行,體是逼迫。由此無常爲緣,苦苦性可了知。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四卷八頁雲:複次所有無常皆是苦者;義何謂耶?若有無常衆同分者;有生老等衆苦生起。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四頁雲:由五因緣,若無常,卽苦。一、由攝受。謂無常諸行,皆爲麁重所攝受故。二、由法性。謂是生等苦法性故。叁、由隨逐。謂彼叁苦,常隨逐故。四、由因。謂是增長行因故。五、由執著。謂是顛倒所緣事故。
二解 瑜伽八十叁卷十五頁雲:所言苦者,有二種苦。謂生等諸苦,及諸所有受皆說爲苦。此二種苦,如其所應,由見生身展轉有故而得悟入。謂死無間,有生身生。生已複有老等諸苦。是故說言無常故苦。 - 朱芾煌
雜集論六卷六頁雲:何故經說若無常者卽是苦耶?由叁分無常爲緣,苦相可了知故。謂生分無常,滅分無常,俱分無常。生分無常爲緣故,苦苦性可了知。生分無常者:謂本無今有,苦品諸行,體是逼迫。由此無常爲緣,苦苦性可了知。滅分無常爲緣,壞苦性可了知。滅分無常者:謂已有還無,樂品諸行,不可愛樂。由此無常爲緣,壞苦性可了知。俱分無常爲緣,行苦性可了知。俱分無常者:謂麁重諸行,相續流轉,若生若滅,俱不可樂。由此俱分無常爲緣,行苦性可了知。卽依此義,薄伽梵說:諸行無常,諸行變壞。又依此義,言諸所有受,我說皆苦。當知此中,于不苦不樂受、及樂受,密意故說。苦苦受苦性,世間共了,故不複密意說。又于生滅二法所隨諸行中,有生等八苦性可了知,故佛說言:若無常者卽是苦。又于無常諸行中,有生等苦可了者;如來依此,密意說言:由無常故苦。非一切行。若不爾;聖道無常故,亦應是苦。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五頁雲:又如世尊說:諸無常者,皆悉是苦。有何意耶?頌曰:諸無常皆苦。衆苦所雜故,迷法性愚夫,得爲害不覺。論曰:由麁重若所雜無常,此無常性、是行苦,故苦;及由變壞苦所依止故苦。是故道谛非苦。以非苦相所雜無常義故。于此法性迷惑愚夫,不能了達常無常義,又爲已得現前無常之所惱害。 - 朱芾煌
如一切種行無常苦想中說。
二解 集異門論十叁卷十二頁雲:無常苦想雲何?答:一切行皆無常。由無常故,有是苦者,于諸苦行,由苦相故,如理思惟;諸想,等想,現前而想,已想,當想,現想。是名無常苦想。 - 朱芾煌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雲何初名無常行相?謂于苦谛生滅法性,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雲:無常叁者:一、無性無常。性常無故。二、起盡無常。有生滅故。叁、垢淨無常。位轉變故。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叁頁雲:此中無性無常者:謂性常無故,名曰無常。
二解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雲:無性無常者:性常無故。 - 朱芾煌
如無常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瑜伽十八卷十五頁雲:今此頌中,蘊、及取蘊,皆名諸行。此中義者,意在取蘊。是五取蘊,略有叁種。謂去、來、今。諸行無常者:謂彼諸行,本無而生,生已尋滅。若過去生過去所得諸自體中所有諸蘊,皆過去故,已謝滅故,生已沒故;體是無常。若未來生未來所得諸自體中所有諸蘊,皆未生故,非已起故,未滅沒故,可生起故;是有生法。若現在生現在所得諸自體中所有暫住支持存活有情諸蘊,皆死法故,可爲殒滅之所滅故;是有滅法。若彼諸蘊,在于未來所得自體,是有生法,于中都無所得自體,是常是恒,乃至卽當如是正住。唯除纔生,生已尋滅。若諸有情,于現法中,永盡未來諸蘊因者;一切未來自體諸蘊,皆不生故;說名彼寂。又複此寂,由二因緣,說之爲樂。一者、一切苦因滅故,一切麁重,永止息故;于現法中,安樂住故;說之爲樂。二者、當來生老病等所有衆苦,永解脫故;說之爲樂。
二解 瑜伽叁十四卷一頁雲: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說:諸行無常。又此諸行,略有二種。一、有情世間,二、器世間。世尊依彼有情世間,說如是言:苾刍當知,我以過人清淨天眼,觀諸有情,死時生時,廣說乃至身壞已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由此法門,顯示世尊,以淨天眼,現見一切有情世間,是無常性。又世尊言:苾刍當知,此器世間,長時安住。過是已後,漸次乃至七日輪現。如七日經,廣說。乃至所有大地諸山大海,及蘇迷盧大寶山王,乃至梵世諸器世界,皆被焚燒。災火滅後,灰燼不現。乃至余影亦不可得。由此法門,世尊顯示諸器世間是無常性。如是且依至教量理,修觀行者,淨信增上作意力故;于一切行無常之性,獲得決定。得決定已;卽由如是淨信增上作意力故;數數尋思觀察一切,現見不背不由他緣無常之性。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二頁雲:又無常義差別者:如其所應,或六、或八、應知。何等六八?頌曰:無性壞轉異,別離得當有。剎那續病等,心器受用故。論曰:六種無常者:一、無性無常。二、失壞無常。叁、轉異無常。四、別離無常。五、得無常。六、當有無常。八種無常者:一、剎那門。二、相續門。叁、病門。四、老門。五、死門。六、心門。七、器門。八、受用門。此中剎那相續二種無常,遍一切處。病等叁無常,在于內色。心無常,唯在于名。器受用二無常,在于外色。 - 朱芾煌
如四相中說。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二十叁頁雲:論曰:于無常性,如實智入;由二種因。一、由念住,二、由緣起。由念住故;于諸境界;系心令住。由緣起故;達彼法性。如經中說,見集起法,于身念住。乃至廣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二頁雲:又世尊言:苾刍當知,此器世間,長時安住。過是已後,漸次乃至七日輪現。如七日經廣說。乃至所有大地諸山大海,及蘇迷盧大寶山王,乃至梵世,諸器世界,皆被焚燒。災火滅後,灰燼不現;乃至余影,亦不可得。由此法門,世尊顯示諸器世間,是無常性。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叁十八卷十七頁雲:死,無常,何差別?答:諸死,是無常;有無常,非死。謂除死,余行滅。問:何故複作此論?答:世說無常與死無異;欲顯差別,故作斯論。謂死,唯內唯有情數,唯有根心;無常,通內外有情無情數,有根無根,有心無心。是謂差別。問:雲何死亦無常?雲何無常非死耶?答:最後命根滅,名死,亦無常。余時命根滅,名無常,非死。複次最後諸蘊滅,名死,亦無常。余時諸蘊滅,名無常非死。複次內諸蘊滅,名死,亦無常。外諸蘊滅,名無常,非死。如內外;有情數,無情數,有根,無根,有心,無心,應知亦爾。
二解 發智論二卷十叁頁雲:死無常何差別?答:諸死是無常;有無常非死。謂除死,余行。 - 朱芾煌
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頁雲:雲何無常所作衆苦?謂順樂處,有背失故;起變壞苦。隨順苦處,現在前故;起厭離苦。一切自體、于終沒時,皆滅壞故;有滅壞苦。當知是名叁種無常所作衆苦。 - 朱芾煌
集論四卷叁頁雲:何等無常相?略有十二。謂非有相、壞滅相、變異相、別離相、現前相、法爾相、剎那相、相續相、病等相、種種心行轉相、資産興衰相、器世成壞相。何等非有相?謂蘊界處、于一切時,我我所性、常非有故。何等壞滅相?謂諸行生已卽滅,暫有還無故。何等變異相?謂諸行異生。由不相似相續轉故。何等別離相?謂于諸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攝、執爲己有。何等現前相?謂正處無常。由因隨逐,今受無常故。何等法爾相?謂當來無常。由因隨逐,定當受故。何等剎那相?謂諸行剎那後,必不住故。何等相續相?謂無始時來諸行生滅相續不斷故。何等病等相?謂四大時分受命變異故。何等種種心行轉相?謂于一時,起有貪心;或于一時,起離貪心。如是有瞋、離瞋,有癡、離癡,若合、若散,若下、若舉,若掉、離掉,若不寂靜、若寂靜,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轉故。何等資産興衰相?謂諸興盛、終歸衰變故。何等器世成壞相?謂火水風叁種成壞。有叁災頂。謂第二第叁第四靜慮。第四靜慮、外宮殿等、雖無外災成壞;然彼諸天、與宮殿等、俱生俱滅,說有成壞。 - 朱芾煌
瑜伽八十五卷八頁雲:雲何諸行無常決定?由叁種相。當知過去未來諸行,尚定無常;何況現在。何等爲叁?謂先無而有故,先有而無故,起盡相應故。若未來行,先所未有,定非有者:是卽應非先無而有。如是應非無常決定。由彼先時,施設非有。非有爲先,後時方有。是故未來諸行,無常決定。若現在從緣行,生已決定有者;是卽應非先有而無。未來諸行,便應非是無常決定。現在諸行,亦應不與起盡相應。由現在行,從緣生已;非決定有。以有爲先,施設非有。是故過去諸行無常決定。如是現在諸行,因未來行,先無而有,因過去行,先有而無;由此施設起盡相應。是故說言;當知去來諸行,無常性尚決定;何況現在。是名諸行,無常決定。又由二相,當知諸行,決定無常。一、由過去世,已滅壞故,二、由未來現在世,是應滅壞法故。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二卷八頁雲:複次無常差別、當知亦有多種。謂壞滅無常,生起無常,變易無常,散壞無常,當有無常,現墮無常。若一切行、生已尋滅;名壞滅無常。若一切行、本無今有;名生起無常。若可愛諸行、異相行起;名變易無常。若不變壞可愛衆具、及增上位,離散退失;名散壞無常。卽四無常,在未來時,名當有無常。卽現在世、正現前時,名現墮無常。若受用欲塵、多放逸者,但能思惟變易無常,散壞無常,現墮無常;廣起悲歎愁愦憂悴。然于諸行,不能厭離。若諸外道、卽于如是諸無常性,多起思惟;少能方便厭患離欲。但于諸行一分厭離;不能究竟。若聖弟子、圓滿思惟諸無常性,于一切行,究竟厭患;乃至解脫。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二十叁頁雲:論曰:無常性見、當知六種。一、世俗智。謂乃至順決擇分位。二、勝義智。謂乃至出世道位。叁、聲聞智。謂除無性無常義。四、菩薩智。謂于一切無常義。五、不善清淨。謂彼二學智。六、善清淨。謂彼二無學智。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六卷一頁雲:于諸行中,修無常想行,有五種。謂由無常性、無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變壞法性故。此中剎那剎那壞故無常。自體系屬有限住壽故無恒。外事劫後決定無住,故非久住。壽量未滿,容被緣壞,非時而死;故不可保。乃至爾所時住,于其中間,不定安樂;故變壞法。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一頁雲: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說諸行無常。又此諸行,略有二種。一、有情世間,二、器世間。世尊依彼有情世間。說如是言:苾刍當知,我以過人清淨天眼,觀諸有情死時生時。廣說乃至身壞已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由此法門,顯示世尊以淨天眼,現見一切有情世間,是無常性。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十叁頁雲:論曰:十五種變異者:謂分位變異、乃至一切種不現盡變異。分位變異者:謂從嬰兒位、乃至老時、前後不相似,各別變異。顯變異者:謂從妙色鮮肌、潤澤膚體、乃至變爲惡色麁肌、枯顇膚體。形變異者:謂肥瘦等變異。興盛變異者:謂眷屬資財、及戒見等、興盛。與此相違,名衰退變異。支節變異者:謂先具諸支節,後變爲不具。寒熱變異者:謂于寒時,蜷局戰栗;熱則舒適流汗;希求冷暖等變異。他所損害變異者:謂手足蹴搏、蚊虻觸等、身體變異。疲倦變異者:謂因走跳騰踯等、身勞變異。威儀變異者:謂四威儀、前後易脫損益變異。觸對變異者:謂由順苦樂等觸變異故;苦樂等受變異。染汙變異者:謂心所有貪瞋等大小兩惑,娆亂變異。病等變異者:謂先無病苦,後爲重疾所逼,身體變異。死變異者:謂先有壽命,後空無識,前後變異。青瘀等變異者:謂命終後,身色青瘀脹爛、乃至骨璅等變異。一切種不現盡變異者:謂骨璅位,燒壞離散;彼一切種、都無所見,變異。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乘事變異無常之性?謂于一時,見種種乘,新妙莊嚴,甚可愛樂。複于一時,見彼朽故,離諸嚴飾。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地事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此地方所、先未造立道場天寺宅舍市鄽城牆等事;後見新造,善作善飾。複于余時,見彼朽故圯坼零落頹毀穿缺,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何以故?如是色相,前後轉變,現可得故。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光明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明暗生滅變異。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庫藏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庫藏、一時盈滿,一時滅盡。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如無常所作衆苦上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山事變異無常之性?謂于一時,觀見其山,叢林蓊欝,聳石巉岩。複于一時,見彼叢林,巉岩聳石,雕殘頹毀,高下參差,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二卷五頁雲:複次雲何應知生、老、住、無常、離色等蘊,無別實有?謂已遮未來諸行實有性;當知亦遮生實有性。所以者何?未來世生,自無所有;雲何能生所余諸行。亦非現在生,能生現在諸行。由此生相,有差別名。所謂諸行若生,若起,若現在性。離此差別,生之異相,定不可得。諸聰慧者,不應說言:卽由現在,令彼諸行,成現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說;生、生諸行;當知義顯卽現在性,能成現在。又一切法,各各別有自種子因;何須計有異生能生。又此生相,爲卽諸行生耶?爲是諸行生因耶?若卽諸行生者;計此生相,能生諸行;由有生故,諸行得生;不應道理。若是諸行生因者;諸行生時,于一一行,便有二生。謂生,能生。不應道理。如生,如是老、住、無常,由此道理,如應當知。故知生等,于諸行中,假施設有。由有因故;諸行非本,自相始起,說名爲生。後起諸行,與前差別,說名爲老。卽彼諸行,生位暫停,說名爲住。生剎那後,諸行相盡;說名爲滅。亦名無常。 - 朱芾煌
俱舍論二卷二十叁頁雲:十八界中,無有一界全是常者。唯法一分無爲是常。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水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一時,見諸河渎池泉井等,濤波湧溢,醴水盈滿。後于一時,見彼一切枯涸幹竭。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六卷五頁雲:問:死想亦通無漏;雲何聖道作死行相耶?答:死爲所緣,故名死想。然彼還作無常行相。問:若爾;死想,無常想,有何差別?有說:觀察諸行最後無常,此想名死想。觀察諸行剎那無常,此想名無常想。有說:觀察有執受諸行無常,此想名死想。觀察有執受無執受諸行無常,此想名無常想。有說:于有情處轉,名死想。于法處轉,名無常想。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苦者;皆無常故是苦耶?答:或無常故;或自性故。謂所有行,壞苦故苦;彼無常故是苦。若苦苦故苦,行苦故苦;彼自性故是苦。損惱性故。苦所揉故。 - 朱芾煌
顯揚十四卷二十二頁雲:複次何因緣故,于無常性,無智起耶?頌曰:由放逸、懈怠、見、昧、乏資糧、惡友、非正法,當知無智因。論曰:無常無智、有七種因。一、放逸。二、懈怠。叁、倒見。四、愚昧。五、未多積集菩提資糧。六、由惡友。七、聞非正法。以于境界樂、及靜慮樂,起放逸故;于無常性,不如實知。設不放逸;而複懈怠。設不懈怠;而複倒見。設無倒見;而複愚昧。設不愚昧;而未積集菩提資糧。設已修習菩提資糧;而隨惡友。又複從彼聞非正法故,于無常不如實知。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是苦耶?設苦;是無常耶?答:諸苦、皆無常;有無常,非苦。謂道谛。所以者何?道非苦受等所攝,故非苦苦。道非變壞。何有變時,當生壞苦。道能解脫一切雜染品麁重故,能違一切生相續故;是故亦非行苦所攝。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嚴具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諸莊嚴具,一時未成,一時已成,一時堅固,一時破壞。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業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一時、見彼種種徇利牧農工巧正論行船等業、皆悉興盛。複于一時,見彼事業、皆悉衰損。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頁雲:複次由四差別,當知修習一切種行無常苦想。何等爲四?一、果差別故,二、自性差別故,叁、品類差別故,四、方便差別故。果差別者:謂修此想,能遣一切欲貪、色貪、及無色貪、掉、慢、無明。當知此中顯示叁種本煩惱斷,及顯叁種隨煩惱斷。欲貪煩惱,掉爲助伴。色貪煩惱,慢爲助伴。無色貪惑,無明爲伴。複有差別。謂于此中,顯示下分上分結盡。自性差別者:謂于此中,由正修習聞所成慧,說名親近。由正修習思所成慧,能入修故;說名修習。由正修習修所成慧,名多修習。又由修習了相作意故,名親近。唯除加行究竟作意,由正修習諸余作意故;名修習。修習加行究竟作意,名多修習。是名第二叁種差別。又由所依、所緣、作意,隨其次第,當知是名爲乘爲事爲隨建立。又由長時串修習故;說名純熟。數數無倒修方便故;說名善受,及與善發,品類差別者:謂修如是無常想時,速能永拔一切隨眠;棄舍下地一切善法;攝受上地一切善法。于余一切不淨想等,最高廣性,能善住持,遍行一切。猶如觀察所取之事,卽如是觀能取之事。彼相解脫,能得無漏無常之想。若有漏想,若無漏想,如是一切,皆于涅盤,善能隨順、趣向、臨入。皆能對治無明大暗,一切永斷。永斷彼故;清淨鮮白諸無學想,皆由一切無漏學想增上故得。方便差別者:謂獨處空閑,以無顛倒數數作意,觀察諸行無常之性。由無常想,住無我想。于見道中,既住無漏無我想已;于上修道,由有學想,永害我慢;隨得涅盤,二種皆具。 - 朱芾煌
瑜伽四十六卷一頁雲:雲何菩薩等隨觀察一切諸行皆是無常?謂諸菩薩,觀一切行言說自性,于一切時,常無所有。如是諸行,常不可得,故名無常。又卽觀彼離言說事,由不了知彼真實故:無知爲因,生滅可得。如是諸行離言自性,有生有滅,故名無常。又諸菩薩,觀過去行,已生已滅。由彼諸行,無因可得,亦無自性;是故觀彼因性、自性,皆無所有。觀現在行,已生未滅。由彼諸行,因不可得。已與果故。自性可得。猶未滅故。是故觀彼自性是有,而無有因。觀未來行,未生未滅。由彼諸行,有因可得。未與果故。無有自性。猶未生故。是故觀彼唯有因性,而無自性。菩薩如是見叁世中分段諸行相續轉已;等隨觀見一一剎那,有爲諸行,皆有叁種有爲之相。于剎那後,複有第四有爲之相。卽于此中,前剎那行自性滅壞無間,非先諸行剎那自性生起;正觀爲生。諸行生已;卽時未壞;正觀爲住。此已生行,望前已滅諸行剎那,自性別異;正觀爲老。從此諸行生剎那後,卽此已生諸行剎那自性滅壞;正觀爲滅。菩薩觀此已生剎那諸行自性,卽是生住老之自性。不見生等,別有自性。如實觀見生剎那後,卽此生等諸行剎那自性滅壞,無別有性。如是四種有爲之相,總攝諸行。以要言之,二分所顯。一者、有分所顯,二者、無分所顯。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種有爲之相。依于無分,建立第二有爲之相。住異二種,俱是諸行有分所顯;建立第叁有爲之相。此中菩薩,觀一切時,唯有諸行;除此,更無生住老滅,恒有實物,自性成就。何以故?諸行生時,唯卽如是諸行可得;無別有余生住老滅。如是諸行住老滅時,唯卽如是諸行可得;無別有余生住老滅。又諸菩薩,以理推求,生等實物,亦不可得。如是推求不可得者:謂若離彼色等諸行,別有生法;是卽應如色等諸行,自體有生;如是此生,亦應有生。如是卽應有二種生。一者、行生,二者、生生。如是行生,與彼生生,爲一?爲異?若言一者;計生實有,卽爲唐捐。言別有生,是實物有;不應道理。若言異者;如是卽應非行生生。是行生生,不應道理。如說生相,如是廣說住老滅相,當知亦爾。謂若滅法,別有自性,是實成就;卽應此滅,有生有滅。若滅生時;一切諸行,皆應同滅。如是卽應少用功力,如入滅定,諸心心所,一切皆滅。若滅滅時;一切諸行,雖皆已滅;複應還生。以滅無故。是故言滅有生有滅,不應道理。又善男子,或善女人,于一切時恒有實物自性成就,觀爲假有;而能修厭離欲解脫;不應道理。與此相違,是應道理。由此行相,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一切諸行皆是無常。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衣事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衣服,一時新成,一時故壞;一時鮮潔,一時垢膩。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飲食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飲食、一時未辦,一時已辦:一時入口,牙齒咀嚼,和雜涎唾,細細吞咽,一時入腹,漸漸消化,一時變爲屎尿流出。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園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觀見諸園苑中,藥草叢林、華果枝葉、悉皆茂盛;青翠丹晖,甚可愛樂。複于後時,見彼枯槁,無諸華果,柯葉零落,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四卷一頁雲:諸欲無常虛僞不實者:謂于諸欲,宣說顛倒。以是四種顛倒事故。當知此中虛故無我,僞故不淨;不實故苦。由于是處樂非實故。然彼諸欲,似常等現;說名妄法。顛倒事故。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資具變異無常之性?謂觀見彼、未造已造,成滿破壞,前後變異。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十二頁雲: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答: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貪欲調伏斷越。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二滅差別。此中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苦法者:顯有漏法非擇滅。解脫行世法者:顯無漏法非擇滅。非于貪欲調伏斷越者:顯異擇滅。
二解 發智論二卷二頁雲: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答: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貪欲調伏斷越。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二滅差別。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叁卷十一頁雲:問:世尊依何密意,說等隨觀色乃至識有無常耶?答:依相無自性性,說如是言。何以故?欲說等隨觀常無有,故說等隨觀有無常。 - 朱芾煌
辯中邊論中卷二頁雲:頌曰:無性與生滅垢淨叁無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叁種。空亦有叁種。謂無異自性。無相及異相自相叁無我。如次四叁種,依根本真實。論曰:無常叁者:一、無性無常。謂遍計所執。此常無故。二、生滅無常。謂依他起。有起盡故。叁、垢淨無常。謂圓成實。位轉變故。苦叁種者:一、所取苦。謂遍計所執。是補特伽羅法執所取故。二、事相苦。謂依他起。叁苦相故。叁、和合苦。謂圓成實。苦相合故。空有叁者:一、無性空。謂遍計所執。此無理趣,可說爲有。由此非有,說爲空故。二、異性空。謂依他起。如妄所執,不如是有;非一切種姓全無故。叁、自性空。謂圓成實。二空所顯爲自性故。無我叁者:一、無相無我。謂遍計所執。此相本無,故名無相。卽此無相,說爲無我。二、異相無我。謂依他起。此相雖有;而不如彼遍計所執。故名異相。卽此異相,說爲無我。叁、自相無我。謂圓實成。無我所顯,以爲自相。卽此自相,說爲無我。如是所說無常苦空無我四種,如其次第,依根本真實,各分爲叁種。四各叁種,如前應知。 - 朱芾煌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頁雲:複次由五因緣,當知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常。謂一切自體,壽量有限。假使有人,欲自祈驗,我今以手執持泥團,或牛糞團,能經幾時。作是願已,隨取彼團。是人爾時任情所欲,能執不舍;乃至于後,欲棄卽棄,欲持卽持。非如所受必死之身,至壽盡際,尚不能遂己之所欲,延一剎那;況乎久住。又一切自體,因所生故,彼因作故,是無常故。又有自體,廣大興盛,終歸磨滅,而可得故。謂在色界欲界天人、大梵、帝釋、轉輪王等。又由無倒阿笈摩故。謂佛世尊,于諸自體無常法性,現見現證而宣說故。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二卷七頁雲:雲何菩薩于有怨害諸有情所修無常想?謂諸菩薩、應如是學。諸有有情、若生若長一切無常;皆是死法。極報怨者,謂斷彼命。是諸有情、命念念斷。智者何緣複欲更斷。如是生死性無常法諸有情上、其有智者、尚不應起有染濁心;況當以手塊杖加害。何況一切永斷其命。如是如理正思惟故;舍常堅想,安住無常不堅固想。依無常想,于諸怨害,悉能堪忍。 - 朱芾煌
瑜伽十四卷四頁雲:又有叁法,是修行者觀身語意無常性觀趣入上首。一者、入出息。二者、尋伺。叁者、想思。 - 朱芾煌
瑜伽二十卷八頁雲:又于無常所修苦想,略有六種所對治法。何等爲六?一、于未生善法,最初應生,而有懶墮。二、于已生善法,應住不忘修習圓滿倍令增廣所有懈怠。叁、于恭敬師長往請問中,不恒相續。四、于恒修善法,常隨師轉,遠離淨信。五、由遠離淨信,不能常修。六、于內放逸。由放逸故;于常修習諸善法中,不恒隨轉。如是六種所對治法,還有六法,能爲對治,多有所作。與此相違,應知其相。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苦;皆空無我耶?設空無我;皆無常苦耶?答:諸無常苦、皆空無我。有空無我、非無常苦。謂于此中,苦集谛、具四種;道谛、有叁;滅谛、有二;非無常、非苦。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謂觀見彼,或衰或盛,不久堅住。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如瑜伽叁十四卷八頁至十二頁廣說。系不備錄。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舞歌樂事所有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舞歌妓樂,現在種種音曲差別,異起異謝。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十五畫 - 朱芾煌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香鬘塗飾所有變異無常之性?謂先觀見種種香鬘,鮮榮芬馥;後時見彼萎悴臭爛。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十二頁雲:複次此中應作是說:擇滅、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答:擇滅者:由擇力故;有漏法滅。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疠;廣說如前。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複次擇滅,是解脫;是離系相。非擇滅,是解脫;非離系相。無常滅,非解脫;非離系相。複次擇滅,于叁世有漏法得。非擇滅,于未來不生有爲法得。無常滅,于現在一切法轉。複次擇滅,是善;彼得亦善。非擇滅,是無記;彼得亦無記。無常滅,通叁種;彼得亦叁種。複次擇滅,是無漏;彼得通有漏無漏。非擇滅,是無漏;彼得唯有漏。無常滅,通二種;彼得亦二種。複次擇滅,是不系;彼得,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不系。非擇滅,是不系;彼得,唯叁界系。無常滅,叁界系,或不系;彼得,亦叁界系,或不系。複次擇滅,是非學非無學;彼得,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非擇滅,是非學非無學;彼得,亦唯非學非無學。無常滅,通叁種;彼得,亦叁種。複次擇滅,是不斷;彼得,或修所斷,或不斷。非擇滅,是不斷;彼得,唯修所斷。無常滅,通叁種;彼得,亦叁種。複次擇滅,非擇滅,俱不染汙;彼得,亦俱不染汙。無常滅,通染汙不染汙;彼得,亦二種。如染汙,不染汙;有罪,無罪,退、不退,亦爾。複次擇滅,無異熟;彼得,或有異熟,或無異熟。非擇滅,無異熟;彼得,亦無異熟。無常滅,通二種;彼得亦二種。複次擇滅,是道果;彼得,或是道,是道果,或非道非道果。非擇滅,非道,非道果;彼得,亦非道,非道果。無常滅,或是道,非道果;或是道,亦道果;或非道,非道果;彼得亦爾。複次擇滅,滅谛攝;彼得叁谛攝。除滅谛。非擇滅,非谛攝;彼得,二谛攝。謂苦集。無常滅,叁谛攝;除滅谛。彼得亦爾。應作如是廣辨差別,而不爾者;前已說故。謂擇滅,是離系。非擇滅,無常滅,非離系。俱非離系,須辨差別。有說:二滅俱不用功得:須辨差別。擇滅,用功得。與二有異,故不須說。 - 朱芾煌
攝論二卷十一頁雲:世尊有處說一切法常。有處說一切法無常。有處說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說。謂依他起自性,由圓成實性分,是常。由遍計所執性分,是無常。由彼二分,非常非無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