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5 條與「等持」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等持

如九種心住中說。
二解  顯揚一卷四頁雲:等持者:謂于所觀境,專住一緣爲體;令心不散,智依爲業。如經說:諸令心住、與等住、安住、近住、及定住、不亂不散、攝寂止、等持、心住一緣性。
叁解  俱舍論二十八卷六頁雲:此中等持,頌說爲定。等持與定,名異體同。故契經說心定等定、名正等持。此亦名爲心一境性。義如前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等持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卷十叁頁雲:如契經說:若聖弟子、叁等持鬘、具足成就;能斷一切惡不善法;修習善法,速得圓滿。問:何故等持,說名爲鬘?答:性端嚴故;可愛樂故。如少壯者,首冠花鬘;形貌端嚴,衆所愛樂,如是聖者,冠等持鬘;功德端嚴,天人敬愛。又如人首若冠花鬘;不爲猛風飄亂其發。如是聖者冠等持鬘,諸勝功德掉不能亂。又如人首冠以花鬘,隨所經行,多獲勝利。如是聖者,冠等持鬘,于諸位中,多獲功德諸位。謂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永盡諸漏。又如以縷結花作鬘,能令衆花久不散壞。如是勝定、持諸功德,雖經久時;而不失壞。是故說此名等持鬘。又如以縷貫結衆花,世間于中,共生鬘想。如是聖者、以叁等持、攝諸功德,諸天人衆、于此共生等持鬘想。又如以縷貫結衆花、系在一處;世間于中起系鬘想。如是以定攝諸善心、系在一境;諸天人衆鹹謂聖者系等持鬘。是故等持、以鬘爲喻。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等持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十二頁雲:叁等持者:一、空,二、無願,叁、無相。此叁,皆以心所法中叁摩地爲性。通有漏無漏。此中唯說無漏。解脫門故。若空無我二行相俱無漏等持,名空叁摩地。若無常苦因集生緣道如行出十行相俱無漏等持,名無願叁摩地。若滅靜妙離四行相俱無漏等持,名無相叁摩地。已說自性;當說:所以。問:何故名等持?答:平等持心,令專一境,有所成辦,故名等持。廣說此叁,如余處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等持

顯揚二卷十五頁雲:八、正等持。謂于修道中,乃至思惟諸谛故;又依叁道,于所修中,正念攝故;心住安住近住等住不亂不散正攝持奢摩他心住一境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叁種等持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七頁雲:契經複說叁種等持。一、空,二、無願,叁、無相。其相雲何?頌曰:空謂空非我。無相謂滅四。無願謂余十。谛行相相應。此通淨無漏。無漏叁脫門。論曰:空叁摩地,謂空非我二種行相相應等持。無相叁摩地,謂緣滅谛四種行相相應等持。涅盤離十相,故名無相。緣彼叁摩地,得無相名。十相者何?謂色等五,男女二種,叁有爲相。無願叁摩地,謂緣余谛十種行相相應等持。非常苦因,可厭患故。道如船筏,必應舍故。能緣彼定,得無願名。皆爲超過現所對故。空非我相,非所厭舍。以與涅盤相相似故。此叁各二種。謂淨及無漏。世出世間,等持別故。世間攝者,通十一地。出世攝者,唯通九地。于中無漏者,名叁解脫門。能與涅盤爲入門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6】叁重等持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雲:契經複說叁重等持。一、空空。二、無願無願。叁、無相無相。其相雲何?頌曰:重二緣無學,取空非常相。後緣無相定,非擇滅爲靜。有漏人不時,離上七近分。論曰:此叁等持,緣前空等,取空等相;故立空空等名。空空等持,緣前無學空叁摩地,取彼空相。空相順厭;勝非我故。無願無願,緣前無學無願等持,取非常相;不取苦因等。非無漏相故。不取道等。爲厭舍故。無相無相,卽緣無學無相叁摩地非擇滅爲境。以無漏法無擇滅故。但取靜相。非滅妙離。濫非常滅故。是無記性故。非離系果故。此叁等持,唯是有漏。厭聖道故。無漏不然。唯叁洲人不時解脫能起如是重叁摩地。依十一地。除七近分。謂欲、未至、八本、中間。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四修等持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雲:契經複說四修等持。一、爲住現法樂。二、爲得勝知見。叁、爲得分別慧。四、爲諸漏永盡。修叁摩地。其相雲何?頌曰:爲得現法樂,修諸善靜慮。爲得勝知見,修淨天眼通。爲得分別慧,修諸加行善。爲得諸漏盡,修金剛喻定。論曰:如契經說,有修等持。若習、若修、若多所作;得現樂住,乃至廣說。善言、通攝淨及無漏。修諸善靜慮,得住現法樂;而經但說初靜慮者;舉初顯後。理實通余。不善爲住後法樂者;以後法樂非定住故。謂或退墮,或上受生,或般涅盤,便不住故。若依諸定,修天眼通;便能獲得殊勝知見。若修叁界諸加行善、及無漏善;得分別慧。若修金剛喻定;便得諸漏永盡。理實修此,通依諸地;而契經但說第一靜慮者;傳說世尊、依自說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等持

顯揚二卷十八頁雲:四、正等持迹。謂能持慧蘊解脫解脫智見蘊法義,故名迹。若未生未證者,令生令證;若已生已證者,令增令廣。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等持等至差別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二卷十頁雲:問:等持、等至、有何差別?答:有說:等持、一物爲體。等至、五蘊爲體。有說:等持、一剎那。等至、相續。有說:諸等持、卽等至;有等至、非等持。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有說:亦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由此應作四句。有等至,非等持。謂二無心定。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有等至、亦等持。謂一切有心定。有非等至、亦非等持。謂除前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0】無相無相等持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雲:無相無相、卽緣無學無相叁摩地。非擇滅爲境。以無漏法無擇滅故。但取靜相。非滅妙離。濫非常滅故。是無記性故。非離系果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1】無願無願等持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雲:無願無願、緣前無學無願等持。取非常相;不取苦因等。非無漏相故。不取道等。爲厭舍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2】等引等持四句分別

瑜伽釋十六頁雲:或等持俱,非等引地。謂欲界等散心位中叁摩地俱心心所等。或等引地,非等持俱。謂定位中叁摩地體,及無想定滅盡定位所有諸法。或等持俱,亦等引地。謂諸靜慮及諸無色有心定位心心所等。除叁摩地。或有俱非。謂除上位所有諸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3】能引等持功德靜慮

  如一切靜慮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4】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

瑜伽四十九卷十八頁雲:有四靜慮,有八解脫。卽由如是靜慮解脫,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隨所樂事,皆能成辦。若隨彼彼色類差別叁摩地相,而入定時;當知說名等持等至。如說世尊隨此色類叁摩地相而入定時,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說法,但聞其聲,都無所見。乃至廣說。如是如來隨欲顯示彼彼事義,或共世間,不共世間,隨此色類叁摩地相而入定時,速疾能辦。當知此中卽由靜慮解脫勢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于心,隨所樂事,一切成辦。齊此,名爲修靜慮者一切所作。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來于此靜慮所作,一切種類,皆如實知。是故唯說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又若略說此靜慮等,有二雜染。一者、爲得所未得中,障礙雜染。謂無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諸蓋,隨一現行。二者、已得所應得中,自地雜染。謂煩惱纏,及以隨眠。如是清淨,複有四種。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又卽如是諸靜慮等種種引發,假立名字,隨其色類,如應安立;是名建立。又卽如是諸靜慮等,具證得已;後更勝進,修習圓滿;得隨所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澀。是名清淨。如來于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于所得中若努若勝,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進邊際,如是一切,皆如實知。故說如來普于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得無上智。
二解  雜集論十四卷五頁雲:靜慮解脫叁摩地叁十缽底智力者謂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由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爲體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5】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作業

瑜伽五十卷二頁雲:如來所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能現叁種神變,無到教授所化有情;及能降伏安住種種相違異品怨害诤論一切沙門婆羅門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瑜伽十叁卷二頁雲:複次如世尊言:修靜慮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廣說如經。嗢柁南頌。雲何等持善巧?謂于空等叁叁摩地,得善巧故。雲何非等至善巧?謂于勝處、遍處、滅盡等至,不善巧故。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于十種遍處等至、及無想等至,若入、若出,俱得善巧;非于叁叁摩地。雲何俱善巧?謂于彼二,俱善巧故。雲何俱不善巧?謂于彼二,俱不善巧故。如是于先所說等持等至中,隨其所應,當善建立。又說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者:謂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別;非于能入等至諸行狀相差別。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如有一、善知能入隨一等至諸行狀相,亦能現入;而不善知此叁摩地名句文身差別之相,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有諸菩薩、雖能得入若百若千諸叁摩地;而不了知彼叁摩地名句文身,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乃至未從諸佛所聞,及于已得第一究竟諸菩薩所而得聽聞,或自證得第一究竟。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二門二時二地所有諸欲能障叁種等持

  瑜伽九十卷九頁雲:複次勤修定者,略由二門二時二地所有諸欲,于所引發叁種等持,能爲障礙。爲欲斷除如是障礙,正勤修習五種對治。當知此中先所受用過去諸欲,于遠離處,由尋思門,令心飄蕩。複有現在居家所有利養恭敬俱行諸欲,由尋思門,令心散亂。此中利養恭敬俱行所有諸欲,于其行時,令心飄蕩。先所受用居家諸欲,于其住時,令心散亂。卽此諸欲,于異生地,能爲障礙。于有學地,亦爲障礙。又于異生所修無量俱行等持,能爲障礙。亦于有學能善通達一切智事廣大等持,能爲障礙。亦于無學極善修習究竟等持,能爲障礙。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17】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